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惠勇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而诸如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却有很大的差别,且这些因素是造成学生素质的主要原因。当前,数学的特点是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论从事哪一类活动,兴趣是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并以学习结果为诱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体会收获的快乐。在本文中,笔者就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出几点陋见。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126
一、数学教学中如何强化兴趣的培养
无论从事哪一类活动,兴趣是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并以学习结果为诱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体会收获的快乐。
1. 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学习意识的认识,增强他们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兴趣与其理想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精心备课,循循善诱、引导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一步由兴趣、乐趣发展到志趣。
2.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应破除教师中心论,“以学论教”,把“教”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学”的自学性和积极性发挥出来;“教”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可通过学生提疑、教师启疑、师生析疑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直接兴趣。绝不能“重教轻学”,要废除不注意启发、引导、注入式的传授知识的方法。
如:初学立体几何,可以通过提问以下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观念,如问:要使4棵树的距离两两相等,应怎么栽?由于学生的思考范围局限于平面几何,难以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扩展思维,画出一个四面体,讲解栽法;可一棵树栽在山顶,另三棵树栽在山脚,以此引进学习立体几何的方法和意义。学生感到很有兴趣,这是一种“设疑”“点拨”“激发兴趣”,促使产生求知欲的教学过程。
数学兴趣的激发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组织数学游戏竞赛”“小课题研讨”等多种活动来取得。
3. 热爱学生,重视发现,诱导学习兴趣
由于人的兴趣品质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兴趣,又要重视后进生的兴趣。一名优生,如果我们放松了对他们的兴趣与要求也可能成为差生;而任何一名后进生也都有积极进步的一面,只要我们施教得法,重视去抓住他们一闪而过的种种可贵“思想火花”,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那么他们的积极向上发展的因素也会逐渐增多而飞快进步。
另外,男、女生的智力也是差不多的,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差别较大,实践表明,培养女生的学习兴趣应以表扬、鼓励和鞭策为主。如:对女生可列举以往事业上作出突出的贡献等范例,以增强她们学习的自信心。还应注意课堂教学要及时运用反馈和调节原则,培养她们兴趣的稳定性;要结合情感教学使他们的学习精神饱满、心情愉快。
二、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常常为学生不爱学数学而困扰、忧虑。怎样才能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呢?笔者认为,兴趣是学好每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兴趣的桥梁,努力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 在课堂中,不断地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发现的欢乐
布鲁纳提倡用“发现法”来学习,他认为学习的方法是“发现”,或者是探索。他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未知晓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包括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法”的基本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创造能力。学生能力的形式和发展是在教师的严格要求和耐心诱导下,坚持反复思考而得到方法的,当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后,必将大大促进其他各种能力的发展。这不但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而且还改变了课堂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的状况。也就是说在尽力把教学过程、并对学生的“发现成果”做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享受发现的欢乐,从而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不单要注重“教法”的改革,而且还要对“学法”的研究,研究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用什么方法学习更有效。一个学生是否愿意运用大脑,主要动力源是在内部。我们应多采用鼓励的手段,可以从外部去激发个人参与数学思考活动的动机,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价值,确信自己具有一定的思维活动的能力,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本身所蕴涵的“挑战”乐趣,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主动动脑,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的欢乐,激起他们更加强烈的学习兴趣。
2. 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师生心理交往、感情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良好的課堂气氛下,学生感情上不会感到过分紧张、惧怕、担心,而且是感到轻松、愉快、心情舒畅,认为学习并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学生的学习思维也会特别有成效。
何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呢?笔者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有三:一是气氛和谐,二是课堂活跃,三是学生积极练习。气氛和谐,是指教师讲课时态度和蔼可亲,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气氛愉悦轻松,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关键在与教师把握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千万不可对学生的错误观点给予严厉批评,或对学生的见解置之不理,从而破坏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活跃是气氛和谐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教师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于引导、点拨,唤起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单调、枯燥的重复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和乏味。因此,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包括采用幻灯、录像等多媒体教学,以及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行之有效的。
3. 优化主体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自练、自启发思维的教学。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能,优化主体活动,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教法上,我们采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采取练一练、比一比、测一测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有新意、有变化、有趣味。
强化自练意识、发展主体能力。自练是学生以课外练习为主,有目的地进行某一知识点的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采取“放”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自主练习,并自我评价。通过各种思维形式和措施,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坚毅、勇敢、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良好品质。
强化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向学生传授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利于自我评价。教师也应明确提出数学的“得分意识”和速度与正确率并重的“应试能力”,以向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定量依据。
建立“自学、自练、自评”的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学生内化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然后教师再做“点睛”式讲解示范再引导学生尝试练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 因材施教地进行竞争意识培养
数学课中教师能合理运用各种教具、教学手段,组织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重视培养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教学也应有较强的实用性、计划性和娱乐性。在积极渗透竞争意识的培养中,使学生在开展自我竞争与他人竞争的同时真正理解竞争的根本在于超越自我。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我培养的能力,并能转化成一种有型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应看到,上述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方法,其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本人的自我愿望和努力程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他们这种愿望和努力,同时引导他们正确分析问题,找出竞争成败的原因,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中,既要有和风细雨般的讲道理,循循善诱,又需要润物无声式的潜在影响;既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为主,又要对不好的见解进行恰当的评价,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思维教育。
5. 让学生感受數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若能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美,特别是若能用数学美来解答数学问题,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数学中的美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对称均衡的数学图案设计,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是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美的享受,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它们让我们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美好。很多的对称图形是前人或现在的人们创造出来的,其中的精品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图形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使我们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得到了提高,还使我们多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一些题目,从对称的角度去思考,可以使问题得到巧妙的解答。
总之,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实际上,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观点、内容和方法。以上的认识只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积累、总结得出的点滴体会。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惠阳良井中学 5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