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军委
摘 要:有效的课堂引入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我们教师应该从课堂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合理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在充分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结合有代表性的案例,总结出有效引入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引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6-0007-3
初中物理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但真正有效的不多。笔者认为采用认知冲突、同学“竞赛”和生活问题引入较为有效。
1 挑战直觉,形成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暂时性矛盾,通常表现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但这种失衡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地追求新的平衡而完善认知。因此,在教学中巧妙设置并科学处理这些失衡,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群体,它们对自然界存在的部分规律有着初步的认识。如果让他们看到了一些原先认为不可能的实验现象,就会产生认知冲突,这种认知上的冲突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会产生疑问,教师因势利导就可以完成有效的导入。
镜头一 悬浮的陀螺
在学习“磁现象”一课中,教师先演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体离开了其他物体的支持力,便在重力的作用下加速下落。然后利用能悬浮的磁陀螺(见图1),给学生一个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而顺利地进入新课学习。
在学习磁现象之前学生已经有万有引力的前知识,都知道在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所以一个物体拿在手里放手后会下落。通过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首先在视觉上受到冲击,转而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镜头二 “水火相容”
在学习“平面镜”一课中,如图2所示,老师先在玻璃板前面放了一根蜡烛,玻璃板后的烧杯里也放了一根蜡烛,然后将两根蜡烛都点燃。随后,教师将水倒入烧杯,直至浸没蜡烛,但学生从前面观察仍看到蜡烛在“燃烧”,水火相容。
水能灭火,这是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得到的经验,本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现象。 违背已有认知的实验结果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失衡,为了使这种认知矛盾状态得到解放, 学习的动机产生了。 所以,通过创设问题性实验情境,预先让学生尝试作出猜想,然后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日常生活中意想不到的新现象, 促使学生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解释这些新现象,在感到困惑、迷惘的过程中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 挑战同伴,激发学习兴趣
比赛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如果用在新课教授的课堂引入环节,能很好地刺激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果我们先让学生对比赛结果进行预判,接着让学生体验比赛的过程,当发现预判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甚远时,就能引起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镜头三 “举重”比赛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套外观和体积完全一样的杠铃,其中一套是用泡沫制成,另一套用铁制成。找出学生认为力气最大的同学和力气最小的同学同台竞赛,结果力气大的同学没能把杠铃举起,力气小的同学反而能轻松举起杠铃。通过分析这两个杠铃外观上相同,即体积相同,但是它们的质量却完全不同,非常自然地引出这样一个问题:物体的体积和质量之间是否有联系。
本节课通过两位同学比赛引入,由于教师在比赛器材上动了手脚,结果导致本来能赢的同学输了,本来会输的同学却赢了。出乎意料的结果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比赛器材的追根究底,正是对比赛器材的质疑,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镜头四 “吸螺蛳“比赛
教师课前准备好两盘螺蛳,其中一盘尾部剪掉,另一盘没有剪掉,寻找两位吸螺蛳较厉害的学生进行吸螺蛳比赛。尾部没有剪掉的螺蛳较难吸出,而尾部剪掉的螺蛳容易被吸出来。
在比赛前学生会对比赛结果有个预测,比赛的结果与学生先前的预判结果存在较大的“不协调”, 从而把学生引入与大气压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这种比赛导入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主动去寻找失败与成功的原因,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问题的认识。
3 挑战生活,唤起学习欲望
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的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中获得相关知识,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求知欲强、好动,但是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原因是物理知识枯燥。如果我们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学生就会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着物理,我们生活中都在和物理知识打交道,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镜头五 水表和水费通知单的故事
水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内容,教材通过活动得出水的质量和体积的比为一定值,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而本节课的要求与定位和教材上有所不同,是通过探究水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来巩固复习天平的使用和量筒的使用。
上课开始教师让学生观察水费通知单和水表(如图3),水表上的单位是立方米,而水费单上的单位是吨。吨是质量的单位,那就是说收费是按照质量来收费的,而水表测量的是水的体积,学生马上就会提出:水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反思:本节课的引入利用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水表和水费通知单,把生活问题引向课堂,在课堂中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皆物理,物理处处为生活服务。
镜头六 我要改造台灯
教师课前准备两盏台灯(其中一盏可以通过变阻器调光,而另一盏不能调光)和学生实验活动包(里面有电池、灯泡、缩小版的滑动变阻器和缩小版的电压表等,事先将灯泡、电池、开关、电阻连成一个电路)。
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两盏不同的台灯,一盏灯的亮暗可以随意调节,另一盏台灯只能开关不能调节,让学生提出改变台灯亮度的方法(如图4)。学生会想到很多方法,例如“我们可以把电池拿掉一节”,“把电阻的材料换一下”等。通过教师适当引导,得出改变电阻丝的长度相对容易,可以让电阻丝的一半长度接入电路,也可以让它的四分之三接入电路,从而改变电阻的大小,此即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反思: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时,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教师要善于挖掘, 把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展现出来,让学生面临着需要解释的事实, 对生活中有关的现象产生疑问, 使学生从中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感受到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会提高。所以在讲授新课内容前, 我们可以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4 结 语
利用认知冲突和同学“比赛”引入新课,能迅速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生活问题引入,可以让科学知识回归实际生活,架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切身感受到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新课引入的方式很多,每位教师有他自身的特点,每堂课有每堂课的特点,每一个班级有每个班级的特点,我们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这堂课、最适合这一班级学生的引入方式,才能使我们的导入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苏文兴. 浅谈科学探究课的实验引入[J]. 成才之路, 2009(24):21.
[2]陈国福. 新课改下科学新课引入的艺术[J]. 成才之路, 2008(21):13.
[3]唐智和. 优化科学课堂的引入[J]. 山西教育:教学, 2011(6):30-31.
[4]曹海娟. “问题教学生活化”在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7(11):56-59.
(栏目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