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8 2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2017-07-05 08:41张昌盛朱如月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内瘤阴道镜细胞学

张昌盛, 朱 敏, 朱如月

(江苏省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 病理科, 江苏 苏州, 215300)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8 2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张昌盛, 朱 敏, 朱如月

(江苏省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 病理科, 江苏 苏州, 215300)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检查

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严重威胁着妇女的生命健康。尽管现代医疗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晚期宫颈癌治愈效果仍不理想,其中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是临床分期较晚[1]。有研究[2]显示,若能在病变早期进行筛查,就可以阻止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对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包括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其中宫颈刮片因获取细胞数目不全面、制片粗劣、涂片质量差等原因,导致假阴性率升高,文献[3]报道高达50%~90%。本研究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查术(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在本院病理科检查的患者和体检人员8 230例,其中门诊患者5 127例,体检2 275例,“两癌”筛查828例。TCT检查异常者336例,对愿意在本院进一步检查的298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送病理检查。

1.2 方法

1.2.1 TCT采用TBS诊断系统:可将宫颈细胞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① 正常; 萎缩性或是炎症性的细胞发生变化; ② 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 根据其意义是否明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能明确意义的,简称ASC-US, 另一类是不能除外高度病变,简称ASC-H; ③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④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⑤ 鳞状细胞癌(SCC); ⑥ 不典型腺细胞(AGC-US)。细胞学阳性结果: ASC-US及以上病变。

1.2.2 阴道镜下活检:对细胞学阳性诊断均行阴道镜检查,先做宫颈醋酸发白试验,在阴道镜下观察,并在阳性区域取多点(3、6、9、12点处及病变部位)活检。

1.2.3 组织病理学诊断: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的病理诊断分为: ① 正常或炎性; ②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 I; ③ CINⅡ级(CINⅡ); ④ CIN Ⅲ级(CIN Ⅲ), 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⑤ 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

1.3 分析方法

金标准:组织病理学诊断,以病理学结果为参照,将所有患者的阴道镜与TCT检查结果分别与之对比。TBS分类系统显示: LSIL等同于CIN I; HSIL等同于CINⅡ级和CIN Ⅲ级及原位癌; SCC: 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

2 结 果

2.1 细胞学检查结果

在8 230例检查结果中,不合格标本28例,满意率为99.66%, 对不合格标本重新取检均为合格。8 230例TCT检查中异常的336例,阳性率4.08%。其中ASC-US和AGC-US 146例(1.77%), ASC-H 26例(0.32%), LSIL 130例(1.58%), HSIL 32例(0.39%), SCC 2例(0.02%)。

2.2 组织学检查结果

336例TCT阳性者中, 293例在本院进行了阴道镜下活检,其病理符合率为ASC-US 51.22%, ASC-H为76.19%, LSIL为65.55%, HSIL为80.77%, SCC为50%, AGC-US为0%。见表1。

3 讨 论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50~55岁[4]。宫颈癌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若能在病变早期进行筛查,就可以阻止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宫颈癌筛查就成为重要环节,在无自觉症状时期,发现癌前病变,在非癌时期及时进行诊断、治疗,从而阻止癌变的发生,做到“可预防、早发现、早治疗”[5-6]。因此,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诊断和合理干预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筛查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生[7-9]。

表1 液基细胞学诊断与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诊断比较

TCT技术及TBS诊断标准明显提高了细胞学制片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提高了人群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10-14]。TCT结合阴道镜检查是发现宫颈早期病变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了广州安必平液基细胞沉降式自动制片染色系统及TBS分类法,对2014年3月—2016 年9月在本院病理科检查的8 230例患者和体检人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涂片满意度高达99.66%, 且能重复取样。检出异常细胞336例,异常细胞检出率为4.08%, 与其他报道相近。阳性涂片与活检符合率分别为ASC-US为51.22%, ASC-H为76.19%, LSIL为65.55%, HSIL为80.77%, SCC为50%, AGC-US为0%。结果表明,病变程度越高,细胞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相关文献[15-19]报道基本一致。

ASC-US活检结果跨度较大,假阳性高达48.78%, 而且阳性结果中更是出现了高级别病变和癌。假阳性中炎症性改变可能占较大比例。高跨度可能同病变位置深浅、标本采集手法以及病理医师诊断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有关。相对ASC-US, TCT检查对宫颈高度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为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提供了更好的科学依据,LSIL则介于二者之间。

[1] Cai H B, Ding X H, Zhou Y F,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in China; a case-control study[J]. Eur J Fynaecol Oncol, 2008, 29(1): 72-75.

[2] 郎景和. 迎接子宫颈癌预防的全球挑战与机遇[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 37(3): 129-130.

[3] 曾宪静, 黄素芬. TCT联合阴道镜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9): 38-40, 43.

[4] Solomon D, Nayar R. 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定义、标准和注释 2版[J]. 黄受文, 张长淮, 余小蒙, 译.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5.

[5] 时春丽. 液基薄层细胞学与宫颈组织病理学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J]. 医学信息, 2014, 9(27): 221-222.

[6] 李玉霞, 张燕. 高危型HPV筛查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检中的应用价值[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2): 223-224.

[7] 卢薇薇. 新柏氏TCT膜式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宫颈病变9788例[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29): 41-42.

[8] 王红霞, 张文华, 邹君兰. 2048例宫颈TCT检测结合病理结果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19(9): 263-264.

[9] 黄星, 杨丽, 郭华, 徐燕.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对筛查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性科学, 2015, 8(24): 24-25.

[10] 何秋玲, 刘冬艳. 宫颈刮片细胞与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对比[J]. 吉林医学, 2012, 33(21): 4489-4491.

[11] 刘树范. 浅析巴氏五级分类法与TBS描述性诊断报告方式[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3): 135-137.

[12] 朗景和. 子宫颈癌及其普查[J]. 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4, 3(3): 275-276.

[13] 邹倩. 液基超薄细胞检测结合TBS检测系统1583例宫颈涂片的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4): 480-481.

[14] 苏涛. 液基细胞学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及评价[J]. 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 2004, 31(4): 252-253.

[15] 顾美皎. TBS系统中异常上皮细胞的诊断和处理[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8): 466-468.

[16] 胡美秀. 宫颈液基细胞学正常而病理学高度病变60例临床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20): 175-175.

[17] 蒙玉刚, 安摇, 徐文生. HR-HPV及TCT检查评价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除术后残留、复发的意义[J]. 广西医学, 2013, 35(3): 323-331.

[18] 孙霞. 子宫颈4672例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临床分析[J]. 黑龙江医药, 2015, 28(2): 374-376.

[19] 陈宝健. 宫颈高度上皮内病变与HPV感染200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7): 126-127.

2016-12-20

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BS20056618)

R 711.74

A

1672-2353(2017)13-222-02

10.7619/jcmp.201713080

猜你喜欢
内瘤阴道镜细胞学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不同类型转化区对阴道镜诊断的影响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
87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