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茹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数学教学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互动环节。师生互动是小学生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和谐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平台。
关键词:创设情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從学生的生活经验着手,创设数学教学的情境环节,为小学生数学学习营造有效的数学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一、通过故事导入,引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致
喜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数学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孩子们的这一天性,通过有趣的故事进行数学课程学习的导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让小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增强学生数学活动的参与动力,从而做好数学学习的第一环节。
例如,在教学“圆”时,教师以以下故事进行课程学习的导入:
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当时战车的轮子有不同的形状,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多边形的,也有圆形的。结果在战争中,基于战车轮子形状的不同,就导致了行驶速度的不同,圆形轮子的战车速度最快,长方形轮子的战车速度最慢,圆形轮子的战车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同学们,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圆形车轮的战车速度那么快呢?其他战车的轮子与圆形轮子不同,速度为什么会缓慢,或是很慢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呢?想知道有关圆的一些相关知识吗?
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我调动起来,积极性特高,充分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参与性特别强。故事的吸引力极强,通过故事导入,立即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
二、结合小学生的生活情境,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师都知晓,数学来自生活。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从生活中捕捉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促使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能够给孩子们一种亲近感,从而很快地将学生的思想集中到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上。为此,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从孩子们易于理解的生活问题着眼,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自主构建学生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平均数问题”一课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教师这样引导:同学们,我们学校每年都举办跳绳比赛,九月份又要举办今年的比赛了,练习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进行跳绳比赛好吗?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都想参与跳绳比赛,感受比赛的那种情境。结合课堂实际状况,男生和女生分组,各组选派2名学生进行15秒的跳绳比赛,结果男生共跳绳52下,女生共跳绳50下,老师宣布男生获胜,但是女生有些不服气。老师此时说,我也来参加好吗?学生自然高兴,帮老师数,结果老师跳了32下,最后老师把她跳的32下加在女生组,再次宣布女生获胜,这时男生立即躁动起来,不公平,不公平,老师马上引发提问:“那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呢?”学生马上进行探究,得出用平均数来解决,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程学习上来。
三、创设游戏情境,诱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致
参与游戏与听故事同是小学生的最爱,参与游戏是孩子们的共性,数学教师抓住小学生乐于参与游戏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适合课堂学习的游戏环节,诱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数学教师设计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学习环节: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和老师一起进行猜一猜的游戏,看一看我们的同学中谁最棒!而后教师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下面的内容:请你来猜一猜:( )内最大能填几?
( )×9<46 ( )×7<55 ( )×8<49
( )×6<30 ( )×5<41 ( )×6<60
孩子们参与的兴趣非常浓厚,积极性特别高,他们都能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一个简简单单的填空游戏,诱发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成功地导入新课学习,效果非常好。结果猜一猜的游戏既活跃了数学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致,加深了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真正使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起来。
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促进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能够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在互动之中汲取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质,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能力的展示,是师生间数学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谢红仔.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实质[J].教育导刊,2003(Z1).
[2]程晓樵.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J].教育评论,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