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庚啶递减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45例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2017-07-05 08:41周晓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斯汀组胺荨麻疹

谢 红, 蔡 梅, 周晓鸿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云南 昆明, 650101)



赛庚啶递减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45例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谢 红, 蔡 梅, 周晓鸿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云南 昆明, 650101)

慢性荨麻疹; 赛庚啶递减疗法; 咪唑斯汀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的常见皮肤病,发病的原因极其复杂。一般认为与食物、药物、感染、精神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红斑、风团、瘙痒等症状,属于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1-3]。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 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赛庚啶递减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预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5年1—7月在本院接受荨麻疹治疗的90例患者。纳入标准[4]: ① 患者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 ② 年龄为18~51岁; ③ 入选前1周内未使用过抗组胺类药物,1个月内未服用过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排除标准: ① 自身患有免疫疾病者; ② 血小板数量减少者; ③ 哺乳或是妊娠期的妇女; ④ 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⑤ 已经找到病因的慢性荨麻疹患者; ⑥ 之前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史; ⑦ 过敏原为药物性、接触性等患者。本研究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下进行,并且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女23例,男22例; 年龄18~50岁,平均(34.2±5.6)岁; 病程(11.8±0.9)月。对照组中女23例,男22例; 年龄19~51岁,平均(34.4±5.8)岁; 病程(11.7 ±0.8)月。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口服规格为10 mg咪唑斯汀(睡前服用),连续服用6个疗程(共10周),各疗程时间分布与观察组一致。观察组给予患者赛庚啶(规格: 2 mg)递减疗法联合咪唑斯汀(规格: 10 mg)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① 疗程1:口服咪唑斯汀 10 mg/d, 赛庚啶 2 mg/d, 持续1周。② 疗程2: 以天为单位,每天只口服咪唑斯汀和赛庚啶其中一种(睡前),隔日交替服用,与疗程1剂量相同,共2周。③ 疗程3: 以2 d为周期,隔2 d交替使用药物。④ 疗程4: 以3 d为周期,隔3 d交替使用药物。⑤ 疗程5: 以4 d为周期,隔4 d交替使用药物。⑥ 疗程6: 以5 d为周期,隔5 d交替使用药物。服用方法和疗程2一致,但疗程3~5交替周期分别为隔2、3和4 d, 共2周; 疗程6交替周期为5 d, 共 1周。

清晨空腹时,采集受检者静脉血4 mL,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IL-2 和 IL-4 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的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评价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IL-2和IL-4水平。

疗效评定参考文献标准[5-6]。

2 结 果

观察组中显效39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中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5.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 2组患者的血清IL-2和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的血清IL-2都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的血清IL-4水平都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P<0.05), 见表2。

3 讨 论

慢性荨麻疹属于病因复杂的一类皮肤科疾病,目前主要通过使用抗组胺药物对其进行治疗[7]。抗组胺药物主要是通过与H1受体进行结合,阻断组织胺的释放[8]。赛庚啶是第1代抗组胺药物,对有瘙痒症状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此药不适合长期使用,后期效果不但差,而且患者容易产生嗜睡、头晕、肠道不适等多种不良反应[9-12]。抗组胺第2代药物是咪唑斯汀,其既可以抗组胺,还可以抗过敏炎症介质,具有双重作用,它的抗变态反应活性也相对较强,对炎性细胞趋化作用和被激活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很好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13-14]。此药物极少量是经过细胞色素p450酶在体内代谢,有效避免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嗜睡等不良反应较少[15-16]。

表1 2组患者血清IL-2和IL-4水平比较 ng/mL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随访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本研究表明,将患者治疗10周后的疗效进行比较,使用赛庚啶递减疗法联合咪唑斯汀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只服咪唑斯汀75.5%。咪唑斯汀联合赛庚啶递减疗法远期效果也极为突出,产生的不良反应率也显著低于只服用咪唑斯汀单用(8.8%∶44.4%)。临床上,咪唑斯汀发挥了更强的抗变态活性,赛庚啶则有助于患者的睡眠,使其减少搔抓次数,有利于减少风团。使用递减疗法,在稳定患者病情的情况下合理减少药物用量,让患者根据病情来决定服用的剂量与频率,不但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症状,还能降低后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张婉容, 郎娜.走罐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及对患者血清IL-4、lgE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4, 12(34): 1185-1188.

[2] 王小琴, 温馨, 赵鹏. 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联合氯雷他定治疗ASST阳性的慢性荨麻疹120例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 2015, 04(44): 490-491.

[3] 王进, 陈健.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 03(33): 766-768.

[4] 孟祖东, 盛晚香, 王恒, 等. 血清白介素-18、-33和IgE水平与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5, 04(4): 210-213.

[5] Shalom G, Linder D, Comaneshter D, et al. Healthcare Services Utilization and Drug Use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J]. 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5, 135 (12): 3187-3189.

[6] 黄彦, 梁承志, 吴志洪, 等. 息敏颗粒合穴位敷贴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Rantes、Mcp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04(31): 320-322.

[7] 黄梦雅, 温路, 周汛.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25(18): 3096-3099.

[8] Kasperska-Zajac A, Grzanka A, Misiolek M. Pentraxin-3 as a local inflammatory marker in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J]. Cytokine, 2015, 76 (2): 566-568.

[9] 林中方, 何斌, 熊超. 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 15(30): 2490-2492.

[10] 周策, 张福蓉, 王栩芮, 等. 刺络放血疗法联合消风散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 04(4): 1496-1499.

[11] 王春苗, 吴慰师, 朱锦宏, 等. 慢性荨麻疹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意义[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6, 07(32): 1050-1052.

[12] 戴洁, 黄岩. 地氯雷他定联合窄波紫外线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分析[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4, 28(12): 1261-1263.

[13] 张广琴. 枸地氯雷他定与依匹司汀分别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1): 148-149.

[14] 郭霞.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液学指标的改变及对预后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11): 1789-1790.

[15] 孙晓岩, 杨光忠, 李庆祥, 等. 慢性荨麻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免疫功能状态与病情的相关性[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21): 2581-2583.

[16] 刘琬椿, 张浩. MORA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3(3): 194-195.

2017-03-16

云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2010CD174)

R 758.24

A

1672-2353(2017)13-187-02

10.7619/jcmp.201713064

猜你喜欢
斯汀组胺荨麻疹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凯帕斯汀《变奏曲》的特点及启发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炎琥宁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粉中组胺的含量
荨麻疹253例病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