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制陶、用陶历史悠久。最初,傣族人用泥土做出的碗、锅、盆不仅沉重,而且装不住水。后来,傣族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捏碗、烧锅的技艺,逐渐迭代精进。
傣陶中常见的芭蕉叶花纹
今年 65 岁的岩罕滇原是古老的曼泐村人。曼泐村旧址位于现在的猴子山上,紧邻昔日的傣王宫。
“当时,傣王宫周围一共有 8个村寨,其中有 4 个为贵族居住,其余每个村寨都承担一项专门为皇宫服务的职能,其中,曼泐村负责为皇公贵族制作土陶物品。”在搬迁至曼各村之前,岩罕滇家族一直居住在这个村庄里。
土改之前,曼泐村只有 17户人家,每家都是子承父业,世代为傣王宫和地方土司服务。
傣族的皇公贵族不像明朝、清朝的皇族,高高在上,戒备森严。傣族皇族也并不那么富有,也没那么大的规模,所以,虽是专职给皇宫制陶的村寨,但曼泐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窑”。村中的制陶匠人也给老百姓做陶器,“只要你买得起,你也可以使用跟皇宫里一样的东西。”岩罕滇说道。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曼泐村的土地被征用,17 户人家全部迁出,岩罕滇的家族从此定居曼各村。
随着现代化的深入,除少量用于建筑物屋脊的装饰品和佛教礼器外,在其他场合已不能常看得到传统的傣族陶器。
如今,传统的17 个制陶世家中,只剩岩罕滇一家。
岩罕滇坐在作坊的角落里,全神贯注地制作傣家的鸟型陶器
在景洪市澜沧江北的曼各村民小组,我们找到了岩罕滇。
岩罕滇指着电视柜两侧的巨型陶罐说,“这种样式就是当年傣族达官显贵使用的”。电视柜左边右边的陶罐线条相对简单,宽底、圆肚、瓶盖小,是一个水缸模样。这只陶罐的花纹简单,但因上了青色的彩釉而变得不凡,岩罕滇说,过去只有宫廷用品才能上彩釉,釉的颜色会随着容器的轮廓形成深浅变化,极为优雅。
傣族常用的陶制品器型
除了傣家人常用的生活器皿,岩罕滇对佛教建筑装饰的制作也得心应手。
他的作品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宗教题材,形象夸张而又不失生动,如麒麟、大象、孔雀、凤凰等,都是当地傣族人家和寺庙建筑中常见的动物造型。
岩罕滇的小女儿玉章凤在曼各村北面开了间傣陶作坊。近十年的时间,已发展成为景洪市内颇有名气的制陶公司。
走进作坊,可以看见工匠们忙碌的身影。一位师傅正在快速旋转的磨盘前制作大型茶罐,另一位师傅正利用磨盘的转速修整碗口。三个年轻的雕花师在一边有说有笑地勾画图案,繁复的花型随着罐子的转动倾涌而出。恍惚间,像是回到了旧时村寨里家家户户忙着为傣王制作陶器的时光。
“慢轮制陶”如今已经从谋生工具变为一项在教学、体验或者外出展示時才派得上用场的技艺,现在,也只有极少数的制陶匠人还继续用这种古老的技艺制作陶器。
传统傣族制陶,主要使用转轮、木拍、竹刮等木制工具,主要技艺流程包括舂土、筛土、拌沙、渗水、安装转盘、制坯、打坯、干燥、准备烧陶、烧陶等环节,所生产的陶器按其用途可分为生活用具、建材、赕佛用具等种类。
玉章凤从作坊的角落里找出一套慢轮来。这块约一米长的木板,一侧固定着齿轮,齿轮上压着一块笨重的厚石膏,石膏可以随着齿轮旋转,制陶就在石膏平坦的表面进行。几天前,她备好一块泥坯,包在塑料袋里“醒着”,这时候揪一块下来,甩在石膏上,先拍扁,再用刻刀徒手修成一个圆满的正圆形。
醒好的泥巴先要搓成泥条
盘条法制陶
“轮制陶是倒着来做容器,比如做一个大开口的陶罐,就要先从开口处做起,一点点堆上去,最上面的才是容器的底座。”只见她熟练地把一块泥巴揉成长条状,沿着底部的圆形泥盘边缘围成一个圈,接着拿起一个扁圆形、中间略微凸起的石块顺着泥胚内侧敲打。
这时,她脱了鞋,用右脚的大脚趾和食指灵活地推动着齿轮转动,这样,她的双手基本可以固定在同一位置,左手扶着泥胚外侧,右手研磨内壁,把陶壁打磨得光滑且厚度均匀。
脚趾助力慢轮转动
慢轮制陶就是这么一圈圈把泥坯盘上去,几乎是在没有外力的状态下把陶器敲打均匀。经过反复堆叠、雏形初现,才开始慢慢修正器型,直至作品完成。
“制陶用的是胶泥土,一般在田坝里就能找到。田坝里常积水,比较潮湿的地方有一层,去掉表面 1 米左右,下面 1~1.5 米可用,再往下就是没法用的黑沙土了,用来烧的时候会炸。”玉章凤说,作坊里至今还在用岩罕滇改良过的一种平地堆烧窑。
从外观看,窑子像两个相连的馒头小土包:前一个有洞口的小一些,开始烧制的时候在里面点柴;后一个空间更大,是放陶器的地方。
“地上铺一层玉米秆,可以摆上好几层陶器,之后再把窑顶封上,柴火烧尽,降温一夜,从窑壁上敲开,整个泥墙就裂开凹下去了,下一次烧窑的时候需要重新砌窑。”一般的日常生活物品,比如水罐、盛物器皿等不用上釉,而作为工艺品的陶器则会选择上釉。“上釉后的土陶更为精致,摇身一变成为上档次的收藏品,实现了价值的蜕变。”玉章凤说。
用笔筒雕刻花纹
在玉章凤傣陶作坊二楼的茶室里,茶罐、茶具、灯罩、砂锅、香炉、水壶、碗碟琳琅满目,涵盖了生活用品到现代装饰品的近百个品种,其中一部分是玉章凤亲手做的慢轮陶,一些熟识的老主顾经常来她的作坊里淘货。
造型别致的陶器是玉章凤亲手所制
玉章凤爱陶,多半是受父亲岩罕滇的影响。用玉章凤的话说,她从小跟着父亲做陶“就像玩泥巴一样”。
玉章凤熟练掌握慢轮陶的制作技艺,但她从不轻易出手。即便是传统手作受追捧的今天,玉章凤仍把慢轮制陶当成一种艺术追求,有空的时候做一两件,等待识货的收藏者前来购买。
经过改良的傣陶,变得更加实用和时尚
多年来,玉章凤去过建水、华宁、景德镇等地考察,积极与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她说,传统技艺的传承,不仅需要有完整的文化特性,还需要具备时代属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