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趣浑成 诗味横生

2017-07-05 12:06袁飞胡慧文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趣河豚写景

袁飞+胡慧文

哲理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抽象的哲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一、理趣天成,碰撞出诗意情怀

对哲理诗的解读,能让我们碰撞那颇具质感的诗情,受到极好的情感熏陶。

笔者在执教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时,让学生思考诗中水之“暖”,鸭之“知”,河豚之“欲上”,要借助什么感官来知晓?学生踊跃回答之后,师生共同小结:这首题画诗要凭触觉才能感到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鸭之“知”,要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河豚之“欲上”。这些,无论在自然界或画面上,都不是目所能见,是通过诗人的想象得之于视觉之外、画面之外的。正是作者调动了直觉感受与理性思维才共同构成诗的理趣。诗人放弃了自我本位,通过大自然本身的生命律动来表达对春天的喜悦;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此句写景寓怀,风韵洒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二、知人论诗,涵养深邃思想

许多哲理诗展示了豁达的精神境界,有一种痛苦心灵得以解放的精神张力。

苏轼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能让我们感受到“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的激烈斗争,以及由不适到求适的心灵纠结,以致到最终“起舞弄轻影,何似在人间”的超脱、旷达和释然,都隐含了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矛盾,最终自我排解,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以求获得精神的突围和解脱。

还有一些揭示日常生活感受,观察事物妙理的哲理诗,在诗人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从生活、特别是自然界的景物当中得到的感悟仍不失为一种独到的豁达开朗。

三、妙理新意,善用表达技巧

哲理诗的创作构思、炼字造句要求别具一格,独辟蹊径。

宋代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无论是在理致上,还是在笔趣上,都超过了以往写雪的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

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对亲如一体的雪和梅,要评出一个高低来。“争春”,是比个高下;“未肯降”,是胜负难定。这不是搞折中、和稀泥,这是实事求是的评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是怎么个比法。论颜色,雪比梅白;论香味,梅比雪香。要看到事物的方方面面,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诗的道理,浅白易懂,真的悟了,对人对事就会公允。

哲理诗有的点子奇特,有的情节奇巧,有的善于白描,有的长于抒情。独辟蹊径的观察视角让学生不会把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交给他人去评判,对于他人的观点能够拉开距离去审视,让学生的头脑解除桎梏,增强穷理探幽的思辨特色。

(作者单位:袁飞,鄂州市第五中学;胡慧文,鄂州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理趣河豚写景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有趣的小河豚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河豚生气了
河豚杀手
理趣课堂:有意思与有意义
“理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理趣理念的提出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