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分析及应用

2017-07-04 13:34魏玮
创新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行为分析

魏玮

[摘要] 本文从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的概念入手,探讨了网络信息检索行为的类别。继而分析了信息检索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特征,以及如何通过分析信息检索行为,来优化搜索引擎的设计。

[关键词] 网络用户;检索行为;行为分析;搜索引擎优化

[中图分类号] G25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4-88-3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n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of Network Users

Wei Wei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1150)

Abstract: Beginning with the concept of network users'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d factors and feature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and how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searching engine by analyzing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Key words: network user;searching behavior;behavior analysis;searching engine optimization

网络的应用,早已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保持全球第一位,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51.7%[1]。与之相关,网络用户的用户信息行为分析研究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特别是用户的网络信息检索行为。深入了解和分析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 可以发现影响用户有效获取网络信息的障碍因素。同时,深入开展用户检索行为、需求、心理机制研究,才能提高信息系统和信息检索工具的利用效果。

1 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

1.1 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的概念

信息检索活动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始于用户的信息需求,整个流程可分为需求表达、进行查询和结果评价三部分。

传统的信息检索观点认为:当用户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首先感觉到知识不足,由此产生信息需求,于是上网查询信息;当需求暂时满足后,用户的认知图式也就被做了调整;随后用户又会感到缺乏知识,产生新的信息需求。如此这般,周而复始,直至课题结束[2]。由此可知,用户信息检索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是一个用户信息需求不断被满足的过程。据此,我们可以为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下一个定义:网络用户的信息检索行為是指通过特定的网上信息检索工具来满足特定信息需求的行为[3]。

1.2 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的分类

信息检索系统中,把检索分为两种模式:提问检索和浏览检索,也可以据此对网络信息检索进行细分。比如学者Chun Wei Choo将网络信息检索分为了四个模式:间接浏览(Undirected Viewing)、条件浏览(Conditioned Viewing)、非正式检索(Informal Search)、正式检索(FormalSearch)[4]。

通常我们将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分为浏览和检索两种类型。

1.2.1 以浏览为主的网络检索行为。浏览是一种无需精确表达信息需求的检索策略,通过无计划的漫游来发现相关的知识信息。在网络中,浏览可以说是一种与检索同等重要的信息检索行为。在浏览时,用户不使用布尔逻辑检索。

网络信息浏览行为主要包括对浏览器功能的操作(比如返回、历史列表等)、网页间的漫游、使用特定的浏览技巧等。用户浏览的每个节点反映了用户兴趣与需求的方向性,可以利用它来分析用户的认知过程,发掘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

1.2.2 以检索为主的网络检索行为。检索是为了满足明确的信息需求,以一定的计划步骤、以清晰明了的表现形式来表达需求的一种信息查询行为。在传统信息检索系统中,基于提问的检索行为是最主要的用户检索行为,包括用户所进行的布尔逻辑检索、原文检索和字符串检索都属于这类检索。

2 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的影响要素

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的影响要素主要有三种,主体要素和系统要素以及环境要素。

2.1 主体要素

2.1.1 用户个人基本特征,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等。网络用户的个人基本特征会影响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例如:年龄与网络使用程度即技巧负相关,即年轻人群拥有较高的网络使用率和技巧;受教育程度与网络使用程度成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网络应用水平越高等等。

2.1.2 信息素养。也常被称为信息素质,概括说就是用户具有的确定何时需要信息,查找、检索、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信息检索行为。信息素养高的用户能够做到在正确的地方,利用正确的工具,查找正确的信息内容。

2.1.3 心理因素。主要指用户的主观需求能力,包括信息感受力和持久注意力等。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会影响对新信息的关注和选择吸收,同时注意力的持久性也会影响整个信息活动的最终效果。

2.1.4 检索技巧。用户个人的检索技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用户的信息检索行为。

2.2 系统要素

2.2.1 信息要素。包括网络上信息的符号表义方式和信息的表征和组织方式。信息需要特定的载体以一定形式来表达信息的含义,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信息意义表达的直观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信息的解析和利用程度。用户对使用生动的表达方式和多媒体手段的信息理解和吸收利用效果更佳;而采用不合适的载体和表达方式的信息会破坏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和吸收利用。

2.2.2 检索工具的要素。各种不同的检索工具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网络用户所选择的检索策略、检索效能都会影响用户的最终检索效果。

2.2.3 网络要素。网络信息的浏览和使用都和网络传播速度息息相关。过慢的网络速度将迫使用户耗费大量时间等待,大大降低了网络检索的使用体验。因此,流畅的网络传输速度也是顺利进行网络信息检索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是用户必须考虑的要素。

2.3 环境要素

2.3.1 语言要素。语言因素对用户的检索行为也有很大影响。大部分网络用户只使用母语进行检索。抽样调查显示,以百度为例,中文检索所占的比例达到73%,纯英文的检索只占到10.3%[5]。

2.3.2 空间要素。即 使是网络信息行为也离不开现实中的具体空间,比如办公室、电子阅览室、学校等场所。用户在进行网络信息检索活动时,也会充分考虑这些场所的经济性、舒适性和开放性。

2.3.3 社会互动因素。个体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用户是社会人,必然受到社会和周围群体的影响。用户所处的群体具有自己独特的领域背景、氛围、价值观,这些都会影响处在其中的网络用户的信息选择和行为模式。

3 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特征

根据检索的深入程度,我们可以把信息检索行为分为一般用户的和专业检索人员的信息检索行为。

3.1 一般用户的信息检索行为特征

分析检索者检索日志发现,一般用户的信息检索具有如下特征:进行文献定位时较常使用超级链接,极少通过列表和历史窗口;频繁使用返回键;用户的查询倾向性明显,一般只重视网站的某一部分,查询过程呈中心辐射型;用户很少使用图形用户界面(GUI)特征,而是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可视化作操作、滚动、等待网页装载等;检索者在网页访问上有历史延续性,倾向访问历史网页;偏好短而重复的导航路径。

3.2 专业检索人员的网络检索行为特征

具有一定检索经验的专业检索人员常常表现出这些特征:有更明确合理的检索策略;使用更多的格式化工具;使用灵活的检索技巧,通过使用包括布尔逻辑符号、修饰语和短语等进行检索;倾向于选择一篇文献来评述;对特定的事实性信息检索时,专业检索者会使用混合策略,通过关键词检索,表现出更多地策略性和灵活性。

4 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分析

分析和利用网络检索行为,可以提高检索的检全率和检准率。将用户行为分析和记录结果应用于搜索引擎系统的优化,可以提高系统的查询速度和信息检索的服务质量。

4.1 优化搜索引擎的基本模式

基于用户的信息分析,可提出搜索引擎的优化策略, 其基本模式见图1。

知识生产者、知识组织者和用户行为共同构成了优化搜索引擎的外部环境。这三者与搜索引擎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链条[4]。如图1所示,数据分析、基于数据分析的优化以及搜索引擎自身发展三部分组成了搜索引擎优化的内部系统,而整个优化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分析的优化和搜索引擎自身发展。整个流程是:数据分析工具先抓取用户信息;然后通过统计和分析过程,将所得的数据传递给搜索引擎;最后根据这些数据,搜索引擎进行优化。针对用户的困难,搜索引擎还可采取各项措施来进行改进。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使用自然语言检索。可以降低检索技术方面的要求难度,更容易操作。

第二,使用多语言兼容检索。可以扩大信息语种范围,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语种信息不足的情况。

第三,使用相似性检索。可以提高检索效率和检准率。

第四,使用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可以对应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这些策略将改进搜索引擎,使用户在查取信息时更加快捷、方便。用户与搜索引擎优化之间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2 基于用户信息检索行为,优化搜索引擎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来优化搜索引擎:

4.2.1 查询语言分析日常使用中,用户以中文查询为主,含英文查询词所占比例很少。但在国际上使用英语等语种的信息资源数量更多,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中外文搜索引擎,将更占优势。

4.2.2 查询串的长度分析。调查显示,平均每个查询串含有4~5个字。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一个查询词。搜索引擎在单个查询词的检索、同义词关联等方面的优化将产生很大的效果。

4.2.3 查询结果分析。面对搜索引擎返回的大量结果,绝大多数用户只查看检索结果的第一页(一般包含10个检索记录),浏覽查询结果的平均页数是1.9页[5]。这说明,大多数网络用户仅仅关心检索结果的前两页。因此,搜索引擎应重点关注于返回结果前两页的精确显示。

4.2.4 用户使用高级检索的比例。调查表明,仅有5%~10%的用户采用布尔逻辑检索。大部分用户检索时使用的方法是通过输入几个关键词来进行检索。在设计搜索引擎的功能时,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同时也需要加强普及高级检索技能。

4.2.5 多次查询的情况分析

用户查询类型分为一次查询和多次查询(一次以上查询)。70%的用户只进行一次查询,得到结果。很少有用户通过减少、增加或修改查询词来进一步检索。但是,一次查询后简单的相关度排序经常并不能反映用户的实际查询意图,近50%的查询结果与用户需求无关。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搜索引擎聚类的浏览技术的开发。

5 结语

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是体现用户信息需求和行为模式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可以为搜索引擎性能和服务的改进提供方向。分析用户的信息检索行为,从中获取广大网络用户的真实需求,了解用户的行为模式,可以更好地服务用户,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真正实现网络检索的个性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502861.html.2016-08-03.

[2] 杨渝.网络数据库用户检索结果选择行为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4):89-92.

[3] 岑荣伟.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搜索引擎评价研究[J].北京:清华大学,2010.

[4] 费巍,黄如花.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搜索引擎优化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05(10):75-77,110.

[5] 王浩,姚长利,郭琳,艾国庆.基于中文搜索引擎网络信息用户行为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12).

猜你喜欢
行为分析
基于远程教育的用户行为分析研究
基于K?均值与AGNES聚类算法的校园网行为分析系统研究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罪犯行为分析方法
手机上网用户行为分析与研究
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分析及若干研究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政府俘获行为过程分析及对抗策略
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基于RFID技术的针对学生行为分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