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亮
摘 要:小学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实施研究,使师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足球文化,学习足球技能,并将足球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正确、科学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实施
当前,我国校园足球活动课程化的发展趋势,伴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及《教育部等6个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公布,校园足球改革迈出了基础性的一步,学校体育改革也明确了突破的方向。我校于2016年5月成功申报《“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实施研究》为金坛区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谈谈对小学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实施之我见。
一、领导重视,保障安全
领导重视,保障安全是小学“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
1.成立机构
我们学校专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行政为副组长、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为组员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
2.保障安全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制订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措施,我校配备了足够的应急人员、必备器械和药品,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全方位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使全体师生牢固树立“防患险于事故,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足球运动员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水平。尽可能为全体运动员购买保险,外出比赛找有资质的企业提供车辆,尽量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二、确立“快乐体育,健康成长”的指导思想
小学“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实施研究,首先应该确立“快乐体育、健康成长”的教育指导思想,让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会足球技能。在学习技能中追求快乐,在快乐活动中成长。我们课题组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用游戏等教学形式使学生熟悉球性,学习一些基本的技术,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锻炼身体,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把孩子们从网吧、游戏室吸引到足球场上。以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校体育活动,营造校园足球氛围,提升学校特色文化,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注重过程,不断改进
小学“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实施研究,以“快乐体育、健康成长”为指导思想。校园足球的广义是指在校园里开展的一切足球活动,包括足球课、足球训练、足球比赛、足球文化体验等活动。我校是以每周每个班开设一节足球课为教材为依托为核心,通过小学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实施研究,使师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足球文化,学习足球技能,并将足球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正确、科学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课程设置
以每周每个班开设一节足球课为教材为依托,开发适合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喜欢的校园足球活动项目;以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形成我校校园足球教材的框架,对教材进行筛选、重组和调整,开发一套可行且适合我校学生校园足球运动的校本特色教材;以足球运动为主体、以足球游戏为手段,建构游戏体系,把欢乐的元素植入足球运动中,引导学生体验足球运动,激发少年儿童对足球的兴趣,加快足球运动推广普及;最后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制订好每个足球水平学段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足球兴趣。
2.氛围布置
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可以出版校园足球活动宣传栏,或指导绘画、书法,或收集校园足球文化相关资料、宣传报道;其次可定期评选校园“足球小将”等;第三,可以在校园适当的地方建设足球训练区、“足球乐园”等。
3.队伍建设
聘请专业的足球教师或校外足球教练,力争做到配备专职足球教师、教练。加大教师专业化建设力度,积极组织足球教师或教练参加专业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提升技术水平。
4.夯实活动
(1)“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实施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以足球运动为主题,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趣味活动和足球交流活动。
(2)每年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一次四~六年级的校园足球比赛,每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一~三年级的足球兴趣运动会,并评选校园“足球小将”“足球新星”等。
(3)建立学校与家长沟通平台,获得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推动足球活动的全面开展。
(4)积极参加每年7月份金坛区暑期小學生足球比赛,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足球,加深校与校之间的联系,建立足球互助交流校,携手进步、共同成长。
(5)推选有足球特长的教师,组建学生足球队,定期组织训练,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有关比赛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足球技能水平。
四、总结提升,形成体系
通过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研究,形成课题论文及经验总结,形成课题报告,汇编成《校园足球特色课程成果汇编集》,开发学校《足球校本特色课程教材》。“校园足球”校本特色的实施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校园足球运动,最终自觉参加足球运动。
参考文献:
王鹏飞,李吉慧.浅谈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S2).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