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

2017-07-04 07:47王蔷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原则核心素养

摘 要:本文在核心素养概念提出的背景下,探讨了核心素养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并深入剖析了当下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英语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目标和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阅读教学;原则;目标;路径

近些年来,无论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从教育改革目前发展的趋势上,以及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同行中,我们都看到了“阅读”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重要性。倡导阅读不再只停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是已经深入到教育一线,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认同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个体终身学习的品格、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虽然经历了过去十几年的教育改革,我们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在现在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从对单纯语言知识的教学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教师们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考试的压力,学科目标的实现在大部分课堂上还仅仅停留在浅层次或形式上。众所周知,在即将推出的修订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它由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生必备品格两个方面构成。在新的学科目标的要求下,英语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这几个方面将会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也必将引起高度关注。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积极推动英语阅读教育研究和实践,现已见证了一大批英语教师因为英语阅读教育带来了自己人生和学生人生的改变。对于这样一个具有造福后代意义的教育形式,我们需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其作进一步的研究阐释。

核心素养的界定以及其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1.核心素养的界定

“核心素养”是为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核心素养观”是我国当前深化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指向于构建我国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和美国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确立了影响深远的核心素养框架,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组织和不同国家所提出的核心素养要素虽然表述不同,但都指向一些共同素养,包括:创新能力与创造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社会参与、自我规划与管理等。这些素养的选取都是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也反映了当下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的最新要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2016年9月13日在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可教、可学、可评价的核心素养最初都是在学生的家庭和学校中进行培养,随后在其一生中不断被完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具体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将推动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深化的阶段。

第八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其中英语学习目标由五个要素构成,增加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这两个概念。经过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努力,这些目标已经开始逐步实现,国内中小学老师普遍反映他们见证了中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下一个阶段,课程将从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培养由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构成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新目标(见图1)。

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反馈,在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已经形成, 由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构成, 包含四个素养要素,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语言能力综合了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指综合运用和调节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不只停留在策略层面。同时,国际社会所提倡的创新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都与思维品质紧密关联,语言即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课程的核心任务是通过语言教育实现学科育人,因此,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成为另外两个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由于我国原来的课程目标缺乏对思维品质的关注,许多老师仅了解英语学习策略,对思维培养知之甚少,所以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突破原目標的难度,改革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本次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所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内涵来看,其以语言能力为学科基础,以文化品格为价值取向,挖掘语言内涵,获取信息、比较异同,提升思维品质,从而使学生通过分析、批判和创新,汲取文化精华,凸显出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使英语学科从学科知识文本的课程转向学科育人为本的课程。

2. 阅读教学之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指出:“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文化基础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无论是我们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还是社会参与能力,都需要通过学校文化教育、各学科教育来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不可能仅喊口号,而需要通过传授英语语言所承载的中外优秀人文和科学知识来实现。育人的过程与语言学习和内容理解的过程紧密相连,这其中必然包括大量的阅读活动,因此,阅读教学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读书是一个人成长和改变的基石。读书可以涵养其性情,高尚其情操,健康其情緒,成熟其性格,培养其直面人生的心态(苏霍姆林斯基,1984)。阅读本身就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丰富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想象力、拓宽人的视野,从而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富有同情心,从而更易理解他人;阅读和知识加工储备还能使人们在面对复杂的形势时更具有判断力。近年来,“阅读教学”这一形式在全国各中小学展开,它是文本、生活与人们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所选择的优秀阅读素材往往都会通过多种形式体现人类社会共同的准则,如正直、勇敢、忠诚等真善美的统一,并倡导对理想的追求,这些品质都属于核心素养的内在价值取向。学生对素材内容的提取、整合、内化、分析比较、批判、评价过程都是思维品质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会涉及到到学习策略的使用,所以对学习策略的培养也应渗透到阅读教学当中去。尤其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一个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时期,阅读教学有利于推进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实践,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学习阅读素材中的学科知识,基于分析和思考,汲取其精华,建构或完善新的知识体系,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发展其核心素养。

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 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看,开展青少年和全民阅读一直受到很多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在西方国家,阅读早已成为他们在教育领域里的重要的研究课题。近两年,发展儿童和青少年阅读能力、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受到了中国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英语作为当今国际社会广泛使用的通用语,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已逐渐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中小学都应努力创造条件,尽早推动并指导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这也是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成立的初衷: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更好地推动英语阅读教育研究和实践在全国的发展。

2. 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些中小学开展的阅读课并不能称为真正的阅读教学,因为这些阅读课程的教学内容仍局限于语言、词汇、语法知识等,并没有很好地依托学科内容,教授语篇背后所要传达给学生的寓意,这使许多“育人”的想法只停留在口号层面。所以说,这种阅读教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时层面。国内中小学受课时的限制,阅读课程设置较少,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面临中考和高考,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更趋向设置应试类课程,教师一般会将有限的课时来教授考试相关内容,很难兼顾学生阅读课程。

(2)教学材料层面。国内中小学教材的容量有限和阅读材料不足的问题也使阅读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上很难真正展开。

(3)教学理念层面。在实际教学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教师很大程度上仍受评价导向的影响,关注的重点停留在“教”而不是“学”上。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很多教师仍然认为词汇和语法知识才是教学的重点,从而忽视引导学生学习词汇背后的文化概念、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以及更好地把握语言学习、 文体结构和主旨思想三者之间关系的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呈“碎片化”状态。仅依靠对词汇、语法等细节内容的理解和对文本内容的整合运用及内化难以促成新知识的建构,学生对文本也必然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4)阅读引导层面。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上缺乏专业指导,这是造成阅读教学局限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到目前为止,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存在哪些科学的阅读方式,应该遵循哪些阅读的规律和原则等等,这些问题都有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是国内大多数英语阅读课不能称为真正阅读的原因之一。

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1. 足够量的、适当的、多种文体的阅读素材

阅读本身应该是能让读者走出自己的人生去体验别人的人生、反过来又逐渐充实自我的一种形式。正是通过阅讀,文本内容给读者呈现出的文化意义能够帮助其进行新知识的自我建构,这要求读者去接触大量不同主题及文体的英语阅读材料,拓宽思路,提高思想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应尤其强调解决问题式的阅读,即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阅读,形成一种结果导向的观念和多元的思维。

2. 创设积极的阅读动机和环境,提供积极的阅读体验

教师首先要自己热爱英语阅读,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然后再带动学生进行阅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促使其主动进行更多的英语阅读。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展开中,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创设班内英语图书角,开展读书会,以及组织阅读表演等活动,以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

3. 力求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师不应停留在教材的教和学上,还要选择适宜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的课外阅读书籍供学生阅读,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渗透与课内阅读相关的篇章与段落,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开展读后感作文比赛等,采取多种形式来引導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4. “为理解而培养”策略

在过去十几年的课程改革中,教学目标已经从纯知识的教学转向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策略备受关注;但教师不能为策略而策略,而应挖掘文章背后的意义,理解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并以理解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培养真正具有熟练阅读技巧的读者。需要明确的是,熟练的阅读技巧是存在于潜意识的层面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为了理解文本真正传达的意义而形成的策略。也就是说,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时,可以有能力自主选择阅读策略以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5. 引导读者在文本意义、作者态度、语篇结构、语言特点与修辞方面进行探究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一个词或者一段语句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并讨论和理解文化的多元和差异性。学生应通过对语篇结构的把握以及对语言特点的揣摩,经仔细阅读之后真正了解到作者所持的态度,所想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和教育意义,从而实现阅读的真正目的。

6. 鉴赏修辞手法

指导学生学会提问、概括、赏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英语文化国家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国内主流修辞方法有很大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和讨论质疑等方式,促进自身语言和思维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文化思维,实现深度学习。

7. 铺垫语言知识,促进新知识增长,优化认知结构

英语阅读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促进新知识增长、优化认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师铺垫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每一个词汇的内涵不仅包括单纯的词汇意义或者发音,还反映或体现一种概念,要把每一个词背后的概念与篇章的内容结合起来。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建构新知识,这种知识并非语言知识,而是认知层面的知识或者是世界知识。在阅读之前,学生的知识框架可能是零散、片面、碎片化的,但通过阅读可以纠正这些认识,使其形成关联性,从而优化学生认知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信息不等于知识,信息获取不等于知识获取,要让信息变成知识,就要让不同信息之间建立关联并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形成新的概念,从而建立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文本的意义和内涵,使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处理就不会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而是能够形成新的认知。

8. 围绕阅读语篇来设计听、说、读、写、看相结合的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听、说、读、看、写等各个知觉的角度来把握语篇,引导学生仔细斟酌语篇细节,对同一事物的观察,不同的学生可以看出不同的意义。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多学生善于分析总结,但缺乏独创性见解,这就要求教师们引导学生打开知觉,将听、说、读、写、看结合起来,对语篇进行多角度的整体梳理和把握。

9. 持续观察和反馈学生的阅读行为,重视其努力的程度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不应该只是评价性的,而应是具有导向性的,要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老师在教学中提倡什么、推崇什么,也应该体现在反馈中,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流动,而不只是给出一个标准的正确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进行独立思考,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去考虑文本意义,而不是揣测老师所希望得到的答案。

10.实践体现个体差异的阅读教学方式

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包括学生学习风格差异、内部动机差异、以及认知方式差异。要懂得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适度张扬。在开展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教学智慧来挖掘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并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完成阅读。

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和路径

1.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

关于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我们已经基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体系标准研制”开展了五年的研究和实践。2016年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出版,《标准》提出了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见图2),该框架给出了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的目标。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包含“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要素。阅读能力由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构成。阅读品格包含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结合当下中小学生英语教学的要求,可从阅读行为、阅读频率和阅读量三个方面对学生阅读习惯提出合理建议;阅读体验则强调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情感成果,包括阅读态度、阅读兴趣和自我评估三个要素(王蔷、陈则航,2016)。

“阅读素养”是对“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内涵要大于“阅读能力”,它不仅涵盖了“阅读能力”所涉及的各要素,如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技巧和策略、阅读的流畅度等,还包涵了阅读的动机、态度、习惯等促进个体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其全人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养,也就是阅读品格。外语阅读素养不仅包括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语言和其他知识获取信息、建构意义、增长知识的能力,还包括通过阅读,发展跨文化理解、促进多元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因此,培养阅读素养的路径与方法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说。

2.英语阅读素养的发展路径

在过去五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根据实验校的情况设计了“课堂阅读+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案,并在全国224所实验校中进行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我们将在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十三五”规划课题的研究中继续深入推进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和实践工作。

(1)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學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待发展和提高的。教师应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加以培养。教师要在对文本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获得的语言知识及技能来领悟隐藏在文本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分析作者的态度、批判地吸收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以此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建构新概念、体现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教师在开展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文本特点、教学目标需求来选择多种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如图片环游、故事地图、拼图阅读、阅读圈等,这些阅读教学模式可以独立应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教学手段应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铭记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要注意避免为模式而教的错误做法。

(2)持续默读活动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在美国,持续默读(SSR)也有一些其他的名称,如DEAR (Drop Everything And Read)、DIRT (daily independent reading time)。尽管名称存在差异,但活动的实际内容大致相同,均为教师每天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安静阅读,时间长短取决于学生的年级和阅读水平。持续默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閱读能力,从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首批实验校在专家建议下开展了为期三个学期的持续默读实验,这期间也陆续有新的实验校加入到持续默读实验当中。

为了了解实验校在持续默读上投入的时间情况,课题组按学期对实验班级的持续默读时间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持续默读实验班级每学期的阅读频率随着实验的推进不断增加,这说明持续默读活动的稳定性不断提高,阅读的频率能够得到保证;班级每次持续默读活动持续的平均时间也不断提高,阅读频次和总时长的双向增加促使学生的累计阅读时长大幅度增加,这也是实验教师在看到持续默读的效果后所作出的调整。

结语

阅读素养目标的提出,对推进和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希望广大英语教师重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不仅关注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阅读品格的形成。教师要在教学中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积极引导和落实阅读素养的各个指标,改变过去长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阅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OECD.PISA. (2012). 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Mathematics, Reading, Science, Problem Solving and Financial Literacy. Paris: OECD Publishing.

Rueda, R. (2011). 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reading: Theory and practice.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苏霍姆林斯基. 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王蔷, 陈则航.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赵婀娜.赵婷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 [J].《上海教育科研》. 2016(10):85-85.

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英语阅读教学原则核心素养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抛锚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