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悟算理中掌握算法

2017-07-04 22:50金妤茜
江西教育B 2017年6期
关键词:旧知涂色加减法

金妤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感悟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让学生理解“算理”比较复杂,意义不大,于是干脆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算”,省去了理解“算理”的教学环节。相关研究也曾表明,算法是自动化的,即使在不知道其背后原理的情况下,仍可以掌握和使用。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即使我们不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仍然可以经过反复操练掌握和使用算法。其实,学生需要掌握算法,更需要经历构建算法的过程,实现算理和算法的内在统一。计算教学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在教学时,如果教师忽略引导学生对算理的关注,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会让学生失去独立思考与深层感悟的机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特级教师吴梅香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节课时,要求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淡化情境,淡化生活,淡化算法多样。突出算理,强化技能,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寻找着算法和算理的平衡点。

【片段一】复习铺垫,回顾基础性算理

教师出示题目:用分数表示下面每幅图中的涂色部分。

师:如果计算其中两幅图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能列出哪些算式?

生1:④和⑦的涂色部分合起来,算式是[15]+[25]。

生2:⑤和⑨的涂色部分合起来,算式是[19]+[49]。

生3:根据①和⑥,还可以列出算式是[12]+[12]。

师:这个长方形的[12]和这些圆片的[12]合起来是什么?(无法表示结果。)进而追问:这里的[12]和[12]为什么不能相加?(单位“1”不同。)

(教师强调:只有在单位“1”相同的前提下,才能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师:根据单位“1”相同,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

生4:②和⑤的涂色部分合起来,算式是[13]+[19]。

生5:⑥和⑧的涂色部分合起来,算式是[12]+[13]。

生6:①和③的涂色部分合起来,算式是[12]+[14]。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如果让你来分类,把它们分成哪两类?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和异分母分数相加。

【赏析】数学学习总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先前的知识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吴老师在教学新的计算内容时,非常重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引领他们在反思中深化对旧知的理解,为新知的算理寻求本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首先选择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相加。接着教师质疑长方形的[12]和这些圆片的[12]能相加吗?学生通过观察这两幅图后,明确地认识到只有单位“1”相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分数的加减。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在继续列算式时,就注意到只有在单位“1”相同的前提下,才能找出分数列出算式,从而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片段二】依托旧知,理解一般性算理

师:说说如何计算[15]+[25]?

生:1+2=3,分母不變,所以是[35]。

师:为什么只把分子相加了,而分母不变?

生:1个[15]加2个[15],合起来是3个[15],也就是[35]。每一份相同,可以直接相加。

师:说得非常好!因为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学生汇报:[49]+[19]=[59]。)

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其他算式可以这样直接相加吗?为什么?

生: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师:分母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

生:分数单位不同。

【赏析】对任何新事物的认识,会有旧知的依托。算理可以说是学生已有的“旧知”,在计算教学中某些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探究领悟,自己交流归纳算理、感悟算理、总结计算方法的。吴老师正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有着全面的了解,对教材内容有着细致的分析,把握教学的探究点,找准时机,巧设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让学生在参与中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感悟出一般算理,探究出计算的方法。

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少数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式或负迁移的影响而采用“分子相加减后做分子,分母相加减后做分母”的方法进行计算。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受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误认为把数相加减就是他们的结果,于是产生了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的误解;二是不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因是分数单位不同。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吴老师引导学生回顾 “同分母分数加减”,强化学生已有认知,理解只有“分母相同”时,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时,分子才能直接相加减”;强化对算理的理解和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掌握。为以后探索“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片段三】经验迁移,构建发展性算理

师:[12]+[14]该怎么计算?能用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吗?

(学生试一试。)

师:有困难的同学不妨用课前发的长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从中找到答案。如果已经有办法了,可以直接演算在练习本上,有了答案主动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请学生板演几种不同的书写格式。)

学生板演出现情况:

[12]+[14]=[24]+[14=][34]。⑵[12]+[14]=[34]。⑶ [12]=[24],[14=14,24+14=][34]。

师(针对第⑶种情况提问):为什么要通分?

生: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分子才能直接相加减。

师:通分后,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变了,但分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生:不变。

师:分母变了,也就是分数单位发生了变化,分数单位变了,表示分数单位的个数自然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呢?

生:[14]。

师:如果让你用折纸或图示的方法把这个思考过程画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用折纸或图示的方法解释这种思路,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和[1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把表示[12]的阴影面积变成了表示[24]的面积呢?为什么把[12]转化成[24]就可以直接和[14]相加了呢?

师:同学们在折纸或演算的过程中,有没有一致的想法呢?

生:都是把异分母的分数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实质上就是统一了计数单位,使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

师:为了提高计算的正确性,我们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你打算怎么做?

生:用所得的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

师: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板书:[34]-[12]=?,[34]-[14]=?学生尝试验算,交流汇报。)

师: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生: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再计算。

(板书计算过程:[34]-[12]=[34]-[24]=[14],[34]-[14]=[24]=[12]。教师强调结果要约分化简。)

师(小结):你能用一句話说说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吗?

……

【赏析】数学家哈登伯格说过:“数学方法是数学的本质。”传统计算教学是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依照例题的方法去理解、模仿、熟练,而不是学生探究、发现、“生成”出数学方法来,这是“新”课程与“旧”课程在教学思想上的本质区别。教学中,吴老师注意把握教材计算内容的结构序列,找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生长点,有效地促进已有计算经验的迁移,让课堂在现场“生成”算法。

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向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跨越,是小学生学习计算的重要转折点,吴老师找准了这一关键的连接点,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并以抽象的通分作为桥梁,从而与“新知——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清晰理解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真正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纵观吴老师的这节课,笔者深切感受到了浓浓的数学味,并对于算法算理孰轻孰重这一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数学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技艺。计算课的教学是新时期教学研讨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把握新理念,理解新教材,才能上好计算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jxjyzyy@163.com

猜你喜欢
旧知涂色加减法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涂色
涂色
涂色
加减法的由来
涂色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
英语教学中旧知对新知的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