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冲突下的人类普适性话题

2017-07-06 19:53李婵
牡丹 2017年15期
关键词:长庚话剧亲情

李婵

矛盾冲突是戏剧开展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在进行情节叙事、推动剧情发展、以及表达主题情感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校园话剧《爱,不殊不忘》中,其建构的矛盾冲突系统,是整部剧作的引擎,为剧情的推进制造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矛盾冲突的掩映下,关于人类之爱与人类之情以及对于生命过程的审视等具有普适性的话题,也找到了成长的基质。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理想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这句话具有两层含义:第一,理想构建在高于生活的层次上,和生活具有差异性;其二,理想与生活具有同源性,即两者有相吻合之处。现实往往是契合生活、紧贴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统一关系,成为产生矛盾冲突的根源。现实要求人首先要生存下来,得到适当稳定的物质条件,才能有精力投注于理想这一精神层面。在话剧《爱,不殊不忘》中,身为一家之主的白长庚,就深陷于这样的矛盾中。年轻的时候,他的理想是演戏,迫于父辈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成为一名医生,这样的矛盾冲突伴随了他大半辈子,一直压制着他的自我觉醒。在白长庚退休后,他迎来了化解这一矛盾的第一个转机,却被儿子的刻意安排而摧毁——开诊所,继续做医生。当然这个时候,白长庚已经开始站立在理想的一端为之努力了,他参加话剧排练,他要演出《哈姆雷特》,于是,第二个转机出现了。但这次生活的现实对他的摧毁不仅是直接的,更是无情的。白长庚忘记台词,不记得自己的角色,话剧排演最终被迫结束,阿尔兹海默式症成了阻隔其理想进入现实的鸿沟。

理想与现实的两次矛盾冲突,理想总是被摧毁,这种毁灭式的矛盾冲突激发出亲情、爱情、友情的人文关怀。在白长庚得知自己病情之初,一场关于生死的矛盾冲突将话剧情感推向一個高峰。两束追光下精神的交流,在极其简陋的舞美设置下是强大的精神迸发。有尊严的死还是迷迷糊糊的活?他在莎士比亚经典独白的回答中找到了答案。一份份爱将白长庚拉回现实生活,现实生活给了白长庚一个特殊的舞台。婉宁在医院里对儿女说:“他年轻的时候,把戏当做人生;以后,他的人生可能就剩下一部戏了……”这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妥协,白长庚人生梦难圆满,生活用失忆的方式为他排布了一出释放自我情感的戏码,白长庚不记得家人的名字、样貌等象征符号,却记得爱,这种丢失的记忆与铭记的爱也是一种矛盾冲突的构建。

理想与现实,在对立时将生活撕扯得面目全非,这是一种舞台表现和话剧情节张力的体现;二者的妥协,又提供片刻的喘息。在这张弛之间,关于情和爱的表达就铺陈而来,不带丝毫的胁迫感,却让观众自行思考接纳。

二、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父子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从人类诞生之初这一矛盾就存在。父亲开始参与抚养后代这件事情,他们所猎取的食物可以增加后代存活的几率。这样原始的食物供给,似乎就这么延续下来,演变为父亲对财产的绝对占有,形成了父亲在社会文化中的绝对权威性。而儿子在自我觉醒后,其个体的独立性威胁了父亲的这一权威,所以矛盾冲突产生。在剧中父子矛盾是贯穿始终的,直至最后二人才达成和解,消除矛盾。同时,具有妻子和母亲身份的婉宁评价丈夫和儿子时说,他们是“针尖对麦芒”。每当父子俩的对手戏上演时,白苏总是表现得缺少耐心,他对父亲白长庚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完全不认同,甚至带有一些仇视,所以他不愿意去与父亲妥协和解。而白长庚对于儿子却有着浓重而压抑的爱,他惧怕柔情的表达,所以他选择强硬而冷漠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权威,让儿子屈服。

佛洛依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也是父子矛盾的一种体现。在古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盖亚(Gaea)从克洛诺斯(Cronus)口中拯救了正义之神宙斯,并亲自抚养。克洛诺斯要吃掉自己的孩子宙斯正是因为孩子将会与他争夺权力。这样的神话故事,明确地表意出孩子对于母亲的友善,以及对于父亲的仇视。话剧中的白长庚一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从儿子白苏对待父亲和母亲不同的态度,人们可以看出他与父亲的矛盾。当母亲住院,他找到一个正当的理由将父亲送往疗养院;母亲意外去世,他把过错归咎于父亲白长庚,他痛苦地处于矛盾之中。一句“你是我儿子,我是你爸”带给白苏的是夹杂着爱与怨怼的亲情,也深深地影响着他。这对父子不是互相不爱对方,而是用冷漠的外壳、互相厌弃的情绪,小心地藏起内心不愿让对方看到的脆弱。

父子的矛盾冲突,不再局限于一个独立人本身,引入了人际关系这样一个新范畴。这与人们期待中父亲的角色定义有关,父亲扮演的是将孩子引入社会并建立社会关系的角色。这样的身份让父子矛盾更复杂,它存在于心理层面,同时也存在于社会层面,能化解这一矛盾的途径就是父性的回归。

三、爱情与亲情的矛盾冲突

爱情与亲情在最初阶段是具有对立面的,最典型的反映是家庭伦理问题中的“婆媳关系”,但经过时间的酝酿,爱情和亲情会走向同一个出口。在话剧中表现最具典型性的就是白苏和思璇之间关系的转化,还有两人小家与大家庭的矛盾。这一矛盾冲突虽然不居主线,却与主线的两条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父亲与儿子的矛盾)密切联系。这对小情侣处在将要结婚的人生重要时期,这与人生迟暮的白长庚和婉宁夫妇形成一种对比。白苏和女友想要一套房子当作自己的家,不与老人住在一起,以获得自由独立的生活,他们的家是冰冷的无感情的房产,他们对于自己爱情和与父辈亲情所产生的矛盾有了合理的预见,他们对矛盾采取的态度是规避而不是解决。而白长庚与婉宁当年相恋,二人将家看成心灵的归属,“我也有一栋小房子……只有一个柜子……房子里的日子一直很宁静。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人进入了我的房子,我再也找不回失去的平静了”“那……你的房子在哪儿”“(捂住胸口)在这儿”,正是这样的爱情观为爱情与亲情的和解提供了可能。思璇逼迫白苏成立小家庭脱离白长庚夫妇,而白苏由于父亲突然患病,家中无人照料横亘其中,这是二人的矛盾,也是爱情与亲情的矛盾,这一矛盾撕扯着白苏的心。这条辅线矛盾三次穿插在剧中,它与父子矛盾这一主要矛盾使剧作更具复杂性,将矛盾构筑的叙事空间立体化。

这一对矛盾和解的转折是在婉宁意外去世后,三个小辈人物与母亲灵魂的对话和自我反思的超现实时空中完成的。白长庚与婉宁的爱情为思璇的爱情指引了出路,她在面对爱情与亲情的矛盾时,不再规避,这次她选择了勇敢的解决,思璇态度的变化,也为白苏减少了痛苦,为白苏从多种矛盾中解脱打开了关隘。爱,不是物质的,是心灵的归属;爱,不是自私的,是包容和体谅;爱,会将各种情感引向统一出路,于是爱情会变成亲情,并得以升华。

爱情与亲情的矛盾将冲突的疆场引入家庭,它是两个家庭的冲突,也是两代人观念的冲突。这种冲突的化解同样是回归到人类情感的层面,通过爱的理解和阐述来实现。

这部诞生在校园的新型话剧经过十余次的修改,在矛盾冲突上做足了功夫,所以在剧情节奏上张弛有度,在故事结构上疏密有致。将人类普适性的永恒主题进行了新的诠释,爱情、亲情、友情在人类情感层面是共通的,其强大的力量可以调和一切矛盾。人们对于符号的记忆是具有时间性的,而对于爱的记忆是超与时空的。

(长安大学)

猜你喜欢
长庚话剧亲情
话剧《坦先生》
永不凋零的亲情
红利
许长庚
话剧《二月》海报
伊犁将军长庚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清华长庚 有温度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