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芳+付霞丽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清创时间与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率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与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开放性骨折病历124份为研究样本,按清创时间不同分为G1组(骨折损伤后6 h以内)、G2组(骨折损伤后6~12 h)、G3组(骨折损伤后12~24 h)、G4组(骨折损伤后24~48 h),回顾性分析四组清创术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四组创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分析清创时间与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率的相关性。结果:G1组清创术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与G2组、G3组、G4组比较显著较短(P<0.05);G1组创口感染率6.4%、并发症发生率9.7%显著低于G2组、G3组、G4组(P<0.05);清创时间与创口感染率呈正相关(r=0.751,P<0.05)。结论:彻底清创是预防与治疗开放性骨折感染的关键举措,应尽量在骨折损伤后6 h内进行清创术,降低创口感染率。
【关键词】 清创术; 开放性骨折; 感染; 相关性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7.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7-0124-02
开放性骨折为临床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创伤中污染的创口易引起感染,延长患者治疗时间,阻碍肢体功能恢复,因此早期干预可能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积极意义[1]。田辉等[2]的研究结果显示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受年龄、就诊时间、治疗方式等多因素影响,也有学者对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创前后伤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鉴定发现及时清创能明显减少创面病原菌[3],因此清创时间可能与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率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开放性骨折病历124例,探讨清创时间与创口感染率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开放性骨折病历124份为研究样本,符合开放性骨折诊断标准,意识清晰,可正常交流。排除骨折后无明显骨折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破裂,且未达清创术标准者。按照清创时间不同分为清创时间不同分为G1组(骨折损伤后6 h以内)、G2组(骨折损伤后6~12 h)、G3组(骨折损伤后12~24 h)、
G4组(骨折损伤后24~48 h),各组均31例,其中G1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35~68岁,平均(42.54±4.34)岁;anderson-Gustilo分型Ⅰ型9例,Ⅱ型12例,Ⅲ型10例;G2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36~67岁,平均(43.14±4.32)岁;anderson-Gustilo分型Ⅰ型10例,Ⅱ型12例,Ⅲ型9例;G3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33~68岁,平均(44.14±4.30)岁;anderson-Gustilo分型Ⅰ型10例,Ⅱ型9例,Ⅲ型12例;G4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35~68岁,平均(42.54±4.34)岁;anderson-Gustilo分型Ⅰ型12例,Ⅱ型9例,Ⅲ型10例,四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记录及统计,比较四组清创术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等围术期指标,观察四组术后创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回顾性分析清创时间与创口感染率的相关性。
1.3 骨折创口感染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4]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分析与比较
G1组患者的清创术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显著短于G2组、G3组、G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2组比较,G3组、G4组清创术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显著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组、G4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四组患者创口感染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G1组创口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G2组、G3组、G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患者的以上两项指标与G3和G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清创时间与创口感染率的相关性分析
清创时间与创口感染率呈正相关(r=0.751,P<0.05)。
3 讨论
开放性骨折为骨折时伴覆盖骨折部位皮肤、皮下软组织、肌肉、神经和血管的损伤,使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它是创伤骨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导致该病的常见原因为高坠伤、车祸伤及运动伤等[5-6]。近年来随机械在交通运输及工程建设中应用增多,地震、战争、恐怖袭击等群体性灾害事件频繁发生,开放性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骨与软组织的损伤愈合效果受机体内环境及外界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对细菌繁殖的抵抗力较弱,易出现感染及术后不良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因此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既需要保证骨折的愈合,也要预防伤口感染。临床研究发现,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并辅以相应的预后改善措施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有效疗法。在临床工作中,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彻底清创、骨折固定、伤口闭合、抗菌素的应用等几个方面。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骨折固定及伤口闭合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以有效对患者的患处进行固定和闭合。彻底清创是预防与控制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基础措施,对患处进行清创的目的是,对创口进行清洗消毒,清除异物,切除创缘,剔除坏死组织和无活性的组织,使创口清洁以预防创口感染,且为二期手术提供条件[8]。及早彻底清创是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的关键,因此探讨清创的最佳时间是降低感染率,提高预后水平的主要方法[9-11]。
本研究对不同清创时间与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G1组清创术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5.23±2.15)min、(1.05±0.87)个月、(16.32±2.86)d,与G2组、G3组、G4组相比时间显著较短,且G1组的术后创口感染(6.4%)及并发症发生率(9.7 %)与G2组、G3组、G4组相比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G2组、G3组各围术期指标较G4组有明显优势,但G2组、G3组术后创口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与G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结果显示,清创时间与创口感染率呈正相关(r=0.751,P<0.05)。提示早期進行清创处理对缩短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创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术后感染与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尤其骨折损伤后6 h内为黄金清创时间,早期进行清洗、创口消毒、切除创缘、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可为二期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综上,清创时间与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率呈正相关,骨折损伤后6 h内为最佳清创时间,在允许条件下,骨折患者应尽快就诊,外科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最佳清创时间和清创彻底性的认识,把握清创时间,尽快为患者行彻底清创治疗,以降低开放性骨折的创口感染率。
参考文献
[1]汪珏,郑林峰,朱郎萍,等.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临床特点及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5592-5594.
[2]田辉,何磊,李龙鹤,等.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7):4317-4318.
[3]莫基浩,李少侠,尚秋美,等.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创前后创面病原学培养及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10):588-591,59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5]韩小松,向柄彦,陈炎城,等.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21-3522.
[6]李筱轶,秦瑾,冯忠军,等.开放性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6):773-774.
[7]马翔宇,王东.开放性骨折修复:创面感染、植入物选择及预后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6):4258-4264.
[8]李筱轶,孔明,冯忠军,等.清创术对预防开放性骨折感染的重要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1626.
[9]柳申鹏,万广,梁秋冬,等.外固定架结合泡沫敷料覆盖负压引流修复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4):7157-7161.
[10]李菊仙.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6):572-574.
[11]栗向东.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体防治开放性骨折骨缺损感染的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2):7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