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幼娟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培养越发重视,进行美术教学与课程的应试教育无关,也不是要培养专业的画家,而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对新课改环境下通过社团等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程整合;美术教学;活动教学
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从人出生开始,就会进行涂鸦和歌舞,这就是美术的作用。”对于每一个小孩子,涂鸦都是一种可以让他们快乐的事情。但是传统的美术教学一板一眼,对孩子们的绘画基础要求比较高,如果开始教学就是素描、线条等基础造型训练,则是非常枯燥的,而且小学孩子的年龄都不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不长,如果让他们总是重复练习一件事,他们往往会觉得乏味,甚至厌烦美术课,丧失学习的兴趣。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实际的学习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采用社团活动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教学。美术教学,让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增加情景互现、增强情感体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学习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内化于心,打开他们的思维和创意。
一、美术课整合社团活动的意义
在当前社会科学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行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目的是要培养学生鉴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社团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将美术课程与社团活动整合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美术课中整合社团活动则是通过引领学生进行每一个美术活动,让学生亲身去观察、去体验、去尝试,通过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可以让他们主动去学习知识内容,实际去体验生活中的美术文化,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美术课堂中如何整合社团活动
1.教师改变课堂意识,走出束缚
很多老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时,总是一板一眼地强调构图方式、色彩搭配理论等一些固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这种固定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忽视了美术的教育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等其他的作用,不仅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也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被限制。所以首先教师要改变一人霸占课堂的意识,用各种办法,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教师则作为引导者。
2.学生改变上课地点,走出教室
艺术来源于生活,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维和创意的黄金时期,他们有足够的想象力,所以不能让固化的书本内容限制了他们的想法,而应该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走进展馆(美术馆、麦秆非遗基地、方增先碑刻院),让他们真正从生活中去观察花的形状、水的颜色、大师的意韵,然后自己去临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在临摹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线条手感,加深了他们的绘画基础,而且通过生活中的临摹,学生的观察力也在不断增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画在教师的引导修改下逐渐成形,逐渐丰满,让他们在引导过程中学习到绘画的技巧和表现方法。
3.定期展示社团成果,走向展览
学校的少儿美术院作为社团成果展示的阵地,是一个极好的平台。
通过社团,组织一些如美术比赛等展示类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能够有所展现,教师也可以通过他们的展现来掌握学生实际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展示学生也可以从其他学生的画中学习到更多的技巧,有利于取长补短,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示,当他们发现自己的绘画得到其他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肯定,那种自豪和满足是无法言表的,让学生从自己的绘画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这样自信的情绪对其他的文化课学习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及时进行活动总结,提高层次
对每一次的活动进行记录和評价,但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不能以简单的分数来定,每一个学生都要找到他们的长处进行讲解,再提出不足加以引导。在整个总结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提高的方面和展现美的方面更加重视。根据每次社团活动,建立活动档案,以此作为评价和之后教学参考的指标。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社团活动的步步推进,让学生能在这些活动中学会观察、懂得记忆、拥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创造的过程,只有不断探究、不断创造,才能将儿童的艺术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陈菲菲.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活动课的探索与实施[J].南方论刊,2006(7):66-67.
[2]李晓庆.“诚善·校本课程”美术社团活动教学反思[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6):150.
[3]刘建文,张馨雨.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课外活动[J].新课程(综合版),2013(3):95.
[4]梅和菊.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的组织策略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