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锐器伤后规范处理依从性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7-06-29 09:46陈偶英刘继荣
护理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锐器依从性规范

李 剑,陈偶英,刘继荣,袁 乾



护生锐器伤后规范处理依从性现状及原因分析

李 剑,陈偶英,刘继荣,袁 乾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锐器伤后规范处理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原因,为进一步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位布局和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5所三级医院的432名实习护生为实验对象,对护生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432名护生中,有265人在实习过程中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61.34%;锐器伤后能规范处理伤口者仅67人(25.28%);锐器伤后能及时向带教老师上报者99人(37.36%);查阅病例,了解病人有无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情况者85人(32.08%);进行血液监测者仅44人(16.60%)。[结论]护生锐器伤发生率较高,但规范处理依从性低。

护生;锐器伤;规范处理;依从性;原因

锐器伤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医疗仪器设备、玻璃制品、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割伤和刺伤所引起的存在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1]。根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的报道,护士是最易发生锐器伤的人群,占发生锐器伤的医务人员中的80%,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于锐器伤所致[2]。目前已证实经锐器伤可以传播20多种病原体,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3]。发生锐器伤后积极预防能降低81%感染[4]。实习护生是护理事业的接班人,刚刚接触护理实践工作,缺乏临床经验和护理职业防护知识,极易发生锐器伤。为了解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锐器伤的情况及锐器伤后规范处理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原因,为进一步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提高锐器伤后规范处理的依从性,保护护生身心健康,更好地开展护理教学,本研究对423名护生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位布局和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5所三级医院的432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年龄17岁~21岁(18.52岁±1.0岁)。护生已进入医院实习6个月以上。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及内容 参考有关文献并咨询专家后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护生的一般资料,实习期间有无发生锐器伤及其次数,对锐器伤危害的认知情况,对锐器伤后规范处理流程的知晓情况,发生锐器伤后伤口处理及后续处理情况等。

1.2.2 调查方法 讲明调查目的后直接向护生发放问卷,要求护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问卷项目实事求是地填写。发出问卷441份,回收432份,回收率97.96%。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用率和构成比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锐器伤发生率 调查显示,432名护生中有265人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了锐器伤,发生率为61.34%;发生的锐器伤总数为387人次,人均1.46次;发生锐器伤在3次及3次以上的护生达82人,占30.94%。

2.2 对锐器伤规范处理流程的知晓情况 经调查统计显示,432名护生中不知道锐器伤规范处理流程的有34人,占 7.87%;知道部分者有322人,占74.54%;完全知道者仅76人,占17.59%。

2.3 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情况

2.3.1 伤口处理情况 265名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锐器伤后能规范处理伤口者仅67人,占25.28%;不规范处理伤口者共有179人,占67.55%;未采取任何处理措施者19人,占7.17%。265名护生发生锐器伤后伤口处理情况见表1。

表1 265名护生发生锐器伤后伤口处理情况

2.3.2 后续处理情况 265名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锐器伤后有99人向带教老师进行汇报,占37.36%;85人查阅病历,了解病人有无携带HBV、HCV、HIV等病毒,占32.08%;44人进行血液监测,占16.60%;25人接种疫苗或进行其他预防性处理,占9.43%;10人进行复查或随访,占3.78%;2人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占0.75%。265名护生发生锐器伤后后续处理情况见表2。

表2 265名护生发生锐器伤后后续处理情况

2.4 护生心理状况 发生锐器伤后,有177名护生害怕再次接触针头、剪刀、安瓿等锐器,占66.79%;52名护生再次接触针头、剪刀、安瓿等锐器时感觉恐惧,占19.62%;29名护生感到悲观,占10.94%,不愿再接触针头、剪刀、安瓿等锐器,甚至不愿意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

3 原因分析

3.1 人为因素

3.1.1 在校护理教师很少向护生传授职业防护知识 近年来,各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都在不断扩招,护理教师紧缺,并且护理教师越来越年轻化,大部分护理教师是刚刚从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医学院校任教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他们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时间非常短,临床经历非常少,临床经验和职业防护意识都比较欠缺,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多注重对护生进行护理理论及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考核,很少将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作为必需的授课内容,只有在护生练习护理操作技能效果较好、课时又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才会偶尔向护生介绍一些与锐器伤相关的防护知识,且大都讲的较少、较浅、较散。护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调护理人员要有奉献精神,对待工作要全身心地付出和不求回报,要树立视病人为亲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常常只想着如何去为病人服务,而很少考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影响自身健康的因素。

3.1.2 医院带教老师安全带教意识不强 调查显示:我国护生80%以上的防护知识来源于临床带教老师[5]。 临床带教老师是护生护理临床实践的启蒙者,他们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行为会影响或改变护生的思维方式、职业心理、业务素质和行为规范[6]。绝大多数临床带教老师觉得临床护理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带教工作是医院强加给他们的额外负担,并且报酬低,带教热情不高,经常是临床上遇到什么问题就教什么,甚至满足于自己所带的护生不出护理事故和差错就行,护生学习护理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少,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职业防护意识。

3.1.3 医院护理管理者对护生关注较少 部分护士长对临床护理教学重视不够,在教学工作的安排上忽视临床护理教学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当医院内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时,护理管理者经常把护生当作在职护士来分配工作,并且为了减少科室消耗及降低病人费用,未向护理人员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及安全注射器具[7]。

3.1.4 护生自身职业防护意识淡薄 实习护生对锐器伤的危害认识较少,不能意识到临床上存在的各种潜在的危害,在学习过程中重心都放在学习操作技能上,很少关注自身安全,发生锐器伤后常常不在意,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感染风险小,很少按锐器伤的处理流程进行规范处理,也很少分析引起锐器伤的原因,有时同一原因所导致的锐器伤在同一个护生身上连续发生多次。刁晓兰等[8]对212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锐器伤发生情况及其防护意识调查,结果显示:49.5%的护生未能全面回答如何正确预防锐器伤;当在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的操作时,只有68名护生每次都戴手套,占32.1%。姜维维[9]报道锐器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的护生只有32.9%,只有38.3%护生主动向带教老师汇报,61.7%护生没有汇报。

3.2 教育因素

3.2.1 学校教育缺乏职业防护教育 护理教育在护生职业安全教育方面一直是一个薄弱点,不管是专科护生还是中专护生,在校学习期间均未接受过专门的护理职业防护教育,护生只是在实验课中听老师分散地、零碎地介绍过一些笼统的、简单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具体、不全面、未成系统,护生印象不深,有些护生甚至听过就忘了,很难在实践操作中用来防护自身安全。陶连珊等[10]调查显示:护生对锐器伤的相关知识普遍存在认知不足,有94名护生反映在校学习期间未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麦明霞等[11]报道125名实习护生就读的10所专科、中专学校都没有关于职业防护教育的教材,也未开设相关的课程。

3.2.2 医院岗前培训较少 护生在医院内接受的岗前培训次数不多,针对锐器伤职业防护的专题教育较少,在一些锐器伤高发的科室,如门诊输液室、采血室、手术室及消毒供应室等未把锐器伤职业防护知识纳入护生入科宣教的基本内容,也很少张贴锐器伤规范处理流程表。护生在实习期间也只是分散地、间接地学习到一些防护技能,未接受过系统的、规范的职业防护指导。

3.3 制度因素 质量管理大师爱德华兹·戴明指出:“任何作业之85%的问题存在于系统之内,属于管理阶层的责任,而只有15%的问题与工人有关”。但现实中往往是有制度但不执行或落实不到位,使得制度成了一纸空文。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监测卫生人员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开发并使用了血液暴露防治通报网络系统。加拿大、英国、西班牙等国都对这个系统进行了相应修改并应用 。在国内,医院内职业防护制度大多数不健全,并常常流于形式。

3.4 设施设备因素 安全用物配备不足且未充分合理利用。研究证明戴医用乳胶手套可以对锐器伤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虽然它不能避免针头所造成的机械损伤,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皮肤与血液的接触,发生锐器伤时,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挡封闭作用,减少进入伤口的血量,从而降低感染的可能[12]。但医院内安全防护用品常常配备不足,护生在进行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等操作时都未戴橡胶手套;锐器回收装置不完善,护生在整理用物时容易发生锐器伤。护生发生锐器伤后,医院相关部门对护生是否规范处理关注不多,也无法免费为护生进行血液监测、疫苗接种及动态跟踪。

4 小结

护生锐器伤发生率高,但锐器伤后规范处理依从性低,护生发生锐器伤后常表现为焦虑、恐惧、担心和不知所措[13],不愿再接触针头,甚至不愿意毕业后从事护理职业,锐器伤还可能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甚至引发护生家属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学校、医院及带教老师都应提高对护生锐器伤的认识,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强化岗前培训,培养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护生锐器伤后规范处理的依从性,从而保护护生身心健康和更好地开展护理教学。

[1] 刘燕玲,刘星辉.英国锐器伤害医护人员的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4):150 -153.

[2] 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6-138.

[3] 许瑛,陆燕子,李津津.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8):33-34.

[4] 宋海凤.轮班护士锐器损伤情况调查与防护[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34-137.

[5] 施惠碧,黄开群.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防护意识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4,30(1):65-68.

[6] 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7] 崔素芬,何剑.加强临床锐器伤防护管理的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2012,5(9):46-49.

[8] 刁晓兰,叶强,刘乾惠.等.临床实习护生锐器伤与防护意识调查[J].护理学报,2010,17(1):10-11.

[9] 姜维维.临床护生针刺伤回顾性调查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11(5):59-60.

[10] 陶连珊,沈彩凤.实习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415-3417.

[11] 麦明霞,何碧红,袁雄海.实习护生医疗锐器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J].中外医疗,2009,36(6):126-128.

[12] 吴俊琪,马拥军,徐瑞龙.临床实验室锐器伤的危害性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3):376-377.

[13] 胡聂,陈博,沈端端,等.护理专业学生针刺伤后真实感受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29-131.

(本文编辑孙玉梅)

Status quo and causative analysis of compliance ofstandardized treatment on sharp injuries among nursing students

Li Jian,Chen Ouying,Liu Jirong,etal

(Department of Nursing,Shaoyang University,Hunan 422000 China)

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编号:15C1262。

李剑,讲师,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22000,邵阳学院(护理系);陈偶英单位: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刘继荣单位:422000,邵阳学院(护理系);袁乾单位: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信息 李剑,陈偶英,刘继荣,等.护生锐器伤后规范处理依从性现状及原因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18):2238-2240.

R197.323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8.019

1009-6493(2017)18-2238-03

2016-10-10;

2017-05-02)

猜你喜欢
锐器依从性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来稿规范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