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规定了高中生学段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凸显了语文阅读尤其是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读法
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和探究文本的思维过程。它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学科。而语文课外阅读则既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课堂阅读的延续和进一步拓展,这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别林斯基的“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积谷千石,不如教子读书”等等说明了重视阅读是整个人类共同的认识,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在今天经济快速发展、人文精神缺失的情况下,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养和语言感悟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读书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修养身心,提高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
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高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在这部分学生当中,还有很多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来选择课外读物,其中网络杂志时尚读物等占了课外读物的80%,而且大多数学生是偷偷地看,完全是为了所谓的“消遣”,更有甚者是为了所谓的“面子”与“谈资”。
2.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甚至根本不进行课外阅读。究其原因,或由于学校课程安排得紧,学习任务重,忙于繁重的学业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很多家长受功利化的影响,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考上好的大学。课外阅读只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而反对孩子课外阅读。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除了要解除各方面的阻力外,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在课外阅读中发挥主导作用,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合力选书
“你读过什么样的书,决定你将看到什么样的世界。”“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可见读书应该具有选择性,因为不同的书籍具有不同的作用。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应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只有读好书,才能充分保证阅读的质量。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这一阅读主体的能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充分保证阅读的质量,因而学生对书目的选择就成为关键因素。
笔者认为,除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那些经“真正体现人类智慧”的经典篇目外,我们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兴趣和阅读经验水平,进一步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涵养性情的书目。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放开眼界,结合当前形势和生活实际,关注时事热点、获奖作品,留意报纸杂志出版动态,找到真正优秀的并能与学生兴趣点结合的作品。老师在准备好书目清单后,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选书,师生一起来选定课外阅读的书目,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挥阅读主体的能动性,保证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读法指导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可见,高质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
如,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籍或阅读价值不高的报纸杂志,可以交给学生浏览法,通过浏览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从而及时捕捉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舍弃不相关的部分。
再如,对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则要采用精读的方法,通过对作品或名著反复、仔细地阅读,达到对所读材料的深刻理解,从而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旨,把握表述方式。在精读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多揣摩、多涵泳、多品味。
当然,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我们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阅读方法的指导也不能囿于形式,既可以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方法指导课。
三、习惯养成
阅读并非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只有经过长期的阅读习惯养成才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终身的、无限的。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养成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阅读也是一样,每天都能坚持读一点,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也让阅读点亮我们的生活。
2.让学生养成坚持动笔的习惯。读书不能只是形式,更应注重感悟。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圈点勾画,阅读后能够随手抄下文中优美的词句、作者闪光的思想或有精彩写法的段落;或是阅读后写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理解,长期与写作联系起来,还能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使自己文思敏捷,妙笔生花。
3.让学生养成思考质疑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圣人早就告诫我们在读书时不可盲从,不能人云亦云,而应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提出见解或疑问,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学生才可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四、氛围营造
读书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只有拥有良好的阅读氛围才能让学生身心愉悦、注意力集中地阅读。为此,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设立一个读书角;每节课课前5分钟阅读展示;每周专设一节阅读课;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阅读报、征文比赛或读书交流会等。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之间交流互动,让他们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拿到课堂上来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这样同学之间就可以取长补短,每个人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家园,教师应该同学生共同建设好这块园地,让它芬芳四溢。教师要努力结合学生实际,精心指导选书,指导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努力与学生相互促进,达到教学相长、彼此有益的境界。书山有路,坚持阅读,与书为伴,让书香芬芳美丽人生。
参考文献:
[1]陈健.探析高中語文课外阅读[J].文学教育(中),2010(1):120-121.
[2]周小雪.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措施[J].成功(教育),2010(6):37.
作者简介:周伟苹(1979—),女,江苏灌云人,大学本科,苏州大学在职研究生,汉语言文学。
编辑 薄跃华
新课程·教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