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闳嵋
摘 要:21世纪,德育逐渐成为全世界教育关注的重点与难点。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品德与社会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知识和国情教育,并锻炼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加强小学德育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使品德教育有了载体,使社会知识有了灵魂,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体验道德教育,在感悟中发展完善人格和品性。
关键词:道德教育;人格;品性;社会实践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品德与社会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知识和国情教育,并锻炼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加强小学德育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使品德教育有了载体,使社会知识有了灵魂。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体验道德教育,在感悟中发展完善人格和品性呢?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體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指由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悟和意识。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解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领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它使学生不仅能在探究体验活动中去理解、感悟、发展知识和规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有部分家长教育子女采用放纵、专制、溺爱的方式,使学生成为家庭的小皇帝。这些不协调的家庭教育氛围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为了避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效果相抵消,使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我结合《我与家庭》教学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同学调查家庭成员及其经济基础;和父母上一天班;结合双休日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培养学生学做简单的买菜、做饭、打扫房间等家务,然后让学生把当家长的体会写出来,从学生的体会中看到了学生体验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在家里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活了,减轻了父母的负担,更加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理能力。
二、在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爱学校、爱集体的情感
亲历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亲自经历和感悟。
《画画我们的学校》一课,为了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认识和热爱自己的学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生活的角度切入,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学生会沉浸在自己平时对学校生活的体验之中。在课堂上,由学生活动参与展现出来,就是他们很熟悉的正在进行的学校生活。由于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很熟悉、很有意义的生活,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很高,所表达的也是他们自己对学校由衷的情感。在训练学生画学校简单平面图的技能时,实现了他们参与生活的成就感,深化了学生对学校的情感,而且,学习以学生主体参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合作的愉悦,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受到了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教育。
三、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体验是人生长的粮食,生存的基础。体验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感悟。
例如,教学《环境保护》一课,有关环境污染问题,学习中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感受出发,认识有关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我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事物、去体验生活。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辽河水被污染,新建城市公共设施被损坏,贴满非法小广告,城区漂浮的白色垃圾污染以及汽车排放的尾气严重污染我们生存的环境。这些事实告诉我们环境保护要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儿童做起。通过体验活动,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他们自发建立起护绿环保小队,在学校爱护花草树木,参与学校的绿化管理工作;在社会,学生以保持卫生、美化环境为己任,利用双休日到街道社区打扫卫生,捡白色垃圾,清洗楼道内非法的广告纸,学生的意志在活动中得到磨砺,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了奉献精神。
总之,通过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注重创设学习情境,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活动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