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晖
校本课程的构建,在经历了自主开发、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两個进阶阶段后,现在终于迎来了它的3.0时代,即本校课程时代。本校课程是基于学校办学理念而构建起的统整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的课程体系,它既是学校文化的全面统领,也是学校理念的落地实施,是实现学校的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下面,以兰州华侨实验学校为例,谈谈学校本校课程——“华彩+”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华彩+”的含义
“华彩”中的“华”,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光耀千秋,“彩”代表这个时代的风采,代表个性张扬、多姿多彩、精彩纷呈、绚丽辉煌,“+”代表多种学科的整合、多维模式的聚合和多样资源的融合,“+”更意味着无限延展的可能和无限开阔的未来。
“华彩+”课程是基于我校办学理念,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特色课程化”为指导而构建起的一个统领全局、涵盖学校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课程体系。它既是课程理念,是学校核心文化的多元呈现,也是课程构成,是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和生本课程的集合。
二、“华彩+”课程的构成
“华彩+”校本课程由底色课程、主色课程、亮色课程三个层次、14个板块和近百门课程构成,其中的主色调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赭构成的,它们绚丽多彩,姿彩纷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核心素养。它们是:红色——德育树本,奠基高雅人生;绿色——书香砺学,濡养智慧人生;橙色——体育强魄,打造健康人生;紫色——艺术尚美,塑造炫彩人生;蓝色——科普启慧,激活创意人生;黄色——安全护导,守卫平安人生;青色——心灵养正,播种阳光人生;赭色——国际拓展,引领卓越人生……课程涉及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了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它们交相辉映,为学生编制出了多彩的成长轨迹。
(一)底色课程。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有九年的时间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打上靓丽的底色。底色课程的三个板块分别是生命之基的体育与健康、品行之本的德育与法制和生活之首的安全与自护。
(二)主色课程(板块四)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为学生人生奠定坚实的主色基调。首先,通过生本课堂的打造,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全面落实学生成长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懂得实践创新的人。其次,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嵌入了课前3分钟课程、单元化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学法指导课程、无边界课堂、翻转课堂、Pad课堂等,通过华彩+课堂、华彩+信息化的渗透,培养终身学习、多元发展、个性成才的人。
(三)亮色课程。通过“学校特色课程化”的实施策略,提供课程超市。共有十个板块,分别是:社会与生活、自然与科学、语言与交际、阅读与写作、体艺与技能、国学与传统、心理与成长、数学与思维、实践与创新和国际与交流。异彩纷呈的课程,为学生多姿多彩的人生涂上了一抹亮彩。学校以三色、十四板块和百门课程,构建了一个极具包容力和扩张力的大课程体系。
三、“华彩+”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双全”思想
“双全”思想包括全纳思想和全员思想。其中,全纳思想是指“一切皆课程”的理念将学校的一切纳入课程体系;全员思想是指,全体教师人人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全体学生个个都是课程的参与者和打造者。
(二)技术路径
1 .整合国家课程。在国家课程体系里,通过增减课时、增减内容、调整次序达到整合的目的。如,设置课前三分钟环节,加入来自校本的趣味性、竞赛性和实践性内容。还以每周一节、每月一节的方式,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如,阅读课、小器乐进课堂、围棋课、健美操课、足球课、鉴赏课、实践拓展课的设置。
2. 整合学科课程。让教育对接生活,打破学科界限,提倡无边界课堂和基于项目的学习,通过STEAM课程贯通不同学科,实现多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之间的关联。
3. 整合活动课程。本着“学校特色课程化”的理念,将学校所有活动,如“文化季”、“主题月”、“活动周”、“教育日” 都纳入课程体系,以课程的方式进行实施。
4. 整合课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共建单位、社会公共资源、高校资源和家长资源等,拓展校本课程的实践基地。同时从专业机构和家长中选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实施校本课程的师资资源。
5. 整合信息化。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通过pad教室、专递教室实现虚拟课堂和远程教育,通过智慧校园的打造拓展校本课程实施的时空,为校本课程走向生本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6. 整合课时。保证40分钟的基础课时不变,再设置大小课时,小课时1~10分钟不等,有1分钟的整理课程、3分钟课程、5分钟安全课程、10分钟晨读、午听课程等,大课时60~90分钟,主要用于阳光大课间、实践课程、探究课程和活动类课程。
7. 小组化学习。组建小组或成长共同体,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和质疑创新的能力。
8. 走班化学习。学校的全部选修课和部分必修课实行走班学习。学生通过选课走班、分类走班、分层走班等形式,进行个性化选择,参与课程化学习。
通过以上八大路径,我们实现了学校所有课程的融通和整合,构建起了一个跨越学科、跨越课堂、跨越班级、跨越时空的科学、系统、融合的“华彩+”课程体系。
四、“华彩+”课程的评价
1. 过程评价华彩币。为了将学生隐形的、点滴的成长显性化、可视化,我们设立了“华彩币银行”,发行红、橙、黄、绿、蓝五种币值的华彩币。华彩币由包括门卫、保安、保洁在内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来发放,发放规则即是评价办法。有趣的争币、兑换规则把全体学生吸引到了这场超大的游戏中,通过全程的、动态的、随时的评价,引导、激励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好习惯,积储自己的品行资产。
2. 定标定级华侨星。在“华侨之星”的评选中,我们把定标、定星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学期初,由学生自定目标,自拟星名,如“酷跑之星”“跨界达人”“爱心大使”“全勤保持者”“好记星”“速算子”等等。到学期结束,由自己、同学、教师及家人共同参与评价,最终,全校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星级命名和奖励。这样的评价方式,极大地激励着学生力争向上,做最好的自己。
3. 华彩绽放大舞台。学校有近百门本校课程,同时也有文化季、主题月、活动周、教育日近40个平台。这些平台既是特长展示的平台,又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的平台。
1. 文化季。学校有“春之声“——读书节、“夏之舞”——艺术节、“秋之风”——体育节、“冬之韵”——双语节四季大平台,节节精彩、季季绚丽,学生們在这里尽情崭露头角、绽放华彩,四节文化成为了独具特色、各具风采的校园文化节。
2. 主题月。我们开展了“十二个主题教育月”活动,让教育月月有主题,期期有活动。1月“游学月”,2月“传承月”,3月“安全月”,4月“环保月”,5月“感恩月”,6月“诚信月”,7月“实践月”,8月“爱家月”,9月“养成月”,10月“共建月”,11月“科技月”,12月“华彩月”。十二个主题教育月,构成了十二期大舞台,学生们月月有展示,期期有收获。
3. 活动周。有科技周、开放周、法制周、交通周、消防周、综治周、爱鸟周、红歌传唱周、义卖周等,活动周激活校园,周周绚丽。
4. 教育日。有我们的传统节日,还有国际节、动漫节、华彩节、狂欢节、民俗节、心晴节等,教育日装点校园,天天精彩。
文化季、主题月、活动周、教育日构成了大大小小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华彩绽放的平台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实现自我的满足。
五、“华彩+”课程的收获
“华彩+”校本课程的构建实施,发展了学生,成就了教师,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华彩+”课程的实施,让学生丰富了生命体验,开阔了视野胸怀,涵养了性情雅趣,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打造了一支具有持续的学习热情和探究能力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成就教师精彩生涯,让教师真正体验到教育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最重要的是,创生了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了校园品牌,构建了华彩校园。
“华彩+”校本课程的实施,助推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特色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国家级体育俱乐部”,“全国中青创奥基地校”,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德育示范校”、“科技创新实验校”、“心理咨询室示范校”、“体育传统项目校”、“绿色校园”、“快乐校园”,市级“文化建设示范校”、“艺术教育特色校”、“阳光大课间示范校”、“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且连续7年获得兰州市和城关区教育质量优秀奖。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