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艳军+潘正春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愈发重要。撇开传统的财务与审计领域,内部控制也体现于管理领域。TPM作为一种管理体系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企业,但在推行的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积极做好内部控制对维修团队提升TPM实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维修团队;TPM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化,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也日趋复杂,而内部控制日益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通行证。经济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治理的方法之一,对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当今国内外财务舞弊案层出不穷,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呼声不断高涨,国际上有《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国内也先后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些都造成了将内部控制局限于财务与审计领域的假象,但是内部控制也可以从管理方面着手,COSO报告中可以看到。内部控制作为管理工具对企业管理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即全员生产维护,是指全体成员参与维修、保养,以最大限度提高设备的效能,是精益生产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工具,是一种管理体系。
国内许多企业早已开始尝试推行TPM管理体系,如红塔集团,东风汽车等,但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维修现场凌乱,检修工作敷衍了事,检修项目不全、记录不详细等。
如何在维修团队中有效运用内部控制来提升TPM的实施质量呢?本文将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分析内部控制在维修团队提升TPM实施质量中的应用。
以下就从COSO的内控整体框架理论包含的要素来阐述内部控制在维修团队提升TPM实施质量中的应用。
控制环境,是基础要素,直接作用于企业员工,对员工的意识进行控制。做好TPM的基础性活动——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S活动是现场一切活动的基础,是推行TPM管理体系的前提,是TPM其他各支柱活动的基石。让全体员工特别是维修团队的员工将5S植根心底,形成强有力的现场体制,将安全保障放在首要地位,杜绝混乱现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改善现场作业环境。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对相关的风险作出分析以及识别。TPM的支柱性活动——自主保全,发动全员对设备进行保全,强调自主。这是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应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有效评估发生故障及停线的风险,从而有针对性的排除故障隐患,减少损失。在TPM的该支柱性活动中,应制定管理标准和流程,各小组按要求进行风险的评估和诊断。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活动实施的政策和流程。TPM应充分發挥另一支柱性活动——计划保全,按照PDCA的模式展开,合理分工,根据需要成立阶段性小组,确保目标实现的业务管理方式。同时运用TPM将所制定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落到实际工作中,如点检、巡视要求,现场能量锁定管理,新生产线试运行等,来减少停线时间及停线频率,有效的组织正常的生产活动。
信息与沟通,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及时获取内外部信息并进行交流,以便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一方面,在实施TPM时,维修团队在日常的工作中难免遇到紧急、突发事件,而现场的情况复杂,不仅涉及到该工段生产及维护人员,往往还涉及到设备的提供方,此时信息的传递及有效的沟通能大大提高维修效率,缩短紧急保全时间,要切实形成一套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切勿单打独斗。另一方面,在实施TPM时,维修团队应重视教育培训,特别是有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线运营时更应当及时更新、提高团队全员的技能水平,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
监督,是控制的循环过程,是对内控体系整体效果检验的重要环节和过程。维修团队实施TPM管理为了保证自主保全和计划保全所取得的成果,仍需进行持续性、系统性的有组织有目的的设备改进活动,即TPM中的个别改善,也是TPM管理的支柱性活动之一。个别改善围绕设备故障展开,对不能单独、立即解决的顽固性问题,积极开展攻坚小组活动,将班长、工段长、项目工程师,供应商等组织起来,监督其进展情况。针对不良以及发生频率高的问题,应注意加强记录的监督,包括时间、次数等,并对问题进行归类形成有效应对方法的总结,如按照重要性进行分组整理做成一览表。总之,通过不断的监督活动,维修团队才能保持正常有效运转,在持续的自我重复、检验、监督下成为一个更强大的组织。
内部控制和TPM管理体系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从追求零缺陷的管理及持续改进的目标来看,二者高度一致,积极做好内部控制对维修团队提升TPM实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Z].财政部,证监会,审计,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2010.4.
[2]内控视角下T公司生产订单流程再造[D]:[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3]东风汽车公司铸造车间TPM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3.
作者简介:章艳军(1988- ),女,重庆,现任职于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潘正春(1987- ),男,重庆,现任职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