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力角镇米汤完小,云南 大理 671601)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在教学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以情境教学法概述为出发点,从生活资源的引入和问题情境的创设两方面,探讨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措施
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显著。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创新教学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适当采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述
1.概念
情境是指通过语言、音乐等多种有效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或者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性浓厚、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鉴赏能力的目的。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作用
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具有重要影响。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情境教学法展开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在趣味性浓厚的情境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另外,小学生个性活泼,想象力丰富,采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要素。其次,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环境,如游戏情境、竞赛情境等,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可以逐步增强情感交流,实现提高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具体应用
1.生活资源的引入
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较高,尤其是身边的事物。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征,将生活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过程。
比如,在讲解《打电话》一课时,文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讲解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了解打电话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打电话的过程和意义。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电话铃声,增强学生的基础认知,或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实物,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之后展开实物表演,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指导者的作用,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学生在展开实物表演之前,需要告知对方电话号码;其二,听到“嘟嘟嘟”短音的时候,告知学生电话属于占线状态,需要停留片刻再拨打;其三,告知学生打电话之前,需要在脑海中想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并注意说话的态度与语气。
2.问题情境的创设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要素,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另外,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把握中心问题或者重点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难点,并能够通过学习进行自我解答。
比如,在讲解《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设置问题情境,着重把握重点问题和中心问题的引入。将多媒体设备与问题情境相结合,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借助多媒体设备用图片或者视频等形式将“大眼睛”呈现出来,并向学生提问,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又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在设置问题时,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逻辑性和科學性,遵从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凸显问题情境教学法的作用与功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小学生的价值观不够成熟、学习水平不高,将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关键。教师应该充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采取多媒体、实物表演、巧设问题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105-106.
[2]张玉梅.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222.
[3]徐国敏,姜领弟.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58.
作者简介:胡仕明(1975— ),男,云南宾川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