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红娟
【摘要】脑学科對教育研究的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和领悟,视觉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占着绝大部分比重。可以看出,将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视觉化的思维导图,对助力学生的学是决定性的。
【关键词】小学 英语教学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101-01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中,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和理解大量的词汇,学生和教师所面对的压力是可以想见的。
通过怎样的途径或手段能使小学生们高效地开展英语学习呢?在我看来,英语的学习过程无外乎就是理解和记忆,也就是认知知识并储存在脑子里。从学生生理本质上分析,其学习过程中,将近一半的工作是由视觉来帮助完成的,如果再能将听觉结合起来,学习的效率可以高达八成以上。因而,将小学英语教学进行视觉化处理,是值得实践的——思维导图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手段。
1.认识思维导图
知识的记忆在学生的大脑中不是独立存在的,不是这里放一个单词,那里放一个词组,像一个个盒子那样简单的存放,而是一个相互交错的网络体系。知识在脑子里通过相互作用,建立某种联系。学生掌握英语时是有途径的,而思维导图恰恰是把脑子里的学习网络形象化和视觉化。使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英语教学,可以对小学生记忆单词、整理知识起到很好的助益作用,并能激发其学习自信,提升其学习能力。
从小学英语的教材上分析,学生学习的内容几乎没有篇幅较长的文章,而是一些简短的片段或模块,这也是很适合使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手段的。
2.思维导图在教学流程上的应用
在课前的“先学”环节,教师合理设计思维导图,能使小学生准确理解英语学习的结构和要点。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刚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学习,词汇的积累不足,教师进行先学思维导图设计时不应采用全英文形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思维导图教学,可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可以是在开展教学的初始阶段,也可以是在教学的总结梳理阶段,教师将英语学习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形成思维导图,使学生建立系统认知。如,《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6 meet my family”,这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分支形树状思维导图,三个主枝是:“how many……?”、“whats your……job?”和“is this your……?”,第一个分枝又分为“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和“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on the tree?”,第二个分枝的后面是家庭成员的英语单词(uncle\mother\brother等等),紧接着是相应的回答句型“she(he) is a …?”,后面是相应的职业单词(nurse\football player等等);第三个分枝后面是回答句型:“yes,it is或no its……”。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使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条理化。
在课下,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固化并与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关联。课下的思维导图构建,在经过一定的训练后,教师是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来设计的,这样,不仅能深化其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而且能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如,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具类词汇后,教师可安排学生们自己来画出关联性的思维导图:文具School Supplies→pencil、current、schoolbag…→教学用品realia→desk、chair、blackboard…;体育用品sports goods→football、volleybal l …→运动项目sport event→swimming、running…
3.思维导图在学习内容上的应用
在小学的英语学习中,记忆词汇是重要的内容。但,好多学生因找不到很好的记忆方法,学习效率比较低下。不是记不住,就是记完就忘,或者是记忆后无法与实际的语言应用建立关联,只能应付考试,不能正确使用。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大脑中,单词是单词,译意是译意,完全两张皮。
为了帮助小学生迅速且牢固地记住英语词汇,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的图像与文本的共现特征来强化学生的视觉刺激。通过文本与图像结合呈现的方法,调动学生的视觉记忆,提升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
此外,教师在构建思维导图时,还可以依据英语的词性或反义词、近义词等进行设计,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脑子里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提升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适应了学生学习与记忆的生理原理,用感性体现抽象、用图像展示逻辑,对提高小学生学生英语的效率是有着极大的助益性的,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相倩.浅谈思维导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4(9):2-2
[2]夏蓓.巧用思维导图轻松学习英语[J].《校园英语旬刊》 , 2016 (11) :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