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群对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的认知和疾病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7-07-07 13:22王小芳王飞龙唐碧霞杨燕妮
护理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易感性人群社区

王小芳,王飞龙,唐碧霞,杨燕妮



社区人群对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的认知和疾病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小芳,王飞龙,唐碧霞,杨燕妮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对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的认知程度和疾病感知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5个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和疾病感知问题问卷对重庆市主城区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免费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15.7%的人知道降低老年期痴呆的患病风险,12.0%的人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患老年期痴呆,23.2%的人想知道自己患该病的概率,35.1%的人害怕自己总有一天会患老年期痴呆,58.1%的人认为该疾病会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多因素分析显示:学历、痴呆接触史是影响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的主要因素;性别、有痴呆接触史是痴呆担忧感知的影响因素;学历、家庭经济状况、痴呆知识接受史是痴呆易感性感知的影响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学历和痴呆接触史是痴呆后果感知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人群对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的认识不足,疾病易感性感知水平偏低。应制定相关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提高社区人群对老年期痴呆以及痴呆风险知识的认知。

痴呆;风险;知识;疾病感知;社区

痴呆发病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增加,我国60岁以上罹患痴呆的比例为3.0%[1],65岁以上痴呆患病率达5.1%[2],该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3]。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痴呆与潜在的可控性危险因素(如缺乏体育锻炼、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有关[4-5]。近20年来,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发达国家的痴呆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6]。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ADI)在2014年度报告中建议:将生活方式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等人为可控的因素作为预防痴呆的重要靶点[7]。疾病感知(illness perception)是指人们利用过去的疾病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当前症状(或疾病)的过程[8-9]。疾病威胁感知(如疾病易感性和担忧感知)可以预测人们寻求预防策略的意愿[10]。长期以来,疾病感知被认为是症状识别、诊断寻求和疾病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它也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1]。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社区人群对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的认知程度和疾病感知特点,以期为构建本土化的社区痴呆相关健康宣教提供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5 年3月—6月对重庆市主城区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免费健康体检的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共2 723人,年龄(65.82±7.83)岁。其中,男占43.4%,女占56.6%;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占61.9%,中学学历者占36.4%,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占1.7%;有家庭经济困难者占35.6%;有痴呆接触史者占20.1%;56.1%的人曾接受过痴呆相关知识教育。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和疾病感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和老年期痴呆疾病感知3个部分。个人信息部分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痴呆接触史、痴呆知识接受史等。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部分采用Smith等[12-13]研究方法,询问被调查者1个开放性问题:“您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老年期痴呆的患病风险?请尽可能多地列举。”老年期痴呆疾病感知部分,采用Roberts等[14-15]研究方法,设置了4个问题,其中易感性感知采用2个问题:“您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患老年痴呆”和“您想知道自己患老年痴呆的概率有多大。”;担忧感知和后果感知分别采用1个问题:“您害怕自己将来某一天患老年痴呆。” 和“您认为老年期痴呆会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答题选项分为“完全不同意”“大部分不同意”“不好说”“大部分同意”“完全同意”5项,回答“大部分同意”和“完全同意”视为“同意”,回答“完全不同意”“大部分不同意”和“不好说”则视为“不同意”。问卷由研究组统一发放和回收。

1.2.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人群对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的认知程度 15.7%知道降低老年期痴呆的患病风险,将其方法归类为坚持体育锻炼、注意健康饮食、保持思维活跃、社交活动、不吸烟和其他心血管健康行为6类,6类方法分别占10.5%、4.2%、6.7%、2.6%、0.9%和0.6%,其中提出坚持体育锻炼方法的比例最高。

2.2 社区人群老年期痴呆的疾病感知状况 12.0%人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患老年期痴呆,23.2%的人想知道自己患该病的概率,35.1%的人害怕自己总有一天会患老年期痴呆,58.1%的人认为该疾病会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2.3 社区人群对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认知程度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知晓和是否提出具体方法为应变量(“知晓”或“提出”=1,“不知晓”或“未提出”=0),以人口学指标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学历、痴呆知识接受史和痴呆接触史是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见表1。

表1 人口学资料对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 OR(95%CI)

2.4 社区人群老年期痴呆疾病感知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同意为应变量(同意=1,不同意=0),以人口学指标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学历、家庭经济状况、痴呆知识接受史和痴呆接触史是影响老年期痴呆疾病感知的因素。见表2。

表2 社区人群老年期痴呆疾病感知的多因素分析 OR(95%CI)

3 讨论

随着对痴呆的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深入,痴呆的预防正逐渐受到重视,基于社区的初级预防尤其是患病风险教育及健康行为促进必将成为控制痴呆流行的核心策略。社区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是个人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前提,而疾病感知对疾病的症状识别、诊断寻求和自我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人群中仅15.7%回答知道降低老年期痴呆患病风险的方法,能提出坚持体育锻炼、注意健康饮食、不吸烟和其他心血管健康行为等方法的人员比例远低于Smith等[12-13]采用同样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表明我国社区人群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相当欠缺,可能原因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尚不健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专职人员接受的痴呆相关培训严重不足[16],在痴呆预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导致对社区普通人群的痴呆风险评估、预防和健康宣教力度不够。尽管本研究发现有56.1%的人曾接受过痴呆知识,但显然对通过保护和改善血管健康的行为以获得大脑健康的理解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大对社区人群痴呆风险知识普及率以及采取策略提高宣教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的认知程度受学历、痴呆接触史影响。与既往研究不一致的是,本研究表明:男性认为不吸烟是降低痴呆患病风险的方法,而Smith等[12]没有发现这种性别差异。此外,本人群中低龄组更倾向于把社交活动作为降低痴呆患病风险的方法,这与Smith等[12]研究显示的高龄组更倾向于提出这一方法恰恰相反。这可能与我国高龄人群知识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有关。与其他报道一致的是,本调查结果显示:对痴呆风险知识的认知程度随教育程度而增高;有痴呆接触史者认为体育锻炼是降低痴呆风险的方法[12-13]。这些均提示对社区人群加强健康宣教是增加其痴呆风险知识的可行方式。本研究显示:调查对象中仅12.0%和23.2%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患老年期痴呆和想知道自己患该病的概率,低于Roberts等[15]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区人群的痴呆易感性感知水平较低。多数人不想知道自己患痴呆的概率,可能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疾病的耻辱感普遍存在有关[17]。但是,35.1%表达出痴呆担忧感知,略高于Roberts等[15]的报道结果(29.4%)。研究显示:我国人群痴呆担忧感知水平较高。虽然58.1%表现出对痴呆的后果感知,但是超过1/3的人还没有认识到痴呆会带来经济负担。这些特点可为以后基于社区的痴呆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本调查人群的痴呆疾病感知主要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痴呆接触史等因素影响。与既往研究一致的是女性比男性更显示出对痴呆的担忧感知;有痴呆接触史者对痴呆的易感性感知、担忧感知和后果感知较无接触者更强[13,15,18-19]。而与既往报道不同的是,65岁以上年龄组有更强的痴呆易感性感知,即更想知道患老年期痴呆的概率,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患老年期痴呆。而Roberts等[15]研究显示:年龄较低组较65岁以上组更想知道自己患老年性痴呆的概率;此外,在文化程度影响方面,本研究中学历越高者其痴呆后果感知越高,但易感性感知则是中等教育组最高。而Roberts等[15]发现:学历最低组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患痴呆。这些不同均可能与地区及文化差异有关,提示在以后的健康宣教中必须考虑地区及文化的影响,制定有区域化特色的干预方案。本研究发现:痴呆知识接受史不会影响社区人群的痴呆担忧感知,但是会使其易感性感知(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患老年期痴呆)增加。而易感性感知是健康信念形成的关键因素[10],在其他因素作用下,能够促使人们采取疾病相关的健康行为。这一发现为相关健康教育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表明开展基于痴呆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有家庭经济困难者更倾向于表达出痴呆易感性感知和后果感知,这在以前的调查研究中尚未见报道。以上结果显示:老年期痴呆的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可能受地区经济文化影响较大,本研究仅采用方便抽样对一个地区的人群展开调查,有一定局限性。

[1] Yaodong Zhang,Yong Xu,Hongwei Nie,etal.Prevalence of dementia and major dementia subtype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s:a meta-analysis of dementia prevalence surveys,1980—2010[J].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2012,19(10):1333-1337.

[2] Jia J,Wang F,Wei C,etal.The 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China[J].Alzheimers Dement,2014,10(1):1-9.

[3] 李小卫,王志稳.痴呆疾病成本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8):766-768.

[4] Barnes DE,Yaffe K.The projected effect of risk factor reduction on Alzheimer’s disease prevalence[J].Lancet Neurology,2011,10(9):819-828.

[5] 王晏雯,蔡苗,徐珊瑚,等.脑卒中风险评估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4(6):528-531.

[6] Davey AD.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one potentially preventable and modifiable disease? Part II:management,prevention and future perspective[J].Neurodegener Dis Manag,2014,4(3):261-270.

[7] Prince M,Albanese E,Guerchet M,etal.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4:dementia and risk reduction [R].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2014:1.

[8] Leventhal H,Safer MA,Panagis DM.The impact of communications on the self-regulation of health beliefs,decisions,and behavior[J].Health Educ Q,1983,10:3-29.

[9] 宋莉,杨进刚,胡大一.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解释[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3):378-381.

[10] Janz NK,Becker MH.The health belief model:a decade later[J].Health Educ Q,1984,11(1):1-47.

[11] 罗兴伟,蔡太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认知对生活质量的影响[C].西安: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1.

[12] Smith BJ,Ali S,Quach H.Public knowledge and beliefs about dementia risk reduction:a national survey of Australians[J].BMC Public Health,2014,14:661.

[13] Low LF,Anstey KJ.Dementia literacy:recognition and beliefs on dementia of the Australian public[J].Alzheimers Dement,2009,5(1):43-49.

[14] Roberts JS,Connell CM.Illness representations among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people with Alzheimer disease[J].Alzheimer Dis Assoc Disord,2000,14:129-136.

[15] Roberts JS,McLaughlin SJ,Connell CM.Public beliefs and knowledge about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J].Alzheimers Dement,2014,10(5Suppl):S381-389.

[16] 俞羚,徐群,王智樱,等.上海地区全科医师对痴呆相关问题的态度和信心的调查[J].临床研究,2013,93(35):2794-2798.

[17] Yang LH.Application of mental illness stigma theory to Chinese societies:synthesis and new directions[J].Singapore Med J,2007,48(11):977-985.

[18] Werner P,Goldberg S,Mandel S,etal.Gender differences in lay persons’ beliefs and knowledge about Alzheimer’s disease (AD):a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study of Israeli adults[J].Arch Gerontol Geriatr,2013,56(2):400-404.

[19] Cantegreil-Kallen I,Pin S.Fear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the French population:impact of age and proximity to the disease[J].Int Psychogeriatr,2012,24(1):108-116.

(本文编辑范秋霞)

Analysis of cognition and disease awareness of community crowd on risk knowledge of senile dementi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ang Xiaofang,Wang Feilong,Tang Bixia,etal

(Nursing College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8 China)

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14HLCXZ01。

王小芳,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400038,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王飞龙、唐碧霞、杨燕妮(通讯作者)单位:400038,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信息 王小芳,王飞龙,唐碧霞,等.社区人群对老年期痴呆风险知识的认知和疾病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20):2507-2509.

R473.59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20.021

1009-6493(2017)20-2507-03

2016-06-27;

2017-04-12)

猜你喜欢
易感性人群社区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社区大作战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CD14启动子-260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α1抗胰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研究
TLR9和VDR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