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琼
摘 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正所谓手巧者心灵也。折纸活动实际上就是手的直接活动,小小的一张纸,在我们的手中可以变得千姿百态,这就是折纸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折纸活动;策略;轻松;快乐
小班的幼儿对纸工有好奇心,为什么一张纸经过老师的手摆弄一下就会变成小动物了?但是在进行活动时,有的幼儿对于老师枯燥的讲解根本听不进去了;有的幼儿耐心有限,折了一点儿没有进展就不耐烦了,把纸一扔干别的事情去了,要么干脆撕纸了。还有的幼儿就坐在位置上等着老师来帮忙做。一个活动下来,效果不理想。那么在小班如何开展折纸活动呢?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折纸环境——激发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是在和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为了激发幼儿对折纸的兴趣,我们注重为幼儿创设折纸环境。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孩子入园的第一天,我们在教室的周围和走廊里布置了许多折纸作品。孩子一到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色彩艳丽的用彩纸折成的小兔、青蛙、小鸟等组成的一幅幅有趣的画面,使教室充满勃勃生机,无声地引导着幼儿感受折纸的有趣,色彩的艳丽,造型的变化,布局的和谐,从而激发了幼儿动手的欲望。我们还经常将折纸作品作为奖品奖励给幼儿,幼儿爱不释手地把玩着,摆弄着……然后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老师,悄悄说老师真棒!好学的欲望溢于言表,从而激发了孩子对折纸的愿望和兴趣。
二、挖掘生活化学习元素——体验快乐
一直以为折纸是很枯燥的东西,直线,虚线,正折,反折,一个个专用词搞得你头昏,但是看到幼儿园其他老师做的折纸课题那么成功,我讨教了经验,明白该怎样在孩子中开展折纸,掌握要领“生活化”,也就是在生活中学习折纸,折纸不能脱离孩子的生活,要以生活为出发点。
1.选材生活化
小班时期,孩子们初次接触折纸,所以选择折纸的内容很重要,接近幼儿生活的日常内容,如小鸡、小鸭等幼儿熟悉且喜欢,都可成为初学时的内容。
2.讲解生活化
在讲解时,如果老师也采用书本上的枯燥语言,虚线、实线的条条框框,小班孩子肯定听不懂,也不想听。所以,我在讲解时尽量用活泼、贴近孩子生活的语言进行讲解,如:让正方形对折,我就说让纸的两边小脸亲一亲,孩子很快领会,都很认真地让两边纸“亲”起来。我把对折好的三角形当成小狗的小脸,请小朋友将三角尖朝下,变成小狗下巴,将两边的角往下折,变成小狗的耳朵,然后添上眼睛、鼻子。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指导下,一步一步折出了小狗,虽然有的小狗耳朵太小了,有的小狗眼睛一只上,一只下,但孩子还是很开心,因为这是他自己做的小狗,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方法
折纸讲究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如:对边折、对角折、向反面折、找中线、四个角向中间折等;还强调整齐对称,由于幼儿年龄小,当幼儿有足够的兴趣,满怀喜悦去操作时,会发现事实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折纸教学中,我将枯燥、难理解的专业术语转变为生动形象、童趣化的语言,特别适合小班幼儿,如:将“对边折”称为“脸挨脸”,“对角折”称为“头碰头”,“向中心线折”称为“关门”,“沿中心线打开”称为“开门”等。这些语言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孩子参与折纸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折纸技能和方法。
四、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体验折纸
我们在教幼儿折纸的过程中是按基本规律分块学习。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选择内容。首先选择正方形的对角折、正方形的对边折等基本方法,再学习集中一角折,以及正方形、双三角形、单菱形等基本型。由基本型完成具体的物品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步骤较少,技能较为简单。如折猫头、狗头、纸杯、钱包等只需要三四步。幼儿对折纸有一定的兴趣,手指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发展之后,再适当增加难度。稍微复杂的折法,我们把作品先折好后,让小朋友看一看、玩一玩,再动手拆一拆、折一折,看誰能够再还原。这种打破常规,先让幼儿玩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也为他们提供了亲身体验的机会,让每位幼儿都能大胆参与,而不是知难而退。
五、变化丰富多彩的形式——巩固掌握
1.适当拓展
对小班的幼儿来说,单一的折纸活动比较枯燥,不能满足幼儿创造的愿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学会折一样东西而满足,而必须鼓励幼儿发挥求异思维,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这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表现欲望,更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快乐。如在折郁金香时孩子们渐渐没有了耐心,老师鼓励孩子用剪贴的方法制作花茎,于是孩子们又热闹开了。有的制作了大花园,有的制作了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花朵。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作兴趣在活动中得到了提升。
2.材料变化
由于小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有限,教师在指导幼儿折纸时要耐心细致地教会幼儿基本的折纸方法。在儿童掌握了一定的折纸方法后,我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如报纸、广告纸、彩纸、绵纸、宣纸、包装纸等等,引导幼儿与不同材质的纸张接触,体验不同的折纸感觉,以不断增加幼儿折纸兴趣和积累折纸经验。
3.多方运用
为了巩固和提高幼儿的折纸技能,发展幼儿的智力,我们在手工角投放各种尺寸的彩纸供孩子们课余或区域活动时折叠,并且还为孩子布置一块“折纸天地”,让孩子们随时随地地把新作品展示给大家;还鼓励孩子们回家教父母折纸或者请父母教自己做游戏,一方面能巩固折纸的技能,另一方面也增进了家庭亲情。
六、开展积极有效评价——体验成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以及时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折纸活动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怎样使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吃饱吃好吃出味道”,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及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当幼儿不能顺利完成作品时,教师应首先给予鼓励和赞许,再启发和引导,如“你真棒!老师真佩服你!那你再仔细看看,后面该怎么做呢?老师相信你肯定行的!”然后再让孩子自己主动观察和思考,完成作品,还可以按情况给予适时帮助。当幼儿已经完成独立的作品,教师要首先以欣赏的语言给予充分肯定,然后再从不断创新的高度提出希望,促使再创新。
总而言之,折纸作为一种儿童游戏,深受孩子们喜爱,通过折纸活动,孩子们对折纸的兴趣更浓了,手变得更加灵巧了。幼儿能将一张普通的纸折成造型各异的物体,使幼儿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也为幼儿创设了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我认为:只要方法得当,选材适中,一定能让小班幼儿在折纸活动中学得轻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