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带来的思考

2017-07-05 21:38刘子煊
成才之路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文化人文教育

刘子煊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道外校区,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 要:《中国诗词大会》无疑是当下综艺热形势下的一股清流,让人感受到诗词清幽高雅的意境。學习并背诵诗词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必修课,因为诗词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几千年来文化的积淀。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能带给人深深的思考,令人感触颇深。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文化;人文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32-0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诗文更是浩如烟海。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盎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开阔豁达,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洁傲岸。中国的诗词是中国的魂,是华夏五千年来文化精髓的凝练,是中国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是自斟自酌时的浪漫,是刚正不阿的铮铮铁骨。我爱中国,爱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更爱中国意境悠远的诗词。

这个节目最吸引我的是节目主持人——董卿。她得体的衣着、精巧的妆容,在诗词大会舞台上是那样端庄美丽,我知道这不仅仅是舞台和妆容的效果,更多的是董卿满腹的诗书散发出来的魅力。当台上有人说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时,董卿对答“月如无恨月长圆”,这般巧妙的应答博得观众拍手称赞。当董卿被诗词大会舞台上的一对父女感动时,送上了叶赛宁的《我记得》,“当时的我是何等的温柔,我把花瓣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我被这首诗字里行间的美好打动,更被董卿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打动。郦波老师对董卿称赞道: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我觉得“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是对董卿最好的诠释。她在诗书的滋润下,积累了无穷的智慧,端庄优雅,淡定从容,让人倍感舒服与温暖。我要向董卿学习,多读书、多积累诗词,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滋养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所到之处充满馨香。

评委团体同样是节目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康震老师的幽默、王立群老师和蒙曼老师的文采飞扬,都使我陶醉其中。评委老师以独特的视角透彻地解析诗句,经他们解析的诗句有了深一层含义,这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从前在理解诗词时很少考虑诗词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在对诗词解析时也较少考虑作者所处的年代。听评委老师解析诗词,我懂得了对诗词的解析不能只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而要根据作者所处年代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参照政治时局来理解诗句的主题。在学习诗词时,一定要做到全方位理解,不仅要结合时代背景,还要通过作者的其他诗词全面了解作者的人生境遇。

百人团答题、飞花令、抢答环节的设置,使这个节目更加引人入胜。百人团答题是所出题目中的基础部分,也是我跟答命中率最高的。在百人团答题时,我可以根据百人团答对的百分比衡量自己对诗词的掌握情况。飞花令是整个诗词大会我最喜欢的部分,看着对战双方对诗词脱口而出,别提我心里有多激动了。我惊叹于他们如此之多的诗词储备量,我甚至觉得他们的记忆匣子里有一个诗词库,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立即弹出相关的诗词。我默默地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诗词,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在需要的时候对诗词脱口而出。在抢答环节中,有根据图画猜诗句的环节,这不仅考验一个选手的诗词积累量,更考验一个选手的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看到这里,我想我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通过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活动来锻炼自己,让自己的心理素质强大起来。有了强大的心理素质还不够,必须有较大诗词储备量才会像选手们一样,对诗词脱口而出。我知道这和选手们对诗词的日积月累是分不开的,这是他们凭着对诗词的满腔热忱经岁月沉淀后的真功夫。我要向他们学习,多背诵古诗词,加大自己的诗词储备量,传承中华光辉灿烂的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中也不乏励志、感人的故事,家住攀枝花米易县的彭超,六岁时被变压器烧坏了胳膊,从此便失去了双臂。在父母的帮助下,彭超学会了用脚写字,付出超过常人的努力用心读书,在高考中取得了603分的好成绩。看到这里我被震惊了,感动了,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睛。我感动于一个少年将命运的无情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坚毅,羞愧于自己条件优越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彭超在诗词大会中表现突出,成为首期节目擂主。董卿称赞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彭超说取得首期节目擂主的成绩是因为他幸运,考的题目他几乎都看过。我要说,生活从来不会主动馈赠给谁幸运,幸运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所有的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以幸运的形式走进我们的生活,努力了才会得到生活馈赠的礼物。彭超最喜欢的一句诗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要以彭超为榜样,努力奋斗、乐观生活,因为我始终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我要在学习诗词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的文化,愿中国的文化影响未来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贾月,武煜.原创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多元创新思考[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18).

[2]张利英.中国诗词大会:激活中华文明的生命力[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09).

[3]李玲,饶丽冬.谁动了我们的诗意·中国诗词大会火爆刷屏,引发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宁夏画报,2017(01).

猜你喜欢
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文化人文教育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掀起诗词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