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红+孙晓晨
(东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30)
摘 要: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生态文明程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意识、浓厚的生态情感、坚定的生态信念、规范的生态行为,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归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239-02
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类利用对自然资源毁灭式的开发来满足自身日益膨胀的物质需求,不惜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历史地发挥着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特殊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资源,此时更应站在时代的角度,突破其原有的价值界定,不仅要服务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同时也应注重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和有力的精神支撑。在新的形势和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将目光更多地转向生态视角。以培养“生态人”为目标,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概念厘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指:“基于‘生态的价值之上,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动,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1]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具有着其特殊的价值结构体系,它主要彰显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表现为对于生态的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对于生态主体的意义关系,直接作用于生态,对于缓解生态危机,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主体是人。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是通过实践活动,以此来实现其生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方式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彼此间互动行为所构建的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具体表现
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2]人的行为会受到思想这个先导的支配,加强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可以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抓手,改变其固有的思维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消除“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思想的荼毒,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第二,帮助大学生规范日常的生态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应利用自身优势发挥积极的作用,合理地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生态行为,养成大学生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生态行为是生态道德的外显因素,培养良好生态行为是塑造生态人格的归宿。”[3]通过不断规范大学生的生态行为,逐步将他们培养成适合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生态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困境
(一)生态教育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它的实践过程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想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只有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能创造有利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发展的良好氛围。但现况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1.家庭生活中生态道德模范不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某些家庭成员做出一些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这些对正在树立生态道德观的大学生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生态意识淡薄,生活习惯上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在生活中存在浪费资源以及破坏环境等现象。成长在这样家庭里的大学生被这些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导致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受到极大阻碍。
2.社会公众的生态意识观念淡漠。根据我国环境部门对社会公众生态意识的调查显示:在我国,社会公众的生态道德意识普遍偏低,表现出“认同度高、知晓度低、践行度不够”的状况,社会普遍性的生态意识冷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相对薄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显性教育,还包括环境熏陶式的隐性教育。只有两种教育模式相辅相成,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成果。目前,有些高校将目光过分集中于课堂教育,而忽略环境熏陶,导致其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不足,使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1.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校园基础设施、活动场所的建设中没有融入生态理念。当前许多高校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客观上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在建设过程中却缺乏对生态文明的宣传与引导,没有给大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和心灵的熏陶。
2.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教育理念的落后、教育内容不系统完整、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等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良好校风学风的树立无法依托生态文明教育得到实现。
(三)大学生生态意识淡漠、生态行为失范
大学生作为社会热点问题最为敏感的人群,对于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等状况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但落实在个体本身上还是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淡漠,生态行为失范等问题。
1.大学生生态意识淡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国民的生态意识水平普遍不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也处于比较淡薄的层面。现今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并没有从个人做起,把保护环境当成自己的责任,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某些行为会造成环境的破坏,这说明大学生自我的生态意识薄弱,需进一步加强巩固。
2.大学生生态行为失范。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环境的支持,虽然大学生在国家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具有基本的保护生态的意识,但将意识转化为实践的努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虽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但出于方便和利益等方面考虑,其仍会实施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对策
(一)健全生态保护法律法规
完善的生态保护法制体系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提供最有力的支撑。首先,完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在最近的几十年中,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制定了很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并予以实施,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引导大家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效地减少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方面的立法,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实施细则等。利用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对人们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进行约束。其次,坚持严格执法。如果说生态法律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那么执法情况则是这种实施保障的唯一途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完善生态执法体系,提高执法力度。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运行机制,对于執法方面的不正之风必须严打,制定严格的执法标准。
(二)构建生态型校园文化
校园生态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教育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和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在优秀校园生态文化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之下,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便获得了对生态保护的认同,并落实于行动。首先,构建校园物质生态文化。在学校基础设施建造过程中,应将塑造良好的校园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贯穿其中,充分重视校园规划的合理布局,提升校园绿化率,加大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增进大学生对于自然的喜爱之情。其次,构建校园精神生态文化。校园精神生态文化的形成除了课堂生态培育之外,也是在校园日常活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学校应加大对绿色生态理念的宣传。如:号召全校师生一起践行“光盘行动”;倡导学生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丢弃;珍惜学校公共资源的使用等。
(三)重视家庭生态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和补充。良好、和谐的家庭生态道德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程度。营造家庭生态道德教育氛围,就是要致力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道德培育和家庭生态观念塑造相一致,将生态道德教育延展至家庭环境当中。首先,要转变家长对于大学生的生态教育观念。以往家长在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上注重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教育,忽视了生态道德教育。因此,家长应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次,家长应注意提升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家长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言传”,更多的则体现在“身教”,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珍惜粮食、节约水电,在购物时自带购物袋等行为可以有效地带动大学生的效仿,家长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会在无形之中使大学生也养成这种意识和行为。
(四)营造社会生态舆论氛围
大学生是促进社会信息共享化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受到社会舆论信息影响的同时,也引导着社会舆论走向。良好社会生态舆论氛围的营造主要应从完善的社会制度规范和良性的传播媒介导向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完备的环境保护制度是营造良好社会生态舆论氛围的源泉。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土地开发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碳排放标准制度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制度,并建立与其相对应的监督制度。通过健全的生态保护制度和生态监督制度来规范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生态行为,呈现出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社会生态舆论氛围。其次,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对于社会生态舆论氛围的营造功能。应加大大众传媒对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普及力度。通过对生态环境宣传栏目、生态公益广告宣传片的增设,呼吁民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倡导人们规范自身生态行为习惯,从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点滴做起,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绪林.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2]张斌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3]张改凤.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