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

2017-07-04 13:39张建元
甘肃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后课前启发性

张建元

【关键词】 有效提问;课前;适时;启发性;课后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71—01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有效的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情感交流,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要想上好每一堂课,有效的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提问要设疑激思

恰当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问题导入法就是一种较好的导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声情并茂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设计新颖的问题,从而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如甲午中日战争的导入,可先播放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公祭活动视频,让学生切实感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接着教师设问:“同学们,甲午战争是一场令中国人深感耻辱的战争,更是一场让中国人真正觉醒的战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对中日两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又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课的学习”。

二、课中提问要灵活把握

1. 要适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对我们设计课堂提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捕捉有利时机,巧设疑难,适时提问。特别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相似知识点的比较、规律总结提炼等节点上,教师要适时设置问题。而且,提问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如正问、反问、直问、曲问等。

2. 要适量。中学课堂时间紧、任务重,问题提出后尚需一定的思考时间和反馈时间。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容易形成“满堂问”的现象,不但课堂情绪低沉,而且浪费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少,则整个课堂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容易形成“一言堂”的现象,课堂气氛平淡。因此,教师要紧扣教学重难点,精简提问的数量,提高提问的质量。

3. 要适度。首先,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度。难度如果太小,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齐声回答“是“或”不是”, “对”或“不对”, 表面看似热闹,却无实际意义;难度如果太大,学生无人答出,思维迟滞。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尤其要注意按照学情区别对待,设置不同的问题。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 要明确。第一,提问的目的要明确,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第二,问题本身要明确,题意要清晰,范围要适中,否则学生难以把握答案要点。如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战争的后果是什么?该问题涉及的内容过多,时间跨度长达109年,并且侵华战争就有数次,学生难以回答。第三,教师的提问要做到心中有數,提哪些问题、如何发问、问谁等等。

5. 要有启发性。教学专家认为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最大的危机来自于思想的苍白和匮乏。其实,就历史课堂而言,的确存在机械灌输的现象。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培养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史课堂首当其冲。所以,教师要精心构思,设置一些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敢于质疑教材,让思想的光芒照耀历史课堂,让智慧和情感点燃历史课堂。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所说“我能否使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悠然心会”,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或者“百感交集”。

三、课后提问要埋下伏笔

过去评书人说书时,往往以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谢幕,给听众以无限遐想。事实上,这种收尾方式对我们课堂教学也有借鉴意义。我们不妨在课后巧妙设置一些悬念,欲擒故纵,引奇激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预习新内容。如新中国的外交可这样结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的三大外交方针,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那么在国家利益的驱使之下,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会不会发生改变,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又将在以后的岁月中怎样变化,让我们一起来期待下一节课。”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因材施教,精于提问、善于提问,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反思,就能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课后课前启发性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浅谈小学数学思想及其在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之课前三分钟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