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让语文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将剖析信息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结合教学实例探索信息技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084-01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冲击着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职生,也带给中职语文教学更先进和方便快捷的教学手段。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的问题,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优化
1.课堂教学模式带来的转变
(1)备课内容的变化:影像资料的收集,教学评价方式内容等的改变。
(2)导入方式的变化:创造情境等。
(3)演示情景的变化:运用动画、音乐、模拟再现场景等。
(4)讲授方式的变化:问题引导,探究讨论,使学生自主搜索学习等。
2.针对这些变化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以教为本”转向“以学为本”,如将和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编入学科资料库,运用超星等软件,让学生自主学习。
(2)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如纯粹记忆式的知识可利用多媒体的便捷,设置情境,运用游戏动画等强化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从“讲授教学”转向“多元教学”,如视频、典型案例还原现场直播等手段的运用。
(4)从“灌输学习”转向“探索体验学习”。
(二)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
1.自学方式的变化:运用网络,自学方式更灵活、丰富、有效。
2.讨论方式的变化:运用学习平台,互联网时代弹幕式表
达等。
3.练习方式的变化:网络和信息化的实地模拟练习。
4.课后作业的变化: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答题,提高效率。
5.学习拓展的变化:运用智能手机进行查阅各种文本相关信息,丰富学生视野。
6.检测方式的变化:运用信息化平台,实时掌控练习效果,大数据记录学生课堂课后学习表现,促使教学评价向多元化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
变革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二、巧妙借助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
在深入学习《客至》前让学生仔细观摩感受杜甫和草堂相关影像资料,将诗人当年的潦倒和草堂的破败与今天被后人修缮纪念的草堂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学生对中晚唐时期诗人杜甫的强烈探索心理,待学生对作者遭遇有了一定认识并产生感情的共鸣后,再进行内容的讲解。直观的体验使学生对古诗内容和意境更易理解。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能够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力。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推敲”这一有深意的典故极不易被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会在“推”与“敲”之间徘徊。借助网络的应用让学生看到了当时的情境,而后引导学生对作者当时的心境以及在门外犹豫时作者内心可能会有的想法进行剖析,让学生真正明白“推敲”这个词的含义。这不仅加深了學生对文意的认识,也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对锻炼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进行实践活动《我的青春印记》前,要求学生收集父母或名人青春印记照片,介绍他们的青春事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运用配音秀APP,制作家庭录像,配音配乐,做长度相当的解说词,并上传至信息化平台,课堂多媒体直接展示作业成果,互评互赏。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成果的展示表明:学生不仅进行了信息的搜集、整合,有效思考,创造性呈现,且在过程中青春的理想也在心底不断加深,动手动脑的语文综合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得到提升。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的要旨很大部分在于开启学生对世界的理解与认知,帮助其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对比抽象理论知识,学生对鲜活的世界更有兴趣。在学习《展望未来的生活》时,我让学生搜集科技改变人类的资料和图片,用文字说明某项发明是怎样改变世界的,并上传至学习平台;从衣食住行、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展望未来科技进步的情况,将设想写成文稿,突出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播放学生所学专业课的科技前沿视频,深入了解所学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让学生畅想所学专业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创新能力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中职语文的教与学因此也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薛利娜.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巧运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8).
[2]苗婷婷,王琳.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研究[J].探索,2013(6).
[3]胡晓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