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思想的有效途径,其中也承担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任务。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发展思维的天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发展思维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描述情境,创设情境或描绘画面,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导入新课。这样使孩子们在阅读前,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阅读全文的欲望,使学生乐于阅读。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时,课前,先播放一首歌——《我是一只小小鳥》。(歌曲以人们破坏了自然环境,一只小鸟因此失去了生存的家园,无处可逃——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听了《我是一只小小鸟》这首歌,你想说些什么呢?(小鸟可怜,保护它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另一种鸟。出示珍珠鸟的图片这样让学生感知珍珠鸟的外形特点。使学生对珍珠鸟产生怜爱之情,更激发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阅读全文。
二、方法指导,授人以渔
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达到最后不需要教师到现场,当面督促,步步施教的地步。如果学生把读书当成一件苦差事,被迫应付,收效将甚微。心理学家认为,自觉主动性是一种心理品质。如果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就谈不上读书。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善学”。为此,可在班里每周增添一堂“谈天说地”课,让学生海阔天空地谈论自己学得的新奇见闻和印象特别深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同时也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三、 学生在自读中感知,要讲究量
在日常的教学日程里,学生对老师不停的讲授比较反感。所以笔者在讲课文的教学活动中,注重的是对孩子理解课文方法进行传授,不去代替和包办了孩子的自身主观意识;引导他们去理解难懂的重点内容。一般简单通俗、易懂的内容则是让孩子们自身反复阅读、反复念出,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读取情感,理解其中的含义;在对课文的阅读上则是全部放开,让他们自己自读、产生疑问,最终自己解决其中的问题,当较难问题出现时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议论,此时笔者再做相应点拨。如此一来,学生自身的兴趣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大为增强,也升华了他们的学习自主的能力,这样教学任务自然而然就完成的轻松自如。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教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是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而学生是探索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笔者在教《为人民服务》一文时,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分析,而是先让学生花了近十分钟认真地读了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学生们就纷纷地列举起来。笔者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这时,稍加引导,学生便理解的课文。但是此时有些学生又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文中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底指的是什么?“精兵简政、死得其所”各又指的是什么意思?笔者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教师很轻松地解决了本文中最重要的问题。
四、读问结合,以问促读
教学中不能“满堂问”,但课堂上少不了必要的提问,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这些问题要有一定深度。读问结合,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努力从读中寻找答案,以问促读,使学生集中精力去读,逐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如在教学第五册《爬天都峰》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个问题具有思考性,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动脑思考后,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因为“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都能互相鼓励,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一起登上天都峰,所以,要互相道谢。有意识地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认真思考,有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五、握好朗读评价的方法
不少教师喜欢对学生朗读情况直接进行评价,这样评价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得失,便于改进和提高,但教学中也需要运用启发评价。文章表达的情感十分复杂,除了喜怒哀乐等“原始情感”外,还有由道德生活、道德观点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美感,由人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理智感。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朗读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要求学生“读通”课文的,应该采用直接评价;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的,应该采用启发评价,即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或态语引导读者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感悟,自己体验,自己表达。这样既引导了读者,有启迪了听者;既评价了朗读,又指导了朗读;既训练了读法,又训练了思维。
六、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
1.重视语感的培养
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想象,用稚嫩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动人场景。这些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使他们听与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
2.引导学生学会针对语言提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语言问题只限于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并且多数在学习课文之前进行。学习课文中,学生提的问题往往是偏向内容性知识的,教师把握不好,就会使教学陷入单一的内容理解中去。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语言问题。
3. 在课文的语言留白处训练
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空框结构或召唤结构,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这种“留白”,正是我们可以细细咀嚼、细细品味的精妙之处。每遇这些地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把阿玲的这些指令变换成我们的语言,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边做动作,边用语言说清指令,这样做既达到了训练思维与语言的目的,又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实现对语言的感悟、理解与运用。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东坑逸夫小学 34140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