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立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物理组)
知识经济时代必然要求教育肩负起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新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这些都对整个社会和教育界提出了反思和改革的要求。
一、影响创新教育有效实施的因素
1.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和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思维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立法的指导思想,桎梏了人们的创新思维,这些传统思想都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扼杀了他们创新的火花,这就决定了对青年一代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艰苦的工程。
2.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桎梏了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思想讲究“师道尊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是绝对的“权威”,要求全体学生整齐划一,强调对现有知识进行“盘点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丧失了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现有的评价机制也严重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实施
现行高中教育以高考为指挥棒,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忽略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能力、品德修养等,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特长、情趣爱好在现行应试教育模式下是无法培养起来的。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制约了创新教育研究
目前在学校内部,各种急功近利思想日趋增多,而潜心治学、专心教研的现象日渐减少,学校教学的功利化现象在社会范围内大行其道;唯利是图等现象也渗透到学校这一神圣的净土;学校的行政化过多干预束缚了创新教育灵感,这些都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开展。
二、对落实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1.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中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接近于成熟,有一定的价值观念、是非判断能力,能运用抽象的逻辑推理去思考解决问题,可以进行独立的探究活动和自主研究性學习。创新教育的目标旨在释放人类的创新潜能,开发创新潜能要同培养人的心理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相结合。
2.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为了改变传统教育中不重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学生成了接受课堂教学内容的客体,只注重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学科知识和训练应试做题能力,轻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创造性理解的弊端,在教学中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关系,要把学生当成一群生动活泼且有独立主体思想的人,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注重教师客体对学生主体的引导,只有主、客体和谐统一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3.创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根据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互动、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一种学习活动,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建构知识、不断创新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但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也要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大胆创新、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学生共同进步。首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比如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生成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尽量让学生体验物理规律生成的过程;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手段,相信学生具有创造的潜能,对于一般物理知识的生成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对于难点物理知识,教师也不能全部包办,应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探究完成;再次,老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主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储存的部分物理知识可能比老师还要丰富,所以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共同进步;最后,还要创新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偶发事件可能随时发生,教师应随机应变,妥善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4.创新育人环境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法国著名教育家爱尔维修说过:“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可见,环境对教育的影响还是比较巨大的,良好教学环境的形成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创造良好教学环境方面教师应发挥主导性作用,比如从自己的衣着、精神状态的调节、实验仪器的准备、教学设计的巧妙等方面把学生的注意力及时集中起来,创造创新教育的育人环境就是要努力创造愉快、宽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愉快地学习。
5.创新教育手段
简陋落后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优势,但是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一定要适度,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生成都需要用多媒体技术,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只会流于形式,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物理教学中把高速和微小的不能观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通过多媒体手段变成可以观察的物理现象,使感知过程更清晰、更完整,有利于概念的同化和形成;而对于那些容易通过实验验证的物理规律,还是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比通过多媒体演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更深刻、更持久。
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不是教育的某个阶段培养使然,而是各个阶段的教育影响所形成的接力效应。因此,创新教育是一体化的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过程中都应贯彻的教育思想。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蚌埠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重点课题《基于生态学理论视域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
新课程·教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