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芹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创新思维。指导写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指导想象,创造新形象,培养创新思维的形象性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思维特性,称为创新思维的形象性。通过想象、联想进行扩展性描述,使文中单调干瘪的形象变得鲜活有生气。
1指导改写古诗词,创造新形象
语文教材中诗词体裁的课文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象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诗词体裁的课文有其特殊的特点:语言的高度凝练性,结构上的跳跃性,艺术形象的富于想象性。教学此类体裁的课文时,让学生将其改写成记叙文的形式,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展开充分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加工、改造、创造艺术新形象,使形象丰富、生动、鲜活;补充、完善诗词中空缺的部分,使情节连贯、有序、具体。而这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无不浸透着学生的创作个性。
如改写《冬夜读书示子聿》,学生补叙了陆游和儿子子聿之间亲切的对话,展现了父亲的谆谆教诲和儿子的悉心聆听,充满父子情深;改写《清平乐村居》,学生细致描述了茅屋周围恬静的景色:茅屋后面有一棵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茅屋旁有一条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里的游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顯得波光粼粼。一阵微风吹过,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涟漪。溪面上有几朵美丽动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开,有的含苞待放……白里透粉,粉里透红,像一位位面戴轻纱的羞涩少女……一个个新鲜奇妙的形象孕育而生,学生微妙神奇的想象力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展现。
2.补充情节内容,创造新形象
将课文中简略或一笔带过的情节进行扩写,发挥想象、联想,增加内容,扩展成形象逼真、内容具体的新形象。如教学《郑成功》,我安排了情节扩充训练:抓住“敌人惊恐万状”,想象荷兰侵略者的狼狈模样。学生展开想象,写出了精彩的文字:敌人惊恐万状,有的抱头鼠窜,大喊救命;有的哭爹喊娘,不住求饶:有的跳进大海,准备逃命……学生把荷兰侵略者的狼狈模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在写的过程中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到郑军官兵的英勇。通过扩充情节,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崭新形象跃然纸上。
二、学习写法,迁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迅速而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向另一类对象的思维特性,称为创造思维的灵活性。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童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都蕴含着可供借鉴学习的写作技法,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典型的写作技法,指导学生学习,积极灵活地运用于写作,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学习写作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正确精当地运用语言,准确具体地传达出事物的个性特征,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境界,作品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文中通过替换、比较、选择,让学生揣摩用词的准确美;抓住优美语句品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声律美、描绘的意境美、抒发的情感美,在熏陶感染中鼓励学生积累(赏读、背诵、摘抄)并恰当地运用于写作。
如教学《第一朵杏花》,在赏读“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时,我让学生抓住“绿”、“青”、“皱”、“鼓”,体会文童用词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仿写句子。
2.学习不同文学样式的写作手法
语文课文中安排了各种类型的文学样式。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学习此类作品的写法,巧妙灵活地运用于写作,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如教学《姥姥的剪纸》时,指导学生学习从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可以从姥姥的剪纸作品中看出来,但是也可以从乡亲们的啧啧赞叹中看出来。我让学生学习这种方法,写自己的同学,夸奖班级这位同学优秀的品质。
当然还可以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其他的写作手法:内容的详略得当、结构的总分式、典型环境中的心理刻画等,教师要细心挖掘,携取一点,以点带面,迁移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寻找思维的发散点,变通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性
依据一定的知识和事实求得某一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的思维特性,称为创新思维的发散性。这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向着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和常规的自由发散的思维方式,是从已知信息中衍生出大量变化的、独特而新颖的新信息的思维。语文教学中隐藏着许多可供发散思维的信息源,教师要善于捕捉,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新角度、新观念出发认识事物,变通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付诸笔端。
1.文尾续写法
依据课文故事结尾的发展情况,猜测、想象故事可能继续发展的趋势,进行续写。如《爱之链》:乔依醒来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联系前文,会想到他们可能会用老妇人留下的钱装修小店,他们的日子会好起来:他们会用这些钱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写读后感法
写读后感应鼓励学生力求从问题的不同思考点出发,选取一点抒发感慨,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让立意出新。如写《给家乡孩子的信》的读后感,有学生抓住“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这句话写自己的感想;有学生抓住巴金老人谦虚的品质谈了感想;还有学生就珍惜时间谈自己的感悟……形成观点各异,百花齐放的局面。
3.角色转换法
角色转换法是指依据课文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处境,根据个人的理解感受和知识经验各抒己见,设想你如果是文中的角色,将如何处理问题。如教学《祁黄羊》时,我设置了如下写作训练:如果你是文中的解狐或者祁午,听到祁黄羊的举荐,你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学生有的说:“如果我是解狐,我觉得太对不起祁黄羊了,更多的是钦佩他做事出以公心,我一定要登门谢罪。”有的说:“如果我是解狐,我会自叹不如,没有祁黄羊的胸襟。”有的说:“如果我是祁午,我想我一定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多打胜仗,为国家效力。”……
在新课程走向创新、走向综合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密切统一,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挖掘两者的结合点、思维的创新点,指导学生写作,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创作,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