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洁
十九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在全球占有很多殖民地,处于全盛时期。与此同时,英国文学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作为英国最伟大的批判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塑造人物形象中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儿童形象的运用。这些儿童不仅被赋予了狄更斯童年时代所受到的凌辱和伤害等,还被赋予了作家自身对未来发展的憧憬,因此这些被赋予儿童形象的作品不仅折射出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成为其最具特色的创造内容。本文从狄更斯作品以及个人发展方面进行了相关阐述,并深入分析了狄更斯作品中儿童形象特点。
作为公认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最伟大的作家,狄更斯的许多作品人们都耳熟能详,并被人文雅士所共赏。狄更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儿童形象,其很好地应用了儿童素材,通过儿童的视角去表达自身的理想或者评判世界。狄更斯的作品中有着非常浓厚的理想色彩,在叙述和描写中还有效地运用了大量文学方法,所以说狄更斯不仅是一名文学巨匠,而且是一盏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明灯。
一、狄更斯偏爱儿童形象的原因
十九世纪,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而且此时也是英国走向资本主义市场的最为重要的时刻。世界各地都有着庞大的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可谓是英国最为鼎盛的时期。与此同时,英国中产阶层联同工人阶层开展了各项变法运动,英国也因此将立法、选举等制度进行合理的改善,促进其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资产阶级的地位有所提升。但即使如此,英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更多的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也逐渐由以往的利益共享关系演变成由于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的对立关系。机械化的工业发展导致工人逐渐由原来的主导地位变成机械的附庸,很多资本家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剥削工人,甚至雇佣妇女或者童工这些廉价劳动力来降低成本。更有甚者,资本家对于工人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事故频发,尤其是对于儿童的影响最为恶劣,不仅影响了其生命安全,而且对于儿童的发展都有不良影响。所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正式在一个这样的背景之下,狄更斯的作品不仅向受苦受难的儿童投去慈爱的目光,还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展现了其人道主义思想。
二、狄更斯儿童形象分析
狄更斯的童年同他作品中儿童一样都是相当的坎坷,他出生于英国朴茨茅斯的波特西地区,他的家庭非常贫穷。他的父亲是一名海军职员,他的工资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由于家庭人口众多,一家人只能勉强度日。后来,其父亲因为负债无力偿还,在狄更斯10岁这年,全家被关进马夏西债务监狱,这无疑对狄更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了生存,狄更斯在12岁的时候就不得不打工挣钱来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打工的过程中,他不仅遭受不合理的待遇,每日每夜地工作,还要受到无尽的屈辱,这给他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狄更斯开始对整个社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并把同情的目光转移到儿童身上,从而塑造出了大量儿童形象。
在狄更斯笔下,大部分女性儿童无论是出身官宦家的富家小姐还是出身贫穷的孩子都是温柔、可爱的类型,勤俭持家,都散发出强烈无私的母性光辉,这也是狄更斯所要努力塑造出的小圣母形象。她们是同艾妮斯一类的在很小就被父亲骄傲地称为小管家的儿童,具备很好的持家能力,但在这背后都是由于生活的无奈而不得不帮助父亲管理家庭,成为女主人。除此之外,这些女性儿童身上散发出强烈的母爱特性以及如圣母般善良的内心。例如,《老古玩店》中小耐尔的形象设置以及《小杜丽》的小杜丽形象设定,都淋漓尽致地将儿童纯真善良的本质展露出来,这也是狄更斯将女性儿童定为小圣母的最根本原因。综上所述,狄更斯笔下的女性儿童形象刚开始都处于逆境或者不幸的境地,例如,小耐尔的外祖父一直沉浸在赌博中而不能自拔,迫使小耐尔不得不长大,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小杜丽的父亲则是除了权威一点都不实干,导致小杜丽不得不在逆境中长大,维持家庭开销,但无论是小杜丽还是小耐尔即使在这种逆境状态下依然保持乐观,保持内心最为纯真的一面,散发着她们自身的母爱光辉,使得整个故事也更加精彩。
如果说狄更斯赋予了女性儿童小圣母的形象,并且深刻地贯彻了人道主义思想,那么男性儿童可以说是狄更斯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正如前文所述,狄更斯的童年遭遇是非常悲惨的,而童年时期所产生的阴影也导致其在塑造男性儿童形象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自身的真实经历。读者也不难在其作品的男性儿童中找到狄更斯童年生活的影子,而这些儿童形象的言行举止和所受教育都烙上了狄更斯童年的影子。其代表作是具有半自传体的《大卫·科波菲尔》,在这部作品中大卫可以说是狄更斯童年的缩影。例如,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名字缩写则是狄更斯姓名C·D颠倒过来的结果;大卫在十一歲就开始做学徒,打工挣钱,这些和狄更斯的童年经历是一样的。更又甚者,狄更斯本人都在《大卫·科波菲尔》的《序》中承认大卫是其最钟爱的角色,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狄更斯将大卫看作自身童年生活的缩影。
即使这样,在狄更斯的作品中,这些儿童的纯真都贯彻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中,无论是男性儿童还是女性儿童,无论身处环境多么恶劣,还是所接触的人有多么不堪,他们都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和纯洁。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雾都孤儿》中主角奥利弗,奥利弗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不仅在童年受到伙伴和院长的排挤和欺负,而且长大后又受到老板的算计和侮辱,但是即使这样,奥利弗都保持着自身的纯真,最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此类似的是《小耐尔》作品中的小耐尔形象,小耐尔从小和外祖父相依为命,不仅从小就要在外流浪,备受欺凌,而且要忍受其他乞丐的恶习和欺负等,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小耐尔都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灵。狄更斯对这些情节的设定无疑是自身内心客观的表现,更是将儿童作为消除社会黑暗的最为有利的因素,所以狄更斯在这些儿童身上赋予了很大的希望,进而烘托出人性最为本性的光辉。
三、结语
综上所述,狄更斯的作品在批判当时无情黑暗的社会同时,还让这些饱受苦难的儿童心怀希望,让这些儿童用自身的童心和纯真来驱走黑暗,而使其看到希望。当人们深入分析狄更斯的作品也不难发现,其作品虽然折射出社会黑暗的一面,但是也往往让人们看到一缕希望。人们只有深刻地了解到其所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才能更好地分析出狄更斯作品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