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奎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体会到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激活以学为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并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有条理地思考。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课件、微视频。
学生准备:课前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要求完成预习;圆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里面有( )个■。
(2)( )个■是■。
(3)5个■是■,即( )。
(4)1里面有( )个■。
二、探究建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谈话:小红带来了一杯果汁,玲玲和亮亮高兴极了,痛快地喝了起来。
从情境图中提问:从图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谁来说说?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他们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根据问题,你能写出算式吗?板书:■+■=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
2.探索加法算理。
(1)■+■等于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
生1:我们组采用的是“画图”的方法,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把玲玲喝的涂成红色,亮亮喝的涂成绿色,然后看看一共喝了几份。
生拿出自己提前准备的学具,边展示边汇报。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理解的:■表示5等份中的3份,■表示5等份中的1份,3份和1份合起来是4份,就是■。
生3:我们小组是结合分数的意义来想的:3个■+1个■=4个■,就是■。
师: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和交流,弄明白了这道题的算理。说简单点就是分母5不变,把1和3加起来,■+■=■。(板书)
(3)猜测:是不是所有的分数加法都是这样?
谈话:小红和小丽也高高兴兴的,看她们在干什么?(课件)
问题:她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动手操作验证后,讨论交流。
生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每块是这个西瓜的■;吃了两块,就是吃了这个西瓜的■;吃了一块,就是吃了这个西瓜的■。
生2:■+■求的是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2个■加1个■是3个■,就是■。
(4)对比观察:请大家观察这两个算式■+■=■和■+■=■,你有什么发现?(课件)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做分子。(板书)
(5)分子分母相同的类型:■+■=?
歸纳:如果算出来的得数是分子和分母相同这种情况时,我们就直接把这个分数化成1。
3.探索减法算理。
(1)大胆猜想:■-■=? ■-■=?
(2)我们已经通过实践知道了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那你猜想一下同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又是怎样的?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分享。
(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学生讨论交流。
(5)教师订正:课件演示从■里减去■的过程,并说出演示过程:2个■减去1个■,剩下1个■,也就是■。
(6)课件演示从■里减去■的过程,并说出演示过程:5个■减去2个■,剩下3个■,也就是■。
(7)观察■-■=■和■-■=■,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利用多媒体验证学生的说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做分子。
4.学生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探究被减数是1的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
(1)提问: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2)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为什么把“1”看做■?(把它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
(3)提问:具有什么特点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母相同的时候)
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重点说清楚1的转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自主练习
1.学生自己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3.完成“自主练习”第3、4、5题。
这一组题目是能力提高题,除了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外,还要求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回顾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愉快地交流自己的收获、体会。
有疑惑的学生可以在此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可以给予答疑。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 ■-■=■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做分子;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做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