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来兴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2)
异地商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
冯来兴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2)
中山市异地商会通过成立“新中山人服务中心”,不断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在破解城市二元结构、促进社会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更好地发挥异地商会参与社会治理,需从构建服务管理机制、创新制度安排、完善平台建设、拓展活动内涵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异地商会;新中山人服务中心;社会治理
(一)中山市异地商会的发展现状
中山市第一家异地商会——温州商会,成立于2004年。此后中山市安徽商会、中山市宁波商会、中山市台州商会、中山市肇庆商会等陆续成立。近年来,中山市良好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全国各地人士在此经商创业,特别是从2012年7月起,广东省实施《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对社会组织全面“松绑”,中山市异地商会组织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据统计,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异地商会共38家,会员企业超过4000家,会员企业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灯饰照明、五金、服装服饰、家具、电子电器、金融、餐饮酒店、商贸服务等行业,在中山投资总额达逾700亿元,年产值突破600亿元,贡献税收超过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逾30万余个,异地商会已经成为促进中山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中山市异地务工人员的现状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山市外来流动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56.66%,超过本地户籍人口。外来创业、就业人员约120万,占中山常住人口中就业创业人员的50%以上。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促进了中山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对中山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公共服务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中山社会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异地务工人员中很大一批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较低,就业面临很多难题;长期在外漂泊缺少归属感,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特别感到孤独无助;老乡与老乡之间既在情感上相互归依容易抱团,又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其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而自身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容易采取极端方式,有的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等等。如何加快异地务工人员融入中山,有效破解本地人与外地人二元结构的矛盾,加快新老中山人融合,已成为当前中山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
(三)异地商会在破解城市二元结构中的作用
近年来,中山的异地商会以成立“新中山人服务中心”为契机,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职能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服务对象从服务会员企业向服务会员企业和服务异地务工人员并重转变;追求目标从注重经济效益向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转变,在破解城市二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中山的异地商会密切关注异地务工人员的社会需求,提供就业创业、文化体育、志愿服务等各类服务。2014年4月,中山市安徽商会开展大型公益性招聘会,参会企业264家,提供空缺职位共计6210个,入场求职者近万人,达成初步意向数为1800人。中山市福建商会整合商会会员企业资源,成立闽籍务工人员创业孵化基地,为务工人员创业提供支持。在基地引导和扶持下,闽籍创业人员李滨舟的唯鼎文化传播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已开发出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近10个,创造了一批就业岗位,并打造了中山特色创意文化市集。目前孵化基地已促成十几个闽籍老乡成功创业。另据统计,2013年以来中山市各异地商会还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20多场次,举办公益性法律知识讲座16场次,开展各类志愿者服务超过300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协助外来务工人员办理积分制入学、入户、计生服务及代办各种证件,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初现成效。
2.缓解调处矛盾纠纷。中山市异地商会引导广大外来务工人员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自觉维护安定团结。三乡一位闽籍老乡因为医院误诊死亡,其家人召集亲属、朋友近百人来到医院,纠纷现场人群情绪异常激动,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闽籍新中山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委派律师代表前往调解处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客观、公正地与医院及患方家属沟通协调,直至双方意见达成一致,患方得到了应得的补偿金。去年8月,本地人霍某驾驶摩托车与湘籍务工人员刘某发生碰撞,刘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属索要赔偿款60万元,集聚20多名老乡在医院停车场当场打出“还我公道——冤”等标语,给社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湘籍新中山人服务中心及时跟进,采取“全程参与、把握心理、始终中立、情理跟进、法理说尽”调处方法,阻止了事态恶化,妥善解决了纠纷。去年以来,各服务中心成功化解了多起因医患纠纷、交通事故、贷款矛盾等引发的重大群体事件,介入协调处理各类劳资、工伤、保险等纠纷40余起。
3.协调保障社会利益。中山市异地商会新中山人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残以及赈灾、慈善等活动,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起到了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皖籍务工人员吴文斗夫妇双双突发重疾住进中山博爱医院,在花光多年的积蓄后,陷入了无钱医治和生活的困境。皖籍新中山人服务中心筹集善款29215元,并协商医院减免了部分费用。2名皖籍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因受歧视,四处流浪,滋生厌世情绪,皖籍新中山人服务中心得知情况,及时协调会员企业,为两人提供了合适的工作岗位,消除了社会隐患。除了帮助中山务工的困难老乡,各中心还力所能及资助中山本地的困难群体。闽籍新中山人服务中心发动会员企业,与中山特殊学校、张溪郑二小学、石岐区民生社区结对,对其贫困生进行一对一帮扶,累计助学近10万元。皖籍新中山人服务中心举办的关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粤皖一家亲”联谊活动,为100多名本外地贫困优秀学子颁发奖学金并赠送了价值1万元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据统计,一年多来,仅闽籍新中山人服务中心募集并帮扶的金额就已达100多万元,帮扶各类困难人员80余人次。
近年来,中山主动作为,创新机制,以推进“新中山人服务中心”为抓手,引导和规范广大异地商会更好的服务异地务工人员,努力破解城市二元结构,促进社会融合。
(一)完善培育和规范异地商会政策措施
中山市根据国家和省级宏观政策意见,将包括异地商会的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工程进行决策部署。中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将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列为中山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六大工作体系之一,市民政局下发《中山市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山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管理暂行办法》,扶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性活动和公共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市民政局下发《中山市具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管理暂行办法》,并发布《中山市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包括福建商会、潮汕商会、客家商会等异地商会,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发布了《关于取消我市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行政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山市异地商会筹备、成立登记指南》,为异地商会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二)探索“新中山人服务中心”新模式
2013年,市民政局因势利导,选取基础较好的福建商会、安徽商会等几个商会做试点,分别在其内部成立“闽籍新中山人服务中心”、“皖籍新中山人服务中心”,拓展商会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山异地商会服务异地务工人员的模式。一年多来,市民政局不断探索新中山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明确定位、赋予职能、构筑架构、创新机制,有效搭建了开展新中山人服务的载体和平台。
一是明确新中山人服务中心的定位。中心是在异地商会中成立的异地务工人员互助组织,作为异地商会内设的非法人办事机构,是异地务工人员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政府联系异地务工人员的桥梁和纽带,是延伸外来人口服务管理领域、缩小二元差别、探索社会融洽机制的有力抓手。
二是厘定新中山人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中心主要为在中山务工的老乡提供志愿互助、文体活动、综合事务、社区联谊、扶危济困、技能培训、就业辅导、情绪疏导、调节矛盾、信息反馈等方面的服务。
三是落实新中山人服务中心的工作保障机制。(1)人员队伍。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6名,以商会专职工作人员为主体,以各会员企业负责人为辅,以商会志愿者队伍为依托,形成专兼结合的工作人员队伍;(2)场所经费。商会辟有专门的空间,方便开展各项业务。中心开展活动所需费用主要来源于商会经费、政府扶持资金、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会员单位资源捐赠等;(3)服务网络。以商会办公场所为主阵地,同时在全市24个镇区设立6个片区,分设6个联络点,采取分片挂点,每一片区由1名副主任负责,每项具体工作由商会统筹指定会员企业或专兼职人员具体落实,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联动的网格化服务形态;(4)社会协同。注意与政府部门主动沟通,与会员企业紧密联系,与社会力量加强合作,与务工人员、帮扶对象定向联络,形成了协同合作的有机体。
四是搭建新中山人服务中心六大服务平台。(1)劳动就业服务平台。主要是解决会员企业招工难及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难两大难题,设立人才库与企业招聘库,衔接双方需求,定期定点培训外来务工人员;(2)民生事务服务平台。为会员和原籍来中山务工人员,协助办理积分制入学、社保、暂住证、居住证、计生等服务;(3)法律援助服务平台。主要为会员和原籍来中山务工人员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提供法律援助,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利益,从源头上化解、减少、控制矛盾纠纷;(4)创业孵化服务平台。整合商会会员企业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异地务工人员创业提供项目策划、创业培训、开业指导、经营决策、专家咨询、市场营销等服务;(5)社会公益服务平台。通过设立慈善专项资金和组建商会志愿者队伍,对原籍来中山务工人员或本地社会特困群体提供助学、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公益性服务;(6)信息交流沟通平台。利用商会广泛覆盖的会员网络,收集整理并反映原籍老乡在中山务工人员的诉求,加强与市有关部门、企业以及其他商会的沟通与联系,协助解决有关问题。新中山人服务中心结构图如下:
(一)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质量
新中山人服务中心开展的志愿互助、文体活动、扶危济困、技能培训、情绪疏导、调处矛盾等活动,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对不足,将政府做不了、做不好的社会服务做得更精细、更到位,形成了社会自治与行政管理互动、社会资源与政府力量互补的良性机制,丰富了社会善治、多元共治的内涵,解决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促进了新老中山人融合
新中山人服务中心发挥社会组织灵活自主优势,吸引和组织异地务工人员开展各类活动,参与社会服务和社区活动,通过新老中山人之间的经常接触、思想沟通、感情培养和文化交流,减少误会和摩擦,增进感情和了解,进而产生包容、认可、尊重的情感,有效促进了新老中山人融合。
(三)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比政府而言,新中山人服务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乡缘优势”和相对超脱的“第三方地位”,更善于调动组织内外各种资源,做到早觉察、早处置,及时化解劳动争议、工伤纠纷、医患矛盾、交通事故等关系异地务工人员切身利益的问题,避免局部矛盾酿成群体性事件,有力地维护了我市社会和谐稳定。
(一)构建全市统筹的异地商会服务管理机制
在系统调研、总结中山异地商会新中山人服务中心建设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异地商会新中山人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引领其进一步健全组织架构、人员配备、经费筹措、场地设置、工作机制、制度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中山异地商会新中山人服务中心建设和工作开展的支持、扶持力度。构建培育扶持政策体系,重点通过购买服务、委托职能、特殊拨款、税收优惠等财政措施对异地商会组织进行扶持、引导和利用,实现政府与异地商会的良性互动;建立现代社会组织制度,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努力完善异地商会服务新中山人这一模式。
(二)创新异地商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
异地商会是中山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政府职能部门要引导其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在规范、健全内部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增强其社会服务能力,政府职能部门将进一步畅通异地商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使异地商会参与社会治理常态化、制度化。在拓展服务新中山人的公共服务方面,充分发挥异地商会的作用,让其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职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要逐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让异地商会等社会组织更多参与到社会治理和服务中。要更多地发挥包括异地商会在内的社会组织在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作用,凡适合社会组织承担的,都将通过竞争性选择方式交给社会组织来承担。
(三)完善异地商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建设
在推进中山异地商会新中山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基础上,健全其内部组织架构,完善其内部相应的运行制度,形成可复制的新中山人服务中心模式,到今年年底做到全覆盖,全市所有异地商会都将成立新中山人服务中心,全面扩大服务新中山人的范围和受益面。
(四)拓展异地商会服务新老中山人的活动内涵
一是引领异地商会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不仅服务新中山人,也服务于老中山人,更好发挥促进新老中山人融合的桥梁作用;二是增强异地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能力,逐步增强承接基本公共服务的力度;三是引领异地商会更多参与社区治理尤其是新中山人聚集度高的社区的治理;四是引导异地商会普遍建立规范运作的公益慈善基金,提升其扶危济困、开展各种公益慈善事业的能力;五是在异地商会新中山人服务中心普遍建立党、团组织,团结凝聚新中山人中的党团员,发挥党团组织对新中山人服务组织的领导和带动作用。
冯来兴(1969- ),男,江西九江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