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兵
[摘 要] 企业文化育人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以及企业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育人作用出发,重点从加强校企文化融合研究、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校企互利互动等三个方面来阐述打造校企融合特色校园文化的路径与实践。
[关 键 词] 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020-02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属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部分,这两种文化具有许多相同点,又有很多区别。高职校园文化偏重理论研究,而企业文化偏重实践应用;校园文化侧重熏陶教育,而企业文化侧重管理经营。高职校园文化具有计划性,为程序文化,而企业文化具有速效性和灵活性,为非程序文化;高职校园文化为使命文化,而企业文化为责任文化。因此两种文化通过研究融合,可以实现两者的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一)相同之处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文脉是相通的,两者之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即以人为要素,以人为中心的组织与管理文化,两者分别以学校人文精神和企业创造精神为核心,发挥着凝集作用、规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二)不同之处
校园文化是教育文化的一种,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获得社会效益,即充分利用师资、设备、活动等各种平台资源,培养大量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相对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是经营文化的一种,即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最终目的,其过程也提供社会服务。另外,两者对学生、对员工的职责衡量标准也不同,校园文化又包括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以及学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内涵文化,而企业文化通常仅仅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员工文化。
二、企业职业文化在高职人才培育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是为企业与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地,其校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才的培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提升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让学生在职业道德准则和职业生涯习惯上早日养成,同时可以推动师生在思想意识上的升华,加强团队合作意识、集体协调统筹意识和企业主人翁意识的形成。
(一)企业文化要发展成为高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是其“职业性”,是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的重要因素,其人才离开了“职业性”,也就失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所以,加强对人才“职业性”特色的培养,不能停留在表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其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以期满足企业对员工“即到即用”的需求,缩短新员工对工作的适应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融入企业的文化氛围,迅速成为企业的主人翁。
(二)企业文化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统一员工思想有重要意义,它是一种无形又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三个方面价值:(1)企业的职业性贯穿于经营、生产、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便于学生树立成才目标,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从而更好地将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衔接起来,有助于形成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2)通过校企文化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学的创造性、针对性、积极性,打造学生实习、就业、创业与教师实践锻炼平台,进一步开拓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3)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生产的过程,加快学生职业素养和生产技能的培养,可进一步凸显学校的职教特色,提高办学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桥梁作用
校园文化是连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为两者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成为他们融通的“孵化器”。学校文化在人才培养、教育以及学生的品格、意识、情操塑造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企业文化不可替代与比拟的。将企业文化注入校园文化后,突出其“职业”特色,发挥高职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育的基地作用。在这个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平台上,潜移默化地植入生产氛围、管理理念和人文要素等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把“教学”与“职业”的两大特色相结合,使“育人”与“用人”两个职能相衔接,充分体现高职校园文化的专业特点和企业特色,为顺利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奠定基础。
三、着力打造校企特色文化融合校园
(一)加强校企文化融合研究,推动两者交流互动
如何将企业文化更科学地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中,对于其融入规律与特点、建设思路与方法、确立制度与模式等方面深入开展针对性研究工作,进一步探索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呈现在教学设计、学生课堂、评价体系等环节中。可优先在合作联盟中挑选企业文化氛围突出的单位,加强调研,借鉴他们的经验与做法,尝试建立企业文化进行校园的模式,提高我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度,增强文化育人功效。
(二)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彰显我院育人特色
在我院争创国家优质高职院校之际,突出职业道德素质高、职业技能强的人才培养目标,优秀的职业文化不可或缺,有针对性地吸收企业文化精华,优化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助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1.以“企业文化进校园”措施为抓手,塑造校园精神文化。及时引入企业的职业精神文化,提前让学生学习领会企业精神,体验企业生活。在课堂专业学习中,教师组织开展基于企业生产、管理、研发的过程教学,让师生直接面对企业的需求,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也更具针对性。
2.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培育校园制度文化。通过强化引进企业文化及其规章与制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职业操守。
3.以建设企业文化环境引导,烘托充满企业文化印迹的校园文化。在校园的显性文化建设中,利用学生公寓、食堂、教室、技能比赛场地、校园招聘会现场等场所布置宣传企业文化精神内涵;在隐性文化建设中,借助校园电台、自媒体平台、学生会活动等方面加强职场文化宣传,推送职业文化信息,开展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打造豐富多彩的展现企业物质的文化校园,让校企合作的成果、工学结合教育的理念和企业文化校园的气息体现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发挥文化的引导功能。
(三)加强校企互利互动,搭建共赢合作平台
1.开展校企人员互聘,加强教师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可。学校制定相关政策,要求青年教师赴企业进行锻炼,鼓励专业教师与企业加强合作开展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开发,选派教师到企业与员工一起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等途径,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同时对企业文化有更直观的感受,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责任与服务意识、创新与质量理念、职业与团队精神等。通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程设计、教学、考核,聘请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实习,邀请企业高级管理者给学生做职业专题报告等方式,将他们的职业言行和管理理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并提前认识、认同。
2.创新工学结合模式,融入职业考评标准。近年来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半年顶岗实习与半年毕业实习相结合的半工半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第三年进入工学结合阶段,体验企业的生产、考核与管理,了解企业与学校的区别,认识自身职业素质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职业文化学习,以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运作模式。在此过程中,运用企业的管理标准与经验优势,将学生实习纳入企业员工进行考核,内容上包括考勤、工作态度、团队协作、操作规范、学习能力等方面,形成“学习过程+职业态度+行动结果”为主导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发挥职业考评的导向作用。
3.强化校企文化活动交流,推进相互碰撞融合。利用校企合作联盟优势,除了开展上述职业专题报告等活动之外,还要建立更多的教师、学生、企业员工三者参与的校企文化交流融合渠道。在学校学生会及社团联活动中引入企业文化元素,既可以让学生体会企业职业文化的魅力,感知职业工作的意义,了解团队工作的力量,享受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眼光见识和专业技能,丰富了校园生活,加深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了职业认同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演进,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从国务院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陆续出台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制度,以及具体改革的行动计划,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在此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要体现其职业性本色,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展现出企业化的内涵,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把企业文化的职业本性植入到校园文化的土壤中,并不断强化两者的融合与完善。一旦形成一个带有浓厚企业文化氛围的高职校园文化,其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力也是深远而强大的,其稳定的惯性也必将推动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迈上新台阶,真正彰显高职院校的优、特、强。
参考文献:
[1]吕波,廖荣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6(12).
[2]宋立峰.“教学工厂”模式下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及策略[J].职教通讯,2017(14).
[3]耿兴华.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现方式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4]李营,傅浪波,邹伟全.全打造高职院校校企一体特色校园文化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
[5]王宝刚.高职集团化办学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3(2).
[6]許浩.高职教育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
[7]金欢喜.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养成中的文化冲突及解决路径—从企业文化的视角[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2).
[8]樊人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