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孙希利 王福全 通讯员 关俊岭 常小东
在大漠戈壁打造石化绿色名片
□ 本刊记者 孙希利 王福全 通讯员 关俊岭 常小东
新技术的不断引进,提高了西北油田绿色名片的含金量。
西北油田操作人员连接电驱泵车的工况数据电缆。 张明江 摄
4月30日,在塔河油田一号废固废液处理站,姚可可和他的工友们和往日一样,通过“热解析”装置处理从油田各井场拉回来的污油泥。当天污油泥处理量达到111.36吨,比前一天多了76吨。姚可可笑称,这也算是为“五一”劳动节准备的一份礼物。
西北油田是新疆首家采用“热解析”环保新技术治理油泥的企业,含油率小于2%的处理水平,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认可,在国内油气田企业位居前列。
西北油田的主要作业区块大都处于塔里木盆地边缘,“沙海中淘油”的艰苦,使西北石油人更加清楚能源的来之不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他们积极落实集团公司绿色低碳战略和能效倍增计划,通过不断创新实践,正在成长为绿色节能、低碳发展的领跑者。
适逢“五四”青年节,在中国石化最大的采油厂——采油二厂厂区里,十几名青年正在排练“节能降耗”快闪活动,还有几个小组正在排查各个办公室里的节能“小贴士”,它们贴着“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倡导低碳生活,下班前半小时关闭空调”“温度设置,夏季26摄氏度,冬季22摄氏度”等温馨提示。
“随手关闭电源、双面使用打印纸、节约用水等传统的绿色低碳举措,已经成为员工的共识和习惯。”该厂办公室主任田多龙说,“我们厂正在对照明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全年可节约电费、维护费几十万元。”
在西北油田,借助新技术提高绿色名片的含金量,可不仅限于改造节能灯这么“LOW”。
西北油田引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热解析”工艺来处理被原油污染的受浸泥土。在一号废固废液处理站,利用“五相分离”技术,采用“化学热洗+气浮分离”工艺,建设投运了中国石化第一座化学热洗处置处理站。2015年全面投产“热解析”装置后,固态和半固态受浸泥土分别在两种工艺的无害化处置下,不仅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而且实现了原油的回收利用。
通过该装置,仅2016年就有近5万吨受浸泥土从黑色垃圾变成绿色资源,平均含油率从5%下降到低于0.3%,处理后的泥土可用于铺路。
距离一号废固废液处理站不远处的TK489井场,正在进行电驱注气作业,井场上没有了柴油发电机夜以继日的轰鸣声,空气中也不再飘荡一股股的黑烟。
管理人员介绍说,采用电力作为设备的驱动能源,不仅污染小,而且大大降低了工作量,同时作业费用也由使用柴油驱动时的每小时534元降低至270元。
数据仓库,是多个数据源的集合。数据从分散的数据库中抽取,经过清理、加工、汇总、整理,在数据仓库中集中存放。数据仓库是出于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的目的而创建的,所涉及的操作主要是查询,通常只需要与数据库定期同步即可。
西北油田实施“电化油田”举措以来,在主体区块,注气、网钻、修井、泵车、完井试油用电接入率已经全部达到百分之百。去年以来,电驱注气166井次,用电6747万度,替代柴油2万吨,减少废气排放7993万立方米。
新技术的不断引进,提高了西北油田绿色名片的含金量。发电机组余热利用技术,让21台燃气锅炉下岗,年节约天然气143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万吨;在偏远井推广的风—光—储离网型电站技术,满足了井场加热炉风机、照明、视频监控系统用电需求,井场撤走了柴油机,实现了无人值守。
通过实施电化油田、清洁能源应用、热电联产等举措,西北油田2016年节约能源14.8万吨标准煤。
业务外包,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这是西北油田“油公司”管理模式的显著特色。油公司管理模式不仅在油气上产、效益提升、人员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西北油田应对低油价,“战寒冬、求生存、谋发展”攻坚战中,成为率先走出困境、实现扭亏为盈的重要因素之一。
能否借助油公司模式的优势,打造一张质量最好 、效益最优的绿色名片?答案是肯定的。
西北油田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绿色低碳和能效倍增领导小组及资源优化领导小组,各二级单位设立资源优化工作组。
厂区里高耸的避雷针塔、轰鸣的机组、忙碌的员工……从外面看坐落在采油二厂附近的瑞祥发电厂,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但了解内部管理的人都知道,瑞祥发电厂是西北油田首个以BOO模式(建设—拥有—经营)运行的项目。
油田电力的负责人杨彦冬介绍说:“BOO模式为油田节省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使油田在不断变化的勘探开发环境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而外部企业也可以从项目承建和运营中得到相应的回报。”该项目投运三年来,累计为油田发电1.49亿千瓦时,天然气发电效能由每立方米2.3千瓦时提高至2.9千瓦时。
合同能源管理,是西北油田利用市场合作共赢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又一种新尝试。目前,实施在抽油机节能、LED照明节能等方面。油田与节能服务公司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油田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省出来的钱大家都有份,省得多分得就多”,实现共享共赢。
在油公司管理模式下,西北油田以市场化运行回收偏远单井放空气、以外购直供电模式降低自发电量、在跃进区块以BOO模式建设发电站,都取得了明显成果。特别是以合同能源模式在采油一厂托甫台生活基地实施“电、热、冷、咸水淡化”四联供项目,为现有项目改造及下步油田开发进入沙漠腹地能源解决方案提供了实践参考。
“从传统的节水、节电、节纸,到运用新技术、新模式节省汽油、柴油、天然气,减少废固、废液和二氧化碳排放等等,油田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要通过绿色低碳的系统性发展,推动油田转型升级。”西北石油局党委书记刘宝增说。
近两年,西北油田各个采油气厂全部成立节能办公室,根据各自的节能目标,将能耗指标进行分解。建立分公司、采油厂、作业区三级节能考核机制,明确约束性指标和成长性指标,并从节气、节电、节水、节费等对各采油区实施月度考核,半年、全年进行兑现。
作为西北油田重要的能源管理单位,油田供电管理中心的职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西北油田烟气余热锅炉处理现场。 孔守曾 摄
按传统的分工,供电服务只要将电送到采油厂或井、站的门口,就完成了任务,围墙里的事由用电单位自行负责。但现在,这种服务已经不适应绿色低碳的发展需求了。
2016年8月,TK924H井,电力技术人员走进井场,通过测试抽油机系统运行功率、电流、功率因数、冲程、冲次等参数,对系统流程进行能效评价,向采油厂提出根据井下工况调整运行频率、改变抽油机转速、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无功功率、智能控制调节冲次等措施,以提高抽油机工作效率,实现节能降耗。仅推荐使用的新型节能柜,就比普通配电柜降低电能消耗10%。
这是西北油田电力服务首次拓展到单井井口,实现了从发电机组、输配线路到单井、场站高低压用电设备的全程覆盖。目前,该油田对200多口抽油机井、电泵井开展类似的系统流程能效测试评价,帮助用户找出能耗漏失点。
作为打造中国石化西部绿色名片的一个重要项目,西北油田电力能源管理监控平台即将投入运行,该系统可以对油田能源转换、输送、用户用能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