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给婴儿起名一样,为展览找到一个合适的标题,也能够决定人们如何认识、记住一个展览,也往往会决定展览的参观人数。为博物馆展览起一个标题,需要策展人、馆长、公关人员的共同参与。也许会让人费尽心思,也许非常有趣,有时候甚至需要数年的探讨打磨。
“珍宝展”已经过时了
“標题可以吊起观众胃口,”圣安东尼奥艺术博物馆当代艺术策展人大卫·鲁宾表示,“我职业生涯的大部分阶段都在纽约以外的地方工作,那些地方,艺术并非人们日常必需品,如果太过深奥,人们不会明白你这个展览在讲什么。”鲁宾倾向于遵循两段式标题:“先抛出一个新鲜有趣的词语,后面跟一个冒号,然后是更全面的说明。”
布鲁克林博物馆馆长阿诺德·雷曼却表示:“长期通用的方程式——冒号分隔左右两个部分——不再可行了。”“珍宝展或杰作展也让人望而却步,”雷曼表示,“曾几何时,每个博物馆都有类似名称的展览,那个时候他们还喜欢用……的黄金时代 ,而今这类名字已经从展板上消失了。”
“生食/熟食”展览
布鲁克林博物馆而今一个比较受欢迎的项目名为“生食/熟食”,这个名字或许会让人想起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的著作《生食和熟食》。这个项目为当地艺术家提供了首次进入博物馆展览的机会。“名称应该很前卫,暗示展览的内容,但不需要明确解释清楚,”莱曼表示,“这个展览大获成功。它关注大量尚未出头的艺术家,他们只是需要一次突破。”
要酷,还要易于搜索
富兰克林·塞蒙斯是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此前曾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MoMA PS1)的策展委员会成员。当时,他在阅读诗人伊斯梅尔·里德关于“新伏都教”的文字,后者认为,“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个艺术家都是牧师。”2008年至2009年,塞蒙斯主持的展览涵盖了让-米歇尔·巴斯奎特、安娜·门迭塔等在当代艺术实践中运用宗教仪式的艺术家,最终的展览名称是“新伏都教:来自被遗忘信仰的艺术”。
“新伏都教:来自被遗忘信仰的艺术”展览现场
如果只写“新伏都教”,听起来也许很诱惑,但它并不足以让观众和机构充分理解展览的内涵。莱曼举出“谁拍摇滚”(Who Shot Rock)为例,这个展览始于布鲁克林博物馆,过去三年在全球巡展。“这个展览是关于从1950年代至今将摇滚乐介绍给公众的摄影师,”他说,“我们认为‘谁拍摇滚并不能完整表达展览内涵,因此我们决定将名字加长,就成了‘谁拍摇滚:1955年至今的摄影史 。”
博物馆里的拉锯战
马萨诸塞州威廉斯镇的斯特林和弗朗辛·克拉克艺术馆装饰艺术策展人凯瑟琳·莫里斯介绍了类似的过程。“我们把想法都抛出来,”她说,“大家共同合作,彼此交流。有时候想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标题需要几个回合的交锋。”
“当我为展览起名时,我可能会琢磨很久,有时候甚至长达一年。”阿姆斯特朗说,“我和家人、朋友、学者、艺术家、同事交流,特别是那些与观众、教育、设计接触的人士,直到我觉得我们揭示了展览的核心理念,并且找到一种足够吸引人的方式。”
放之四海而皆准?
当组织者身在远方,展览巡回于不同的舞台(很可能受到欢迎),找到一个合适的标题更成为一种挑战。例如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巴黎大皇宫举行的“斯泰因家族收藏:马蒂斯、毕加索和巴黎先锋派”就是三位主要策展人数年来多次碰头商议的结果。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网上仍能搜索到此次展览的信息
“我们会当面讨论,然后再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油画雕塑部策展人珍妮特·毕肖普表示,“我们知道法国人会另起标题,但重要的是两场美国展览标题一致,因为我们会分享画册。”斯泰因的名字没法引起足够的热度。(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是该家族最有名的成员,但该展览还有另外两位斯泰因的收藏品。)即便该展览包含很多巴黎艺术家的作品——雷诺阿、塞尚、胡安·格里斯、弗朗西斯·毕卡比亚等——马蒂斯和毕加索是最广受欢迎的两位。最终,双标题占了上风,而“斯泰因家族收藏”(The Steins Collect)战胜了“斯泰因的收藏”(The Stein Collections)。
“对于策展人来说,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辛辛苦苦做一个展,结果门庭冷落,”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首席策展人迈克尔·达林表示,“我们都希望给自己创造更多机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