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诗文之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2017-07-04 15:06高贤山
甘肃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谋篇布局古诗文

高贤山

【关键词】 古诗文;吟咏诵读;描写刻画;谋篇布局;

品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101—01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古典诗文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始终滋养着我们这个民族。她富含宝藏,饱含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对生活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对宇宙的思考、对理想的追寻等等,这些都是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深入挖掘的方面。教师只要选准方向,找到切入点,巧妙利用,就一定能够通过其丰富多元的美育元素,多方面开拓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实例谈谈这个问题。

一、利用古诗文音韵之美培养学生的吟咏诵读能力

篇幅短小精悍,语句骈散结合,意味隽永的古诗文在诵读时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可作为教师训练学生吟咏诵读能力的教学突破口。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教师带领学生,首读读准字音,再读准确断句,三读把握词句轻重舒缓,四读体会作者情感。经过四个层次的诵读训练之后,当学生能将文末的反问语气准确体会并表现出来时,对文意的理解也就基本没有大的障碍了。

二、利用古诗文画面之美培养学生的描写刻画能力

教师可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时在脑中建构诗意的画面,从而带动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执教王维《鸟鸣涧》一诗时,教师先不做任何讲解,先让学生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谈谈读这首诗的感受。学生所谈,因无限制,各具其妙。教师范读,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罗列所见。教师让其将所见联词成句,又让其他同学品评该句。有学生说该人之貌,有学生谈该人之态,还有学生讲该人之居所,更有学生言该夜之静谧。教师赞叹: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停顿,教师环顾四周,作深呼吸沉醉状。学生脱口而出:“空气中有一缕淡淡的桂花香!”掌声雷动。教师击掌赞叹:“聪明!”然后水到渠成地推向下一个环节:“如此之美的画面,为什么不拿起笔赶快写下来呢?”学生随即提笔,十分钟左右,大部分学生完成片段习作。教师让其相互交流,品评批改。对其中精彩者当堂范读、指导。这节课的落脚点选择在用文字构建美丽的图画,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利用古诗文建构之美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教师可从记叙文的六要素入手,指导学生探索古文构建的精妙。如,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开篇与过渡,详略的处理,情感的变化,中心的表达。学生惊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师再以表达方式为切入点,让学生探寻文中的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讨论各自的作用,顺势将其与《岳阳楼记》《湖心亭看雪》等文做建构上的比较,让学生对初中阶段记叙文的谋篇布局有更为直观和整体的认识,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作文时的谋篇布局。

四、利用古诗文意蕴之美培养学生的品鉴能力

讓学生对诗文的意蕴之美有敏锐的感知和自己的理解,从而提升其赏析品鉴能力。如,执教宋祁《玉楼春》时,教师将“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轻”和“闹”作为赏析重点,让学生做替换尝试。以此为基础,拓展到贾岛韩愈的“推敲”典故;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圆”之妙。

五、利用古诗文情感之美引导学生爱己爱人爱国

古典诗文中有亲情之美,可教学生懂得感恩。如《游子吟》一诗,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描绘慈母一针一线为游子缝补的场景,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亲情之美好。古典诗文中有友情之美,可学交友之道。高适《别董大》与王维《渭城曲》比较阅读,体会乐观豪迈与依依不舍都是友情。让学生体悟到真挚的友情之美,让他们懂得择良友而处,懂得珍视友情。古典诗文中有家国之情,可教处世之道。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围绕一个问题:杜甫是怎样一个人?展开对这首诗的探究和学习,并由此迁移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藉此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看问题的高度和广度。

以上五例,仅是笔者在古典诗文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尝试,但都能感受到古典诗文潜在的巨大美育价值。语文教师只要稍作挖掘,就能收到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当然,就中国古典诗文而言,其育人价值不仅仅是美育,她还有很多亟待我们发掘,开拓的空间,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谋篇布局古诗文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记叙文精巧谋篇布局师生谈(二)
好作文是构思出来的——兼谈高考作文的谋篇布局
为建立新中国谋篇布局——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谋篇布局,迎接新的挑战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以五大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