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英
摘 要:课堂是体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依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有境——培养体育兴趣;有法——增强体育兴趣;有评——巩固体育兴趣,让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乐园。
关键词:体育兴趣;有境;有法;有评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地尝试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通过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成為学生快乐学习的天地。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有境——培养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重要、最现实的手段就是激发兴趣。调动各种资源,建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各种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培养体育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我们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在不同的情境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如在进行《助跑几步,一脚踏跳,双脚落地》教学时,创设了“过小沟”活动情境,启发学生尝试各种“过小沟”的方法,学生进行自我尝试体验各种练习方法,有“双脚蹦过去”;有“单脚跨过去”;有“跑几步再跳过去”等,在练习中相互讨论交流,而后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最佳方法,巧妙地引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情感。如《持轻物投准》创设了《保卫钓鱼岛》主题情境,由“阅兵仪式”→“士兵操”→“侦察战”→“学本领”→“炸碉堡”→“投弹打巡逻兵”→“攻打”→“欢庆胜利”。每个教学环节的情境都是连续的,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练,其乐无穷。
2.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在体育教学中,民主、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二年级孩子活泼可爱,每当我还没到教室门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曹老师,曹老师……”孩子们跑过来围到我身边,有时帮你捶捶背、拉拉家常,真是一群可爱的小精灵。教师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理解他们,只有懂得尊重他们,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除此之外,教师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游戏,一起讨论,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孩子的中间等,师生在活动中共同分享欢乐,分解困难,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二、有法——增强体育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
如在进行轻物掷远时,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解—示范—练习,学生练习时主动性不强,我以游戏化的形式贯穿于课的始终,起到了意想不到教学效果。由“折纸飞机”游戏开始,比一比,“谁的动手能力强”;玩一玩,“谁的纸飞机飞得远”;议一议,“为什么飞得远”;学一学、练一练,“谁掌握的本领大”,找出问题,适当引导学练;最后,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飞行员”的游戏活动中完成本课教学。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在玩中学,学中练,自然而然就学会了投掷轻物的动作要领,身心愉悦。
又如在教学《两人合作跳绳》时,我采用启发引导,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小组合作、竞赛、讨论交流、展示互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动作技能并加以运用。教学环节从“两人合作练习?两人合作有节奏地跳?两人合作加垫跳绳?两人合作跳绳?”创编多种两人合作跳绳等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技能,接受挑战,体验成功。
三、有评——巩固体育兴趣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鲜明的导向、激励的功能,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而且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愉快,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能更进一步地巩固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二年级的学生逐步有自我满足和自我提高的需求,有争强好胜的特点。表扬与奖励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因为它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吝啬对学生的鼓励与信任,奖励与表扬。
1.榜样引领,激励表扬
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做得好的学生可作为榜样,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及时表扬,如:在班里让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经常让他们来做领操人,以资鼓励。如果在练习中有某一位同学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的,教师马上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号召激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如二(8)班的朱××同学,在1分钟跳绳测试中,他一次性完成了123个/分。我抓住这一契机,好好地表扬了他一番,一张可爱的小脸乐开了花。因为在刚开始时,他只能完成60个/分,还是磕磕绊绊的。课后,我找他谈心,告诉他跳绳的方法,并要求他坚持锻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后达到了满意的结果。
2.积极评价,满足需求
注重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对于动作掌握快的学生可进一步提高练习要求,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对于动作学得慢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地降低练习难度,给予足够的耐心,加以指导帮助,让每一个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进行活动的最大动力,学生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体育教师应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方法,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愉悦身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体育兴趣,又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文轩,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王建华.有效教学叙事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董明华.寻找诗意的品德课堂[J].无锡教育,2013(9).
[4]陈雁飞.小学体育教学设计100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