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野下的武冈丝弦

2017-07-01 19:58:22刘叶波
关键词:丝弦武冈邵阳

○刘叶波

(邵阳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武冈丝弦

○刘叶波

(邵阳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武冈丝弦是武陵山片区多元音乐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支,是湖南四大丝弦之一,它以元杂剧、昆曲为底,又以小令、江南丝竹为蕴,吸收武冈、湘西南一带的民歌、小调、说唱音乐而成。文章从生态美学的视角研究武冈丝弦,一是想唤起人们利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武冈丝弦,并发掘其更丰富、更新的内涵和价值,二是唤醒人们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热情,认识到自然生态与本地音乐文化生态的紧密联系,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生态美学; 武冈丝弦; 武陵山片区

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下,生态美学这一学科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我国著名学者曾繁仁教授曾说:“生态美学实际上是一种在新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有关人类的崭新的存在观,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是一种新时代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一种‘一种绿色的人生’。”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生态美学研究的视角是人类生态系统中人与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构成的审美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过程,其核心是人与生态环境达到动态平衡的统一。事实上,这两种观点大同小异。现如今,生态美学不断被丰富和完善,“生”是“大道生生”,“态”为“大化流行”,生态美学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一气贯通的和谐式美学观。在某种角度上来说,武冈丝弦即是武冈人民与武冈当地生态环境构成的一种和谐、平衡的审美关系。

武冈隶属于武陵山片区,武冈丝弦是一种民间曲艺,是邵阳民间曲艺艺术的主要曲种,也是极富盛名的湖南四大丝弦之一,它植根于其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呈现出生态和谐的内涵。武冈丝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具象事务,它的音乐和形式和其他传统事务一样,具有生态性、活态性、传承性和流变性。尤其是该曲种独特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独特的生态性。武冈丝弦的源流、发展、艺术特征及伴奏乐器,无不体现该曲种别具一格的生态性。

一、武冈丝弦源流及其发展所呈现的生态美

武冈丝弦产生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演唱历史。它是在元杂剧、南曲、小令、江南丝竹音乐的基础上,经朱王府的乐师、歌妓吸收武冈、邵阳一带的民歌、小调加工而成的。主要流传于以武冈为中心的邵阳、隆回、洞口、城步等地。据《武冈州志》记载,明永乐22年(公元1424年),朱元璋第十八子珉王朱楩被徙至武冈,据民间传说,珉王朱楩骄侈风流,好声色犬马,喜时曲小令,丝竹之音。《武冈州志·珉蕃传》有载:“王喜丝弦,常歌于庭。”他迁徙武冈时,携带了一批杂剧艺人和女乐歌妓,到武冈后,修建王宫,派人至江浙苏杭广采女乐歌伶,以至武冈城中的“歌舞百戏,通宵达旦”。正是因为这种跨省的交流,江西民歌《斑鸠调》便成为了武冈丝弦的《悄悄话》,戈阳腔也运用在武冈丝弦《王昭君》和《浪淘沙》中。

最开始丝弦音乐先为官府专有,后来随着苏杭江浙一带时曲小调、瓦舍艺术、江南丝竹、杂剧的大量传入,到明代中叶,各种民间说唱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艺术逐渐由宫庭、达官贵人的庭院走向民间,与当地的山歌、小调俚语、田歌、情歌、巫歌、傩舞相结合,产生了丝弦、小调、讲白话、地花鼓、讲对谕、霸王鞭、送春牛等民间曲艺艺术。最早的丝弦曲有《杨柳青》《夜落金钱》《银钮丝》《闹五更》等,以致于明末诗人郑之元有诗云:“弦声繁,管声急,江城花气冲云尘……莺声柳外连城邑,丝竹管弦渺乡里。”在明末清初,丝弦在武冈和邵阳一带已经十分流行。当时宝庆收集编印的民间俗曲总集已有多种,尤以乾隆初年刻本《丝弦小曲》、乾隆九年刻本《万花小曲》等最为有名。到了清末,由于天灾、战争频发,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歌妓也纷纷避难到武冈,为武冈丝弦的丰富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到现代,由于文化的大融合,加之武冈的特殊地理位置,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百艺云集,武冈人又特别喜欢丝弦,这为丝弦在武冈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沉淀,尤其是武冈丝弦所处的生态环境,武冈丝弦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曲调优美,柔腻,委婉,唱腔婉转,既有江浙吴音软语的遗风,又有宫廷音乐的雍容大气,既受达官贵人的钟爱,又受农夫走卒的喜爱,武冈丝弦独具风貌,雅俗共赏,故有“仙乐”之美誉。

二、武冈丝弦艺术内容所呈现的生态美

武冈丝弦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牌子丝弦,一类是小调丝弦。武冈丝弦曲调内容很大一部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态美。如牌子丝弦中《大四景》:春色佳,日融和,暖气喧,万紫千红景无边,花开三月天。娇叶嫩如鲜,草萌芽桃红似火柳如烟,侍女王孙戏耍秋千,暗相猜。愁锁两眉间,玉美人沉醉倒在杏花天,蝴蝶穿花它把两翅展,清明上景园。和风吹牡丹,玉美人沉醉倒在杏花天……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的纯生态的唯美画面:日和,叶嫩,桃红,柳绿……将大自然的生态美描绘得活灵活现。所处的自然环境给了人们美好的生态环境,也给了人们创作的源泉与灵感,人们同时也赋予了生态环境新的美学意蕴。另外一首经典的牌子丝弦《摘葡萄》展示的则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融洽的生态美关系图,歌词大意:姐儿哎爱吃酸葡萄,葡萄架儿搭搭得高。叫丫环,搭起凳凳摘葡萄,那葡萄,青枝绿叶绿叶青志一爪一串往下吊。左手攀树梢,喃哎右手摘葡萄……谱例片段如下:

该曲描述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丫环们陪同一位端庄典雅的小姐去花园摘葡萄的场景,曲调简约优美,词曲配合完整,歌中有景,景中有情,声情并茂。歌词描述了葡萄枝叶繁茂、果实累累的生动景象,旋律轻快优美,词与曲的结合亦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让听者有一种强烈的唯美的自然生态画面感。见以下谱例片段:

又如牌子丝弦《杨柳青》:“对门有棵杨柳树儿衣得儿哟,风吹杨柳点点花儿枝枝花儿香那衣得哟,慢慢子飘过来呀,杨呀杨柳青杨柳青呀衣得哟慢慢子飘过来呀杨柳青。”唱词将杨柳树、杨柳枝、杨柳花、杨柳香一一唱来,唱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表现出人们在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生态美的同时享受着自由舒适的美好生活,在这种生态情景中,人与自然达到了一个和谐唯美的境界,景与歌相得益彰。《杨柳青》部分谱例如下:

小调丝弦武冈丝弦唱词的表现内容歌颂了当时普通老百姓对大自然生态美的无限热爱和反映了对当时生活的一种美好追求。如《采茶歌》“谷雨采茶茶发芽哎,满山茶叶杜鹃花儿开,开红呀花呀开红呀花”,生动形象的言语记录了人们欢快采茶、喜笑颜开的生活画面。

《十月采花》:正月采花无花采,二月花儿正当开,三月桃花红似火,四月蔷薇傍墙开。五月石榴露银牙,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菱角飘水面,八月风吹桂花香,九月菊花家家有,十月芙蓉对牡丹,十一月寒冷无花采,十二月腊梅对雪开。诗一般的唱词将大自然的原始美、生态美刻画得淋漓尽致,对此美景,油然而生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的确,自然环境为民歌戏曲的自然生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人与环境自由对生,人在画中游,诗歌也就自然而生了。武冈丝弦的 “生态性”“生活性”和“生命性”也就跃然而在曲中了。

三、武冈丝弦伴奏乐器所呈现的生态美

武冈丝弦音调优雅、音色清亮、唱腔舒展。伴奏的主要乐器有琵琶、扬琴、三弦、大筒、云板、月琴、板架等,很少用到打击类乐器。武冈丝弦以传统的五声调式为主,又以商、羽调居多,有“移宫”“犯调”等调式变化,常采用短暂转调和离调手法及同音重复和音型反复,使音乐形象更为丰富与优美,同时还吸收戏曲音乐高、昆腔的“范”“带”手法,产生出一些新的曲牌,使其音乐向高、昆腔结构形式发展。因其产生的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武冈丝弦的主要伴奏乐器,如琵琶、扬琴、三弦等,主要的制作材料也来自人们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琵琶由红木、梨木、梧桐木、紫檀木等制作而成,扬琴大多由色木、桦木或榆木等制作而成,三弦由黑檀木、红木、樟木、云香木等制作而成,大筒由红木、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等制作而成。红木、梨木、梧桐木、紫檀木、樟木等天然材料,质地好,密度高,生长期较长,较适合做乐器,做出来的乐器音质好,手感好,美观,经久耐用,所以才有了品质优良的乐器,也才有了优美动听的音乐。的确,武冈丝弦中经常用到的伴奏乐器琵琶、扬琴、月琴,主要材料皆来自于武冈当地的纯天然纯生态的木材,以前爱乐的人们很会就地取材,择优选材,聪慧的爱乐者正是有选择性地利用这些天然原始的制作材料,才制作出了实用精美的乐器,才弹奏出清脆嘹亮、悦耳动听且又深受人民喜爱的武冈丝弦。

四、结语

武冈丝弦生发于武冈、洞口、新宁等地的自然风光中,在本地山歌、小调、戏曲、说唱音乐的基础上,又受戏台、公馆、寺庙、大街小巷等生态场域的影响,形成了它独特的魅力。武冈丝弦体现出追求自然、和谐、自由、诗意的意蕴,已然上升到了“美生”的境界,成为湖南丝弦生态艺术的典范。它是武冈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积累演化、创作,并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态音乐文化,亦是武冈当地人用以传承本地历史、民族音乐文化、风土人情、生态审美意识的方式,全面生动而又形象地体现了武冈这一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1]邓星艾,刘虎云.武冈丝弦[M].武冈:武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2.

[2]湖南省文化局音乐工作组编.湖南丝弦音乐[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5.

[3]湖南省文化厅编.湖南艺术(邵阳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4]刘大坚.湖南武冈丝弦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J].艺术评鉴,2016,(3):79-81.

[5]金鹃飞,谢晓芳.试谈广西三江侗族婚俗歌曲[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96-102.

AStudyofSixianMusicinWugangfromthePerspectiveofEcologicalAesthetics

LIU Yebo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 China)

Wugang Sixian is a very unique form of music rooted in the multi-musical culture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As one of the four major types of sixian music in Hunan, it has been developed fromYuan dramas, Kun Operas, short lyrics and Jiangnan Sizhu music by taking in the elements of folk songs, ditties and telling and singing music in the region of Wugang and the southwest of Hunan. This paper examines Wugang Sixi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 order to get a renewed understanding of this music and tap into its value from a novel perspective so as to awaken the public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ultural ecology in local music. The paper aim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aesthetics; Wugang Sixian; Wuling Mountain area

2017-04-14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生态美学视野下的武陵山片区音乐文化调查研究”(15YBX054);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生态观视域下的武冈丝弦研究”(17C1457)

刘叶波(1978—),女,湖南武冈人,邵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

G632.39

A

1672—1012(2017)03—0113—04

猜你喜欢
丝弦武冈邵阳
一丝传一弦
武冈: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力量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
武冈曾名都梁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南国冬日暖总闻丝弦声
岭南音乐(2020年6期)2021-01-20 03:00:26
单圈图的增强型Zagreb指数的下界
九江丝弦锣鼓
心声歌刊(2020年2期)2020-06-16 03:37:28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河北深州西辛庄村:“老丝弦”焕新生
农民文摘(2018年11期)2018-11-16 05: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