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瑶
摘要:在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潮中,高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毕业论文工作重要一环的选题工作则成为改革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传统模式毕业论文选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毕业论文选题类型、毕业论文选题来源、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等方面,探讨迎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改革方向,并从提升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建立选题质量监控体制两方面阐述保障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日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6002003
引言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各高校都将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融入到人才培养环节。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压顶石项目。毕业论文能够全面、综合性考察毕业生四年所学知识。同时,在不同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数据处理、学术论文撰写等实践能力。它是学生发挥创新创业精神的媒介,完成“实验”到“实践”的桥梁。
然而,现今高校毕业论文环节中,在指导、实施、监管等环节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毕业论文选题上问题较为严重。本文以日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为切入点,阐述毕业论文选题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新思路,以期为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传统模式下日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分析
毕业论文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1]。毕业论文的选题以实现毕业论文教学为目的,是毕业论文的基础。据不完全调查,全国有600余所高校开设了日语专业,日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开展,在外语类学科建设上占有重要地位。纵观近年日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过度效仿英语专业
日语专业的发展不同于英语专业,英语专业的起步较早,英语专业的发展也较为成熟。因此,可以说日语专业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英语专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学科范畴不同,日语专业的建设不能完全照搬英语专业。例如,在毕业论文工作上两个专业就有很大的不同。英语的启蒙阶段一般是从小学开始,进入大学后英语的学习已经不局限于单词及语法的学习,而是习得语言本身及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日语专业的学习内容则不同于英语专业。大部分学生的日语都是零起点,因此在大学期间主要学习单词及语法。经过四年的学习50%左右的学生能够达到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一级水平。因此,在大学本科教育阶段的日语专业学生对日语的掌握程度远不及英语专业学生。因此,日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的选题难度应不等同于英语专业。
2选题陈旧
纵觀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由于受传统模式及英语专业选题的影响,毕业论文选题多是语言理论研究方向的,例如:“は”“ が”等助词的研究、日语词汇的研究、茶道的研究、日本国民性的研究等。当代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作为人才培养出口的毕业论文不应该将选题局限于此。
3选题来源单一
正如前文所述,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多是理论性研究。这与选题来源相关。大多数毕业生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往届毕业论文题目中获得灵感,或者根据网络资源来选定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来源较为单一,导致选题重复率较高,选题也较为陈旧。个别同学别出心裁,选取较为新颖的题目却因为先行研究不足而无法继续下去。
二、基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毕业论文选题的新思路1毕业论文选题类型
《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指出:“日语专业学生应具备日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基于此要求的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类型,就应该在培养日语运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引导。
饶家辉(2012)指出,为推进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改革,应采用多元化模式,“985”“211”高校主要进行通识教育,为研究生教育提供研究人才储备,应增加研究性论文的比重。即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模式来决定毕业论文的实施模式[2]。那么除了“985”“211”高校,国内日语专业本科教育中特色型或地方高校占绝大多数。饶家辉(2012)也强调此类高校应重在为地方经济建设直接输送人才,增加应用型或实践性论文比例,重点培养和考察学生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基于以上论述,笔者结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试将适用于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类型分为:理论研究真实课题(简称DX)、应用研究真实课题(简称EX)、应用研究模拟课题(简称EY)、理论研究模拟课题(简称DY)。各选题类型解析如下:
(1)DX—理论研究真实课题。学生参与到教师纵向项目课题中并撰写相关题目;或者该论文基于现实中某一实际现象或实践而展开实证研究,或能取得实际研究成果,例如:“大连地区广告语日译失误分析” 。
(2)EX—应用研究真实课题。学生撰写与教师横向项目相关的题目;学生撰写与实习内容相关的论文。例如:“浅析大连对日BPO行业对‘日语+X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EY—应用研究模拟课题。学生的论文题目是与企业及社会相关的内容,即在社会实践中完成,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等。例如:“从女性购物心理分析日本药妆店的营销策略”。
(4)DY—理论研究模拟课题。基于某种研究理论撰写的论文。例如:“浅谈翻译理论中夸张手法的运用”。
在以上四种选题类型中,除“DY—理论研究模拟课题”外,其他三种选题类型注重实践与毕业论文的选题的结合,淡化了专业界限,有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2毕业论文选题来源
日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本科教育的始终。前期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行业及社会热点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后期主要通过企事业单位的校外实习及校内实习让学生能够切身体验社会并检验自己的知识水平。作为本科教育培养出口的毕业论文,一方面在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要尽量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毕业论文中,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今后的就业方向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综上所述,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不应该只局限于校内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为论文选题提供来源:(1)企业实习的实习内容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来源;(2)校内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3)将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来源。
另外,现阶段各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及项目成绩斐然,将毕业论文选题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可以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提供更大空间。
3毕业论文研究方向
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是论文题目选定的重要依据。各高校日语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佟玲(2011)在文章中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综合职业素养和基本职业能力[3]。因此,可以通过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的制定,在最大程度上服务于学生就业。考虑到语言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兼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基于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围绕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2017届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整合为:语言学日语教育、文化文学、商务经济、信息技术四个大方向。从各研究方向选题比例来看,语言学日语教育方向25人,占比11%;文化文学方向112人,占比47%、商务经济方向87人,占比36%;信息技术15人,占比6%。
从整体上看,各选题方向分布比例比较合理,无某一个选题方向过度集中或无人选题的情况。文化文学方向和商务经济方向选题人数较多,占4/5以上。由于学生对文化类选题与日本经济选题的兴趣比较高,并且论文可供参考的资料比较丰富,论文撰写难度相对较小,所以该选题比例最高,其中文化文学类方向的选题中,多数是关于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相关的选题,文学类的选题仅有13个,占此方向选题的12%。语言学与日语教育方向和日语专业人材培养方向、课堂教学关系比较紧密,所以选题占了一定比例。信息技术方向选题虽有分布,但比例较低。
由此可见,此种论文选题方向的设置,有其创新的一面。但是,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例如:文化文学方向的设置,文化文学在选题类型上看,并不属于同一类型,文化方向的选题偏实践应用,该选题的论文可以带来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文学方向的选题偏理论研究型,因此应该考虑将文化文学方向的选题更改为文化方向和文学方向。该校划定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有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对其他高校日语专业选題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
结合大连软信息学院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的分析,笔者认为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可以分为:语言学日语教育、文化、文学、商务经济、信息技术四个大方向。
三、保障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措施
1提升指导教师的专业性
论文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选题工作中充当了重要角色。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直接决定学生论文选题的方向及难易度。提升论文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则成为保障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重中之重。
高校论文指导教师多毕业于传统研究性高校,对毕业论文选题的界定多驻足于传统的毕业论文模式。为了扭转这一态势,应建立一支具有企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教师应积极参加企业调研,了解日语相关企业的工作流程案例,建立毕业论文设计“校内外实践”案例库,也有助于开拓师生的视野,确保科学合理、具有实践意义、难易度适中选题的确定。
2建立质量监控及反馈机制
为保证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制定相关文档对选题工作进行质量监控。相关文档的制定,一方面可以为师生的选题提供方向性指导,另一方面在后期选题质量的评价也上也会提供一定的评判标准。此外,组建毕业论文审题委员会也是确保选题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实施上,首先以论文工作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开展论文选题自评,对于组内对论文选题方面的把握上有难度的题目要移交毕业论文审题委员会,由委员会对此类题目进行评定。
另外,也要制定论文选题库的反馈机制。为了防止题库的滞后,确保选题库中的案例符合时下热点,要与社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有效沟通,及时获取它们对案例库中的案例的反馈意见。同时,从学校层面也要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企业调研,及时获取有助论文选题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结束语
王守仁(2001)在文章中指出:“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与文科其他专业如中文、法律、经济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在思想的深度、知识的结构、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都出现了差距。”即缺少思想深度、没有创新意识也反应到语言类毕业论文上[5]。论文的前提就是研究,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创新,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深入大胆的探索,从而有所收获。创新不仅体现在论文的准备阶段(开题阶段),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到论文工作的各个阶段。如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结果分析等。随着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完善,学生会最终达到成果创新的最佳效果。
毕业论文过程是一个独特的教与学的体验过程,本科阶段的论文重在过程而非结果。在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中,要发挥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本文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围绕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展开论述,从毕业论文的选题类型、选题来源、选题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强调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创新性及实践性。但是,毕业论文工作是一个连续的教学过程,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在论文攥写的中后期工作上也应该有所体现,限于本文篇幅,笔者将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加以探讨。
参考文献:
[1]郑琳.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4).
[2]饶家辉,王宏娟,周虚.推进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改革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
[3]佟玲,刘瑜,姜微.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日语专业论文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初探[J].科教文汇旬刊,2011(7).
[4]刘正远,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
[5]颜静兰,倪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规范操作思考[J].外国语言文学,2005(4).
On the Reform of Selection Topic of Japanese Majors Graduation Thesis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FU Yao
(Dalian Neusoft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ve reform of Japanese majors graduation thesis is imperativ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topic selection is a top priority of the reform. By analyzing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thesis topic selection, from the type, the source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thesis topic selection which caters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and measures to guarantee the thesis topic selection quality by enhancing instructors coaching ability and establishing th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topic selection.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Japanese majors; graduation thesis; topic selection
(責任编辑:朱岚)2017年6月第36卷第6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n.2017Vol.36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