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上元 刘艳梨
[摘 要] 以机械零件测量与检验课程作为开发对象,提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重点阐述了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跟我做、跟我学、比比看等具体步骤。
[关 键 词] 机械零件测量与检验;工作过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036-01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机械零件测量与检验的前身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偏重互换性理论知识,测量技术实践应用少。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改革的思路,结合工作岗位的具体任务,以三件实训车间加工的典型零件为载体,重构体现零件检测概念、检测方法、检具选用与操作、检测文件制定等工作过程的做中学课程,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二、机械零件测量与检验课程描述
机械零件测量与检验课程是针对机械加工检验员岗位设置的,以生产中实际零件的工序检测、综合检测为载体,将工作对象、使用的工具、工作方法、工作要求进行有机融合,要求熟悉被测零件的技术要求,会选用合适的计量器具,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准确地测出被测量的量值,并能对测量过程的规范性和测量结果给予正确的评价。
三、参考性学习情境
(一)轴类零件的测量
1.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分析图纸标注的技术要求,需检测直径尺寸、各段轴径长度尺寸、圆柱面径向圆跳动误差等;了解常用的测量外径、长度和锥度的计量器具使用方法;学习形位公差的分类、形位公差带等相关知识;学习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的含义及其误差的测量方法。
2.情境设计
计划:根据要求,制定检测计划表,列出检测项目,使用的检测器具,检测场地、合格性判定标准等。
零件检测项目:用外径千分尺测量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用万能角度尺测量锥度,用偏摆检查仪、百分表等测量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
实施:教师示范后,分组完成检测计划表中的检测项目,填写检验记录表。
评价:各小组分别针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操作的规范性
评出分数。
3.参考课时:14课时。
(二)套类零件的测量
1.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学习圆度、圆柱度误差常用测量方法;学习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原理以及内径百分表的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的测量深度、内径千分尺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学习内外圆同轴度的测量方法。
2.情境设计
计划:列出检测项目——用内径百分表或内径千分尺测量内孔直径;用百分表、杠杆千分表测量内外圆同轴度误差;用深度千分尺测量内孔深度。
实施:教师示范各检量仪具的使用规范,学生分组完成检测计划表中的各检测项目,填写检验记录表。
评价:各小组分别针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操作规范性评
出分数,教师针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点评。
3.参考课时:8课时。
(三)连杆零件的测量
1.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针对连杆零件工序图技术要求,主要学习平行度、垂直度公差带的特点,同时介绍定向公差中倾斜度公差的特点;学习在平板上用指示表测量平行度的方法以及垂直度、倾斜度常用的测量方法。
2.情境设计
计划:根据连杆零件工序图中的技术要求,制定检测计划表,列出检测项目:用百分表测量孔轴线平行度误差,用直角尺与塞尺测量轴线怀端面的垂直度误差,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直径。
实施:针对检验计划表所列检测项目,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示范下,分别完成各自检测项目,然后小组轮换,直至每小组都完成所有项目,填写检验记录表。
评价:各小组分别针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操作的規范性
评出分数,教师点评。
3.参考课时:8课时。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IPDC-A循环四步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按照“资讯、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四个阶段来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集教、学、做于一体的
方法。
1.资讯(Information)
教师提供零件实物、工序卡、检验指导卡等资料,讲授相关的检测知识,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信息,并学会小组之间沟通与交流。
2.计划(Plan)
学生根据了解的检测信息,仔细分析工序图,根据检验指导卡检测项目要求,制订完成工作任务的技术方案、工作计划、确定小组分工。
3.实施(Do)
学生根据工作计划、分工,进行操作,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规范进行指导,确保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4.检查评价(Check-Assessment)
所有检测项目完成后,指导学生检查自己的工作结果,检查自己的记录,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对工作成果从小组互评、成果评定、团队精神、工作规范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打分,得出对工作任务的评价。
参考文献:
[1]侯延霞.浅谈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J].职业,2007(3).
[2]刘淑英.工业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3]姜大源.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职业化与模块化的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