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与对策

2017-07-07 14:57曲昆峰朱洪兴
中国林业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梯度产业结构河南省

曲昆峰,朱洪兴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200093)

·改革实践·

低碳经济视角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与对策

曲昆峰,朱洪兴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200093)

整合了低碳经济和产业转移的概念,通过分析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和“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河南省承接低碳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原则。依据产业梯度系数比较分析河南省可以承接的地区及相应产业。根据河南省地区优势,详细分析了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以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产业转移;梯度系数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资源禀赋结构或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顺应区域间比较优势的变化,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经济要素的趋利性使得这种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得以顺利进行。在加快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当下,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河南省在“十三五”期间,力主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中部城市群的创新中心和经济枢纽,努力实现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省内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传统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且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也与河南省未来的发展布局不相符。在中国去产能,去高耗能产业的前提下,只有选择性的引进低碳产业,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才能促进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省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1 低碳产业转移

低碳经济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基于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的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理念的转变。经过“十二五”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河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已由 2010年的 14.1:57.3:28.6调整到2015年的11.4:49.1:39.5。“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年均超过18%的增速高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智能手机、小麦、玉米、肉牛等生物育种技术,T700碳纤维、大尺寸硅抛光片等新材料产业,新能源客车等特色领域优势显著,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业态模式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力争到2020年,全省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5%左右,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万亿级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材料三个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 000亿元;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四个产业规模均超过1 000亿元。经过“十二五”的发展,以及对“十三五”期间的展望,可以看到,新能源低碳产业已经成为了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方向。

2 河南省承接低碳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2.1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河南省长期以来一直以农业大省的形象自居,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一直很高,工业基础薄弱且分散,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缓慢。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东部产业开始大量向中西部转移,河南省作为中原农业大省,人力资源丰富且廉价,交通便利,迅速成为东部高耗能、低端加工产业的首选目标。在此期间,河南省引进了诸如富士康等龙头企业,进一步推动了三次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发展,这可以从河南省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及产值可以变化看出。

通过图1、表1可以看到,2008—2015年,河南省三大产业的产值都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到2015年,河南省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4 219.17亿元,占比已由2008年14.8下降到11.4;第二产业总产值达18 172.03亿元,相对2008年占比下降了7.8%;第三产业总产值达14 619.05亿元,相对2008年占比增长了11.2%,涨幅明显。河南省三大产业结构成明显的“231”的模式,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小,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虽有明显下降,但仍在50%左右,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增长较快,但仍相对薄弱。

西蒙·库兹涅茨、霍利·钱纳里等在考察了大量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后,得出了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被称为“库兹涅茨法则”和“钱纳里标准产业模型”。

从表2中总体产业结构变动来看,以库兹涅兹为代表的研究者发现,工业化往往是产业结构变动最为迅速的时期,其中,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动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二元结构”的转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倒“U”型曲线变化。根据库兹涅兹工业化的划分标准,可以看到河南省正在经历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产业结构逐步由“231”模式向更合理化的“321”模式转变。

2.2 协调发展的需要

产业转移早期,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地方政府经常会毫无选择地承接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和低端制造业,虽然带来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长期产业结构落后,不利于地方经济长远的发展。因此,单方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已不再符合经济发展模式,而应更多地关注产业转移过程中带来的生态价值和长远利益。河南省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占比较高,而且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如传统的煤炭、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传统的高耗能产业不仅会给地区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而且在产能过剩,外部需求持续低迷的当下,已不再适合地区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相对于传统行业,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产业和深加工业等低碳产业,不仅可以减轻外部环境压力,而且产品需求强劲,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于传统产业的不同,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不仅可以给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动力,也可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着“321”的模式调整。

3 行业选择是低碳产业转移的先决条件

3.1 产业选择的原理

关于承接产业选择的方法,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古典经济时期,大卫·李嘉图首先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提出某一产业部门如果在一定区域内相对其他地区具有相对优势,那么它就可以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部门,进而带动周围产业部门的发展。罗斯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的概念,他认为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有前向、后向及旁侧效应,即产业扩散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主导产业可以将其产业优势扩散到其他产业,进而推动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另一种理论认为,地区在引进产业的过程是收入和产出的过程,通过考察某一产业的引入成本,并对比国内不同地区该产业预期收益,进而来确定产业的选择。而低碳产业作为超越传统工业的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无论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是在产品收益方面相对于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都具有明显优势。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21世纪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一直是各地区的首要发展产业。2010年河南省成功引进电子信息产业巨头———富士康落户郑州,并确定了富士康成为全球最大iPhone手机整机组装制造基地的发展方向。随后,在富士康的带领下,一系列电子信息产业在郑州迅速集聚,形成一系列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3.2 产业选择的原则

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选择适合地区经济长远发展的产业,而仅仅追求经济体量,盲目承接,不仅不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很可能还会阻碍地区经济的发展。

3.2.1 产业梯度原则

在产业转移中,只有相对于其他地区具有一定梯度的相对优势的行业,才可以从高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这里提到的产业梯度优势,既包括整体战略优势、区域特色资源、独特的技术,以及能推动产业长远发展的工业基础。产业梯度优势是相对于可能转移目标所具有的相对梯度优势。在承接低碳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河南省要充分利用产业梯度转移原则,选择那些具有明显梯度优势的产业进行承接,以促进地区产业的发展,不断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3.2.2 适应性原则

产业之所以会在区域间进行转移,主要还是因为产业转移后给地区带来的竞争优势。然而,相对于竞争优势,则更应该考虑适用性的问题。也就是,无论是承接地区的基本情况还是特定行业的实际需求都要考虑到产业转移中。同时,引进的产业以及技术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先进并不意味着适用,所引进的产业能否被地区产业吸收消化,能否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促进地区创新能力才是关键。因此,作为承接者,河南省必须考虑所承接产业是否适合河南省的发展特色和长远计划,客观考虑承接产业对地区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贡献能力。

3.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最早是在1972年提出的,是指经济发展方式应该转变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模式。河南省最新的“十三五”计划将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正是切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而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已经不再适应河南省的发展目标,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律。因此,河南省在考虑承接产业选择的项目时,应该坚持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及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原则,在追求地区生产总量增长时,生态社会效益也不容忽视。在产业选择过程中,可以对低能耗、环保产业进行税收减免政策,而对于污染行业应增加监管和税收,促使企业进行环保节能改造,从而达到经济和生态环保的双赢的局面。

4 基于梯度系数分析河南省产业选择

在进行承接产业的选择时,首先应立足于产业梯度原则,根据产业的梯度系数来判断河南省对各个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梯度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LGC是产业梯度系数,LQ是区位商,CCOR是比较资本产出率,CPOR是比较产品产出率

根据产业梯度系数判断标准,当某产业在地区i的梯度系数小于地区i,即LGCj>LGCi,它表示该行业在地区i要优于地区j,产业有必要转移到i区。河南省国内承接产业转移的省份主要来自于广东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等东部省市。根据有关数据可以得到,河南省在纺织、服装、鞋类、食品加工、医药制造业的梯度系数为0.37,低于广州省的1.02,所以河南省可以承接来自于广东省的这些产业;河南省在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指数为0.61,低于浙江省的1.32,所以河南省可以承接来自于浙江省的这些产业;而在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河南省的梯度系数为0.66,小于上海市的1.57,也同样具有优势。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基本上是在资源密集型产业上占有优势,这与河南省在资源禀赋上的优势高度相关。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条件也是自身优势所在,随着郑州航空港的建设趋于完善,也进一步吸引了一大批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及制造业向河南省转移。

5 河南省低碳产业转移对策研究

5.1 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地促进地区产业向规模化发展,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可以形成“资源+优势”的格局,加速信息产业流入市场,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应根据地区的优势与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集群。郑州作为陇海铁路、京广铁路等多条铁路和高铁的交汇枢纽,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以及亚洲唯一运行时速350 km的高速铁路十字枢纽站以及国家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这些便利的交通条件,对于产业吸收附带产业形成集群和创新产业集群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此外,应该引进如富士康一类的支柱性产业,河南省应该注重扶持一些本地区还未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引进和这些产业相关的企业,逐步建立新的产业集群,积极创造有竞争力的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5.2 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河南省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农业大省定位自己,第一产业在经济中占比较高,从业人员较多,但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第二产业经过进入21世纪以来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工业基础和较发达的制造业,但工业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仍然滞后。因此,河南省应该根据产业结构的特点,加大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实现第一产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河南省应依靠吸收和承接的先进工业技术,提升自身独立创新和研发能力,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工业差距。最后,河南省应该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和培育新的金融业;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优化仓储和配送能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河南省有着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秀丽的自然风光,应该促进旅游产业链的发展;郑州市每年都会举办众多全国性的和地区性展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展览提升河南省的形象和知名度,促进会展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导协调三大产业发展。

5.3 促进产业承接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如今,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其结果是,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对于产业的选择应该考虑生态成本的问题,注重生态效益。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河南省必须首先严格审查产业转移项目。其次河南省应该建立和完善环保法律,在不同的产业应该鼓励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最后,河南省应该培养人们低碳消费习惯,引导形成低碳发展理念,促进地区产业转型。

6 结论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纷纷高调提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政策。诚然,这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极大地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然而产业转移前期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不加甄别地承接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虽然短期会给地区经济带来不错的增长,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低效率、高污染。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完成,河南省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有能力承接一些高技术含量,能给地区经济带来长期效益的产业,而且随着外部需求的减弱和内部产能严重过剩,传统工业的产品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有目的地承接一些适合地区经济长期发展的产业。

[1]禄雪焕,凌祯蔚.河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与行业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21):52-53.

[2]汪彩玲.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6,3 (24):24-26.

[3]刘红光,王云平,季璐.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特征、机理与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4,1(26):102-107.

[4]胡伟,张玉杰.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成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J].当代财经,2015,2(15):97-105.

[5]张龙鹏,周立群.产业转移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吗:基于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经验数据[J].财经科学,2015,2(1):80-88.

[责任编辑:鹿 鸣]

Industry Choi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enan Province to Undertake Industrial Transf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 Carbon Economy

QUKun-feng,ZHUHong-xing
(College ofmanagement,Universityof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Integrated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industrial transf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13th Five-Year”plan,proposed to undertake the necessity and principles of lowcarbon industrial transfer in Henan province.Based on the industrial gradient coefficient, this paper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g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dustries in Henan province.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of Henan Provinc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Henan province to undertake industrial transfer,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regional economyand so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owCarbon Economy;Industrial Transfer;Gradient Coefficient

F127

:A

:1673-5919(2017)02-0040-04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7.02.009

2017-03-09

曲昆峰(1991-),男,河南兰考人,硕士研究生。

朱洪兴(1960-),男,上海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梯度产业结构河南省
带非线性梯度项的p-Laplacian抛物方程的临界指标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基于AMR的梯度磁传感器在磁异常检测中的研究
基于数字虚拟飞行的民机复飞爬升梯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