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庶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教师教学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直接关系。现阶段,随着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快速推进,教师提高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思维模式的主要路径,也是实现历史教学根据目的的必要途径。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开发与利用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几种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历史;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前言
高中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相关图文资料、教材文献、互联网等素材性资源,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学习资源的直接来源途径。近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素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不同于以往,而是以教材作为基本出发点不断开阔学习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教学水平,达到历史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所以,如何利用有效的方式合理优化教师教学资源,选择及其整合素材性课程,是现阶段高中教师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通过问题探究深化教学内容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分析及其处理贯穿于整个教学阶段。尤其是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通过问题的探讨深入教学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该教学策略的关键作用为通过对不同学生之间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的分析,有效掌握课堂提问时间,并通过适度的提问,明确当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在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明确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根据问题产生的依据,教师可以将问题探究分为课中随机提问以及备课时的预设两种方式。
比如,教师在讲解秦始皇统治时期的暴政时,突出的例子包括秦王朝时期百姓兵役及其赋税严重,最突出的事件即秦王要求修建长城等,在这一讲解中,教师可以提问的问题包括:在秦始皇执政期间所修建的长城应当作为其对于华夏民族对于我国文化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还是应当作为其暴虐执政的一个基本表現?由于长城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许多人为长城感到自豪,同时长城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民族的自豪,所以大部分学生难免陷入沉思,即长城的修筑为后世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及其物质文化,但是在修建时期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百姓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来说,学生的思维误区在于难以区分长城修建的客观影响及其主观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各自寻找相关问题的内容,通过对素材资源的充分了解,而后展开班级或者小组讨论。首先,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全面分析秦始皇统治背景,系统性分析修筑长城的根本意义,修筑长城的可行性及其必要性,以此使学生明确其主观目的。在此,详细分析在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长城不作为防御措施,而逐渐转化为文化物质遗产,全面凸显其艺术价值的主要原因。最后,秦始皇修建长城的事件为现代化政治建设的启发,即领导人在做出决策时应当具备长远目光,并非为了眼前利益,忽视了劳动人民的利益,避免由于个人主观意志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通过该问题的探究能够全面深化本次学习内容,同时,教师的理性引导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历史课程的根本目的,使其产生情感共鸣。
三、通过素材整合扩大学生视野
历史是人类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创造及其活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明确交代事情发展的时代背景、条件及其意义等,能够扩宽学生的视野。在此过程中,素材性课程资源是讲解历史事件所不可或缺的根据。例如,在教师讲解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讲解秦朝建设集权制的主要原因及其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根本愿望,必要时教师可以以商鞅变法作为基础,系统性分析建国初期一系列的变化。另外,在秦发展过程中的兵马俑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武器发展信息,教师应当通过素材性资料使学生明确秦军在作战过程中的用兵方法、布阵方法及其基本装备等,以此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秦军横扫六合的根本结果,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历史学家曾表明,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各阶层差异、东西方经济的贫富差异及其战马的强弱差异等,教师应当积极拓宽自身现有知识,以便在开展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以理性的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深入感悟历史、理解历史,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
四、通过素材剖析突出教学重点
由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涉及范围较广,教师提炼各部分教学主旨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点教学资料的提炼应当由表层内容深化至其重点知识,全面开拓历史教材中包含的重点内容,以此突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本质。在该过程的学习过程中,开发与利用素材性课程资源的主要方式为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教学过程转化为讨论过程,帮助学生剔除无关信息,归纳重点学习内容同时深入挖掘重点信息。需要明确的是,教师剖析素材配以课堂提问,能够保障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能够推进课堂教学目的的达成。一般情况下,教师使用文字性素材开展教学,可以提问的问题包括“该文字材料包含的意思”“从该则材料中可获取的主要信息”等,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汇的分析简明地理解材料重点。就图片素材资料来说,教师可以选择的提问方式包括“图片包含的重点信息及其主题”“根据图片的分析可获取的知识”等。比如,本次以高中历史教材中秦砖图片为依据进行分析,由于秦砖刻字“海内皆臣”,教师可以提问的问题包括“如何判定该文物源于秦朝”“秦砖能够反应当时百姓的生活情况”“秦砖能够反应秦代的专制主义”等,通过图片素材的全面剖析,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当堂教学重点。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当提高对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挖掘文字素材、图片素材等作为教学工具,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工作的进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新课标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雅娜.乡土史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J].才智,2016,22(05):154-156.
2.谢毓忱.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12(24):770-772.
3.董亮.数字化历史教室与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02(17):587-590.
(作者单位: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