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错误》二题

2017-07-03 03:36张怡春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妇探亲过客

张怡春

一、《错误》是征人(军人)回乡探亲诗。

读了孙绍振先生《不是“归人”,更是归人——读郑愁予〈错误〉》(见《语文建设》2016年第8期)一文,受益良多。孙先生深刻地分析了郑愁予先生《错误》一诗在突破“古典诗歌闺怨的母题”上所做出的贡献,指出“郑愁予把母亲在抗战期间倚门望父归来的记忆转化为现代诗,经历了精致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可以分析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将记忆纳入古典江南意象;二是以现代性的想象把春色转化为反春色;三是营造了女士的无声的心境(寂寞之城);四是独创了青石街道意象;五是以江南罕见的马蹄达达的听觉效果为贯穿首尾的意脉的高潮,提示女士心理在瞬间从兴奋到失落;六是赋予‘不是归人的‘过客以欲归尚未能归之人的内涵;七是‘美丽的错误运用了矛盾修辞法,不但是情感意脉的,而且是语言精致的双重亮点”,胜意迭出,美不胜收。

不过,我以为,与其说《错误》是闺怨思妇诗,还不如说是征人(军人)回乡探亲诗。

1.诗以“我”的视角来写,“我”为主角,而“我”的身份是征人(军人)。

显然,诗是以“我”的视角来写的,“我”为主角。骑马回江南的“我”,正如孙先生所说的那样,“这个男性不是江南游子或者荡子,而是一个军人,一个策马而来的骑士”。也就是说,诗尽管不是“我”这个军人写的,但作者郑愁予是以军人“我”的视角来写的,实质相当于是替回乡探亲的军人“我”“立言”。

2.从征人(军人)视角来理解这首诗,更易于弄清楚诗中“我”与“你”的关系,中间写“你”的那5句诗,也才更好理解。

《错误》写了什么呢?它是说,离家很长时间之后,征人(军人)我骑马回江南探亲,途中想象家中的妻子對自己的忠贞以及她久盼夫归而不得的极其孤寂之苦。中间5句有关“你”的诗句是征人我的想象,在我的想象里,妻子盼我归来简直到了绝望的境地,“东风不来……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在妻的心里,我就是一切,日思夜盼我能归家,然而跫音听遍总不是,“妆楼望,误几回”(柳永《八声甘州》),一春又一春,无数失望之后,妻把自己彻底封闭了起来,“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对外界的一切几近麻木。尽管如此,我坚信,我今天达达的马蹄声一定会让你心花怒放。然而这也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而已,因为“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短暂相聚又将别离,怪只怪这可恶的战争……在这里,“你”“我”是有紧密关系的,“你”是“我”的“你”,“我”是“你”的归人。而如果不从征人(军人)视角来理解,“我”与“你”就成了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中间写“你”的那5句诗也就没有了着落。

3.“我”“你”位置互换也证明《错误》是征人(军人)回乡探亲诗。

我们不妨将诗中的“我”“你”位置互换,“我”“你”位置互换前后,诗的视角、口吻迥异。互换前,诗是征人(军人)视角、征人(军人)口吻,主角是征人(军人)。而互换后,诗则成了思妇视角、思妇口吻,主角也变成了思妇。互换后的诗是说,思妇我日思夜盼丈夫回家,多次失望后我本已心灰意冷,哪怕春天到了我也懒得去揭春帷。今天又听到了青石路上达达的马蹄声,我本来是再也不想去关注的了,但鬼使神差,我忍不住还是听了。我听到马蹄声近了,近了……之后又远了,远了,原来你到底依然还不是我的归人,依然还只是个过客……你看,这不就很好地说明,这互换后的诗才是思妇诗吗?而如果我们把《错误》看成思妇诗,那不就否认了“我”“你”位置互换前后的区别了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错误》抒发的是征人(军人)对妻子的愧疚之情。

1.不宜将诗中的“过客”理解成平常意义上的路人、陌生人。

其实,“过客”在这里是比附,实质上是说,我这次回乡探亲时间不长,小聚即去,相对于妻子的愿望来说,真的像个“过客”一样。所以就说,“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也就是我这次回乡探亲被视为“美丽的错误”的内涵。如果把“过客”理解成路人、陌生人,那么“我”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又如何能与深锁屋宇的“你”发生关系?如何又能知道深锁屋宇的“你”的生活与心境?怎知“你”一定在等归人?怎知“你”一定在意我的达达的马蹄声?……

2.这“美丽的错误”正是我的愧疚之处。

我与你感情笃厚,出门既久,坚信你对我的忠贞,如今我急切地走在这回乡探亲路上,情不自禁地想象你平时是如何地思念我,是如何地苦了自己,多次盼我回家而不得后,你失望地将自己关在了屋内,“春帷不揭”,你早已“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而今我终于可以回乡探亲了,我达达的马蹄声一定会让你惊喜。然而,这还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短暂相聚就将别离。何谓“美丽的错误”?美丽者,我们终于可以相聚了;错误者,相聚时间实在太短,根本不是你所盼望的长相守,我还得走,相对于你的愿望来说,我简直就是个匆匆的过客。我当然知道,你的愿望是,我归家就不再走,像平常人那样,能过上平静的生活。然而,你的这点再平常不过的要求竟成了奢望,我真的做不到,我实在愧疚啊!但这“错误”不是我造成的,也不是我愿意造成的,这该死的战争!……只要细味“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个“美丽的错误”,我们不难体会“我”的几多无奈,几多愧疚。

3.全诗的情绪有起有伏,有喜悦,有急切,有思念,更有愧疚,开征人(军人)回乡探亲诗的又一境界。

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杜甫的《无家别》,征人(军人)回乡探亲诗抒发的多是对家人的思念,对战争的憎恶。郑愁予的《错误》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诗除了对家人的思念、对战争的憎恶外,更有不能与家人长相守的愧疚。整首诗的情绪,有能暂时回乡探亲的喜悦和急切,有深沉的思念,(想象妻子对自己的思念,这种主客对写法,其实也是在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更有相聚即别离的愧疚,有起有伏,感人至深。

猜你喜欢
思妇探亲过客
服刑人员离监探亲逐步实现制度化常态化
苏轼和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比
同一叙事模式下的不同意蕴
南京·碎影
过客
过客
少小离家老大回
过客
老队长进城“探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