赵赞甲 吴朝玲
[摘 要] “互联网+”教育的背景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微课以其短而精的特点,在“互联网+”时代下得到了应用与推广。阐述了“互联网+”及微课的特点,探究了微课的制作方法,从课前预习、新课导入、课堂教学、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指出了微课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 “互联网+”;微课;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0-0024-02
微课是“互联网+”教育时代下教学改革创新的产物,它以微见著的特点及可碎片化学习、可移动式学习、可个性化学习的优势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前,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为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于2016年9月开设了2016级计算机专业微课教学实验班,以此来探究微课制作的方法及教学应用的有效途径,调查分析微课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教学的特征
“互联网+”时代下,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其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生态更开放和包容,因为互联网是融合与共享精神的体现;学习更加碎片化和个性化,成为一种“人人可以学习,处处可以学习,时时可以学习”的新形态;“互联网”教学愈发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结构得到重塑,教学结构迈入了混合阶段,线上、线下的O2O结合成为大趋势;信息化教学技术更加智能化,教学手段更富媒体化,互联网智能终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谐,教师借助智慧教室导学,利用云課堂“助学”,通过大数据“诊学”。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特点体现在“微”字上,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学内容集中阐明一个小任务或小问题,是一个简短且完整的教学活动,时间一般在5~8分钟之间。同时配以微型课件、微型习题等教学资源,是具有反馈互动的网络小课程。
微课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核心,加上以下六个要素便构成了微课资源:微教案,围绕教学任务或知识点进行的教学设计;微课件,涉及教学过程所需的素材;微练习,学生学习过程需要完成的测试题;微反思,师生教学过程的思考;微点评,学习过程的多元化评价;微反馈,师生互动交流与反馈。
三、微课的制作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微课一般包括课前预习类、新课导入类、课中助学类、实操导学类、实训演示类、巩固练习类、课外拓展类、学习评价类等。制作了良好的微课作品,才能确保微课在教学应用中产生积极的效果,微课的制作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确定选题、教学设计、微视频录制、后期制作、成果测试、教学反思。其中,微课视频的录制是整个微课制作过程的核心,根据选定的主题,经过详细的教学设计,接下来就要进行视频的录制。目前,微视频的录制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
(一)利用微摄像工具录制
智能手机、IPAD、QQ摄像头、DV摄像机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录制微课的摄像工具。教师用不同颜色的水笔在白纸上一边书写,一边讲解,一边摄像。然后对视频进行编辑,添加字幕、图表、动画、课件、习题等相应的教学资源,便形成了微课。计算机专业知识点讲解类的微课非常适合这种录制方式。
(二)利用专业摄像机录制
对计算机专业实训操作演示类的微视频,我们需要专业的数码摄像机、电子白板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实训室里借助相应的设备和工具来完成视频录制。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摄像机实况拍摄,再把视频编辑美化,配置相应的教学资源便制成了微课程。计算机专业实训操作演示类的微课采用这种方式录制效果非常明显。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综合布线等课程可以把实训过程的重点和难点拍摄并制作成微课。
(三)利用录屏软件录制
目前,比较常用的录屏软件有:屏幕录像专家、Camtasia St- udio、MicroLecturer等,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习惯来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微课录屏软件。这种方式相对简单,教师做好教学设计以后便可以打开录屏软件,一边操作讲解,一边屏幕录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嵌入动画、图片等多媒体素材,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专业软件操作类的教学,如Photoshop、Flash动画设计采用这种录制方式非常适合。
四、利用微课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在课前预习中引入微课
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安排提前一周把将要授课的知识和技能制作成微课,配置相应的课件、学案、习题、任务等微课学习资源。然后进行收集、整合并将它们上传到相应的微课学习空间。比如,蓝墨云班课,或者利用微信公众号设计的教学空间,以及中国微课网等数字资源平台。学生每次接触新知识之前,先利用晚修时间通过智能手机进入微课学习空间观看微课进行预习,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观看视频、查找素材、思考问题、提交作业等。遇到问题还可以与其他学生、老师进行交流、探讨。老师也可以在微课学习空间里引导学生预习,督促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二)在新课导入中引入微课
新课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新课导入中教师往往以口述引导为主,辅助任务式引导,这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将微课作为新课的导入,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微课是以视频、动画、音频等富媒体形式展现一些新颖的问题,更加直观、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度,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进制转换”时,我们制作了一个微课来导入新课。以flash动画的形式,模拟两个学生QQ语音通话的过程来展示数据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中形象的动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大多以实操为主,有些实操项目相对比较复杂,学生往往学了后面而忘前面。因此,对一些比较繁杂的项目,我们把它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再将每个任务分割成多个操作步骤。然后把几个步骤或一个任务制作成微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分任务按步骤地学习与实操练习,而且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接收能力来调整微课的播放进度,或重复或暂停或播放,边学边做。遇到困难可以在现场请教同学或老师,还可以把问题上传到微课学习空间,让同学、老师以及行业专家探究、指导。
例如,在讲授计算机主板拆卸时,我们把整个实操项目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并拍摄成微课。包括主板与外设连线和跳线的拆卸、主板上独立显卡的拆卸、内存条的拆卸、CPU及散热风扇的拆卸、主板固定螺丝的拆卸以及配套练习与拓展等六个微课,然后整理上传到微课学习空间。课前,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必要的预习,完成课前任务。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智能手机一边观看微课,一边实操训练。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技能操作进度来调整微课的播放,让绝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四)在学习评价中引入微课
把微课引入学习评价中,让评价更加多元化。“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构建学习档案,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以Photoshop课程的“Iphone 6S手机宣传海报”为例,课前我们把海报制作过程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并制作微课,同时配套相应的学习资料和学习任务上传到学习空间。课前,要求学生进入微课学习空间进行预习,完成课前任务,进而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究学习,边观看微课边实操练习,并通过微课空间时时分享问题与经验,以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课后,学生把自己的海报作品上传到微课学习空间,让其他学生、老師以及行业专家一起来评价,指出每一幅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这种引入微课的网络化评价体系,更能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五、微课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下,微课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然而,微课在教学应用中还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1)微课选题过于空泛,没有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没有解透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疑难点和易错点。(2)把课堂实录当作微课,内容过于冗长,不能体现微课“微”的特点和优势。(3)微课内容定位不准,过多关注知识和技能的讲授与呈现,而忽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4)微课的呈现过于追求形式化,过分强调绚丽的视频画面及炫酷的动态效果,而忽视了教学的内容,违背了教学的初衷。(5)微课录制存在技术缺陷,由于设备操作或后期处理的技术不够娴熟,造成微课视频画面清晰度不高,音质欠佳,也缺乏特效和字幕。
六、结语
学生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构建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把“互联网+”微课有效引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堂教学,是我们职教人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教学改革。目前,虽然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但效果是显著的。因为这种教学创新更有利于学生自身对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强化,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全丽莉.微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6(12):169-172.
[2]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