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的理性思考

2017-06-29 14:33尹维杰
东方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文化内涵国学

尹维杰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领域获得极大满足之后,随之而来精神生活层面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由于“国学”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因此,各地相继出现了一股“国学热”。但是,新生事物往往不可避免的带有两面性而引起我们的迷茫、不知所措。本文主要从当下国学教育实行的现状以及对国学兴起的利与弊进行理性分析,进而把握国学的思维脉络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国学;国学教育;理性回归;文化内涵;价值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提升,国人自信心普遍增强,与此相应,中国传统文化又重新受到青睐。[1]目前,国学教育兴起速度之快,给人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这主要源于各大教育单位、官方机构以及民间团体的支持和精神诉求。在当前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育等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和争鸣阶段之时,国学教育早已于“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异軍突起了。国学兴起于清末,此后,历经不同的发展时期,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基础,其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新时期,我们向全世界推行国学教育,既是我国社会发展成就的必然结果,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但是,毋庸置疑,任何新生事物都有着利与弊,我们在将国学教育提升到国民教育发展高度的同时,更要自觉做到积极吸取其中的理性精髓,做到不盲目,不浮夸。

一、国学教育的发展渊源及其现状

国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持久的历史,其内涵也因历史的不断酝酿而变得更为精深、更为精炼。大体而言,清末至1920年是国学的初步兴起时期;1929年至1930年是国学兴盛时期;1930年至1940年,由于阶级斗争复杂等因素,是国学走向衰落时期;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是国学饱受摧残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2]古往今来,学术界对国学的定义也是众所纷纭,并没有提出较为一致的国学定义。众所周知,国学是一个涵义极其庞杂的学术思想体系,其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古往今来的社会发展状况。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核心。她更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神载体和智慧宝库。据此,我们可以给国学教育下这样一个定义:国学教育是指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培养人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人文精神、民族意识以及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3]目前,国学在全国各地的发展劲头相当迅猛,各地中小学相继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国学经典读物,引导学生积极朗诵读物;民间的国学教育也不甘落后,各地民办国学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高校也开始增加了对国学领域的研究。

二、国学教育得以再度复兴的原因

现阶段,国学教育能够再度走向复兴的关键,既有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有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现实原因。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惊叹不已的成就,我们用30多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利用几百年的时间才走过的辛酸史。如今,我国综合国力剧增、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社会文化生活极大丰富,中华民族开始向全世界展现出自身迷人的发展魅力。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空前强化,此时人们需要一种能够展现自身心灵诉求的文化场地,而国学那股文化气息正是无数国人心中所向往的心灵家园和情感归属之处。于是,更多的人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国学,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从而点燃内心的那份民族文化认同感。自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盲目性,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开始出现出日益西化的发展态势而难以自拔。在这个物欲横流和非理性的时代,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极端享乐主义等奢靡之风正日益摧残着人们的精神。因此,为了处理好这些道德滑坡的时代所需,国学教育则再度被提到新的历史日程上来。今天,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对国学合理内涵的吸收也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我们走在繁华的市区街道上,还是闲逛于社区小道上,到处醒目的国学经典语句经常会令我们目不暇接。这些国学醒目标语的出现,正是当下国学走向复兴的重要外在表现、是国学顺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折射、是历史的理性回归。

三、国学教育发展前景及其理性思考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具有很高的价值内涵和时代意义,但对于其价值考量应做到理性分析。总体上讲,国学的当代意义在于为中国之现代性提供精神力量。与单纯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同,国学教育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身文化的来历,其本身所具有的比较视野还能触动我们的反思与批判,进而学会去理性地批判过去、把握未来。[4]国学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道德智慧以及人文价值,直到今天都仍然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如若能够将国学教育很好地进行下去,那么它必定会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正如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国学的兴起有其现实原因。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时代关节点上,人们对于自身文明的心灵诉求自然不可避免。大力推行国学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此,便会使得我们中华儿女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外部困境时,会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来应对各种挑战和威胁。合理有效地开展国学教育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道德修养是用来衡量一个人内在道德层面的重要尺度,而人文素质则体现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和文化心理。无论是著名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在其身后都必定会有丰富的道德素养来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撑。如若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即便是取得再好成就的人,也会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毒瘤。从长远来看,国学的发展之路必定是光明的、辉煌的。

参考文献:

[1]李迎春. 论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6(1):58.

[2]余莎.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国学"命运刍议[J]. 教书育人, 2006,(6).

[3]范涌峰. 国学教育的理性探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6):142.

[4]王熙, 苏尚锋, 曹婷婷. 从国学之“国”看国学教育的当代价值[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34.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文化内涵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