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样的虔诚,一根直线,一画数年

2017-07-06 01:24
大观周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巴格迪庆棉布

那天午后的香格里拉,阳光金灿灿地打在屋子里。

然后,我们看到浴着阳光的春初,她穿着藏装,心怀虔诚,面带微笑,正在绘制唐卡。

那支细毛笔被春初驾驭得极好,她蘸取一点金粉,为已初具形态的“吉祥天母”绘制佛衣,线条流畅干净。

在迪庆,古老的唐卡按照严格的几何比例,体现着庄严神秘的美。

绘制唐卡需要画师带着虔诚的心,用严格的人物比例、反复打磨的棉布、取自天然的矿石颜料作画。

唐卡画的人物造型生动、色彩绮丽缤纷,可以保存数百年而不变色。

唐卡的題材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被称作藏族的“百科全书”。

2006年,唐卡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初的修行故事

在我国,唐卡有诸多流派,迪庆唐卡的特点是色彩明亮,颜色丰富。

这和迪庆藏族文化特色相吻合,“我们的民族服装颜色非常鲜亮,藏族民居的装饰画也是颜色丰富。”今年29岁的春初向我们介绍。

在春初的家里,堂屋绘制着“吉祥八宝”图,色彩浓郁艳丽。家里的装饰画,不少都出自春初之手。

似乎从出生开始,春初就与绘制唐卡这项神圣的工作结下缘分。活佛为她取名春初,“春”是“佛法”,“初”是“海”。

春初爷爷是松赞林寺的和尚,春初常常跑去寺庙跟着爷爷看画,唐卡最常见的绘画主题是佛像,春初便用手描摹佛手、佛眼、佛耳……

这样的自学持续到16岁,在藏族村子里,16岁算大姑娘了,比春初年龄大点的姑娘们开始寻觅婆家待嫁。

春初很幸运,她有一位走过全国许多地方的哥哥,他给了春初另一个选择:到青海学画唐卡。

这让春初很兴奋,哥哥的支持让她充满信心,她相信自己能学好。

春初这一去就是4年。

起初,春初在寺庙跟着僧人学,后来,她到画院学。

唐卡不同一般绘画,唐卡中的“菩萨”面相、身体有着严格的比例要求,春初的学习从“打比例”开始,这让她知道菩萨的额头、喉咙、心脏间的距离各多远,在不同大小的棉布上,如何缩放距离。“打比例就学了三四个月。”

就算是唐卡画中相对简单的“勾线条”,春初也学了一年多。

长时间的反复练习不只是为了强化画师的基本功,也是为了让画师能够静心。

勾线后面是学习染色,画院的老师要求严格,通常,从染色学到“开眼”,要花十年以上的时间。

春初在青海4年的学习更像修行。

在青海,她必修的两门课是宗教和绘制。

上午5点起床,5点到8点学习藏文,诵经。

8点吃早饭,之后进行绘画学习直到12点。

下午吃饭加一个小时的休息后,学习绘画直到6点。

晚上的时间用来学英语、藏文,或者学生们自己用铅笔在纸上练习画画。

诵经和绘制,无法割裂。绘唐卡时,诵经能帮助画师静心。开眼时,也必须诵经,保存内心的虔诚。

4年间,她远离家乡,没有休息日,逢年过节都从未回过迪庆。那几年在青海,春初感受到的冬天很冷。

学唐卡是一场苦行,屋里自然没有暖气,手脚生冻疮是常事,春初仍然坚持学习。一场场修行下来,春初的内心更平静了。

点睛

现在,春初正在画一幅《吉祥天母》,吉祥天母是藏族人心中的护法神。每每要动笔,春初总会想到寺庙,让心情犹如每次朝圣前般虔诚,还会想到吉祥天母的神威,想到松赞林寺里的护法神的表情,“对它产生敬畏,希望它能保佑更多人。”

春初知道,画画前,心态必须调整到平和状态。平静时,内心会告诉她画什么图案,“去寺院拜访,供灯、念经的时候,想到度母,回来就会画《度母》。”

唐卡画师的心境是能够表现在画上的。如果画师心情烦躁,或者没有完全静下来,他画中的佛像会失去原本的神态。

春初说:“度母的表情是在慈祥地微笑,心情烦躁的画师画出来的度母会露出凶恶的表情。”只有画唐卡的人内心干净,佛像才能呈现出慈悲万千的气象。

眼睛直接反应佛像的神态,眼睛能否画好就看“开眼”。

“开眼”是为佛像画眼睛,是唐卡绘制接近尾声的部分。“开眼”只需一天时间,但这一天必须等待,到画师完全静心才能进行。

“开眼”那天,春初会选择自己待在一个安静的房间进行,先是念清心的经,当内心对佛像充满恭敬时,春初的手握着软笔,选中落笔点,寥寥数笔,神韵就出来了。

“开眼”完毕,整幅唐卡的绘制就结束了。请活佛为唐卡开光后,唐卡的制作才算完整。

十年绘一图

“开眼”前,还有许多工序。

首先是准备棉布。

绘唐卡需用棉布,但普通棉布比较稀疏,棉布的经纬间有空隙,要用石膏粉反复磨擦棉布,直到棉布跟白纸一样光滑。天气好的话,作画用的棉布一天可以磨制完成。

接下来把磨好的棉布绷在框架上,开始打比例,打比例是为佛像身上几个关键的部位确定位置。

用铅笔或者碳描绘线条,勾勒整幅图案。佛像的绘制有严格要求,但周围点缀的事物可以由画师自己发挥。

从小在草原长大的春初从不用专门外出写生。唐卡中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就是她生活的环境。

画完就到染色了,染色需要先调色。

春初使用的颜料全部由自己亲手磨制,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正是磨制的原料。

从一块藏在地里的矿石到美轮美奂的颜料,画师需要反复舂砸上万次,把石头一层一层磨成粉。

唐卡的色彩搭配有参照,不过画师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

春初喜欢丰富亮眼的色彩,她是以佛像身体的色彩为基础进行配色的,“白度母身体的颜色是白的,佛衣外面可以染成红色、绿色,里面可以染成淡绿色。绿度母本身身体的绿色的,佛衣可以染成红色、白色。”endprint

染色完就到勾金线了,这是唐卡绘制中比较难的一步。

画师用双手把黄金磨成金粉,等金粉干了以后,放到蒸锅上蒸出来就能使用。磨到手指破裂,磨出的金粉才够使用一次。

金粉通常用在佛衣之一。勾金粉所用的毛笔非常细,只有反复练习,才能让笔下的线条不拖泥带水。通常,金线勾得越细越好。

手藝好的画师绘出来的佛衣线条粗细均匀,花纹一模一样,手艺略差的画师绘出的佛衣则有所偏差,花纹有的歪、有的斜,线条有的粗、有的细。

哪怕是学习唐卡绘画13年的春初,在每次勾金线前,仍然需要在唐卡布的边框部分反复试笔。平日里,也需在纸上反复练习。

从准备棉布到开光,最简单的唐卡画一个月能完成。

最复杂的唐卡上有500多个佛,需要画师心无旁骛绘制很多年才能完成。

春初前年开始绘的《九宫极乐佛》,近期才完工。正在绘制的《吉祥天母》相对简单一点,已经绘了一个多月,再过一个多月就能完成。

春初的丈夫公巴才让也是一位唐卡画师,他出生于艺术之乡热贡,是春初在青海学习时期的大师兄。才让小时候就在家乡跟着亲戚学唐卡。

两人认识时,才让已经学习唐卡十多年了。

时间的魔力在唐卡绘画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学习唐卡13年的春初和学习唐卡20多年的才让相比,仍然有不足之处。

春初和才让回到迪庆后,在扎巴格丹创办的唐卡艺术中心工作了两年。

扎巴格丹和唐卡艺术中心

扎巴格丹是唐卡艺术中心的发起人,1987年,他随父亲从印度返回故乡香格里拉,1993年,扎巴格丹从机关“下海”创业。

他的初衷是做旅游,唐卡正是他旅游事业中的一部分。唐卡作为藏族的一门绘画艺术,传达着内涵丰富的藏族文化。

“唐卡的《六长寿》图里有长寿岩、长寿老人、长寿水、长寿树、长寿鹤和长寿鹿,告诉人们人要长寿,水要干净、天空要干净,在1400多年前就以绘画的形式向人们传达环境保护的理念。还传达着民族之间、家庭之间和谐的理念。教育人们要尊老爱幼,比如《四瑞和睦图》。”

文化是扎巴格丹的旅游项目中最核心的内容。2003年,扎巴格丹创建了主打生态旅游的康巴商道探险旅行社,唐卡文化在生态旅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很多人觉得生态旅游就是看大山、河流、森林,我觉得山川河流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把当地文化呈现出来。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尊重村民的信仰。这样,游客慢慢地会懂得尊重自然,尊重当地文化。体验到真正的香格里拉是什么样子。”

扎巴格丹说:“香格里拉是个很好的品牌,依托这个品牌,我们要把唐卡艺术传承、保护和发展好。”

2006年,扎巴格丹集资创办香格里拉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与保护协会,请来唐卡画师和民间艺术教师,免费为家庭贫困的孩子教授唐卡。

协会成立10年来,教学了几十位孩子,这些孩子有的在寺庙绘画,有的回到村寨做艺术会馆,把唐卡艺术传承和发扬下去。

“旅游给香格里拉带来了机遇,让贫困的孩子学习唐卡,能为村庄的老百姓增加收入。”

春初告诉记者,这两年唐卡画师的收入有所提高。政府部门和媒体纷纷关注唐卡画师,这让她对今后继续绘制唐卡充满了希望和决心。

近几年,来自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藏区的唐卡画师云集香格里拉,掀起了绘画唐卡的热潮。

为了让迪庆唐卡绘画艺术得到更有效的传承、保护和发展,2016年11月12日,首届迪庆唐卡论坛在香格里拉举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巴格迪庆棉布
迪庆州推进涉藏地区和谐繁荣发展实践经验研究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
浅析维吾尔族巴格文化
2019年2月我国棉布出口量同比下降34.18%
迪庆藏族歌舞内容和形式演变初探
包在棉布里的雪糕
幸福的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