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必须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担负着语文知识的积累任务,语言积累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朗读中去积累语言、学习中去积累语言、说话训练中去积累语言及运用中去积累语言这几种最佳有效的积累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教学;有效途径
一、引导学生于朗读中去积累语言
从古至今,多少有哲理的话再三强调朗读的重要性,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语文教师明白,只有积累厚实的语文知识素材,才能达到那种厚积薄发的地步,才能实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朗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而且是唯一之路。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语言积累的最佳途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去,使学生能够于朗读中去理解,于理解中朗读,熟读成诵,读出感觉,读出滋味,读出内容,最终达到朗读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价值,从而真正实现引导学生于朗读中去积累语言的效果。朗读还有一点要强调,即注重情感的再现,要指导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朗读时充分表达学生的那份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小学生在语文朗读中充分表达情感,充分感悟,激发学生的感情,自主地引导小学生于朗读中去积累语言。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语言再现了桂林山水的山美、水美,细致描写了桂林山水山的特点及水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那份情感。教学时,语文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听音乐进行朗读,可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相关美图,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形式多样的朗读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小学生在朗读之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朗读之中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景,在朗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知其意,定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把自己带入那优美的文字当中去,这样就在情感朗读之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二、引导学生于学习中去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于学习中去积累语言,可以在语文品析中进行。就是学生于欣赏文章之中的好词佳句中去感悟,去理解。深化理解,细致感悟,捕捉实质,感悟内涵,将课本中的优美语句变为自己的知识财富。
例如《长城》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一吨多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我稍作了一下修改,改成了“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如同一台手扶拖拉机那样重。那时候没有如今的运输和起重设备,就凭借着人们的力量,拖上这陡峭的山岭。”引导朗读这两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哪句好,好的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教师可指导学生从装卸吊车的体型高大、数量入手,想象朗读,品味如今起重设备的优越,感悟当时人们的辛苦。这样,小学生在课文品词、品句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扎扎实实地印在自己的大脑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引导学生于说话训练中去积累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依据本班级的实际状况,灵活把握最佳时機,有效设计多样的方式,让小学生练习说话,使他们能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能够丰富积累。
例如,阅读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我让孩子们自己找出喜欢的词语或是句子摘录在自己的积累本上,然后让孩子们反复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编织在一起,向同学介绍《别饿坏了那匹马》中那善意的谎言。学生语言表达前让学生把他们自己想要说的内容列成提纲,交流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到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于说话训练中去积累语言。
四、引导学生于运用中去积累语言
再一个积累方式就是引导学生于运用中去积累语言。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的片段,也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最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模式,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素材。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他们自己已有的语言积累,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手段。
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文中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很多,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抄写这些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造句。进行这类训练,我先让学生抄写词语,理解词语,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灵活运用。在学生练习写句时,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积累本上分类整理的词语,表达小学生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源源不断、彼此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知识,又汲取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丰富了小学生自身的语言,达到了语言的再积累。
参考文献:
[1]夏翠红.积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15(3).
[2]李千金.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