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红
CCU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及预防措施
王改红
[目的]探讨CCU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品管圈(QCC)活动分析CCU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比较QCC活动前后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结果]QCC活动后,静脉留置针堵管率(6.9%)显著降低,与活动前(1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原因包括操作者因素、病人因素、药物原因3个主要方面。[结论]静脉留置针堵管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堵管率。
品管圈;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对策
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对组织刺激小、留置时间长、不易刺破血管等优点[1],可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和护理工作量,减少静脉损伤,降低血管感染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抢救病人[2]。常用于抢救危重病人、需长期静脉输液病人、需输注化疗药物病人及需输注静脉高营养液病人[3],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常出现管腔堵塞,缩短了留置时间,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4]。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自动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进行各种质量管理的活动[5],是一种运用群体智慧、集体力量、团队精神的改进程序[6-7]。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留置针保留时间规定为3 d~5 d[8]。本研究通过QCC活动分析了心脏病监护病房(CCU)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因素,并给予相应的防护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院CCU收治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病人144例设为对照组(活动前);将2014年8月—2015年1月在我院CCU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病人144例设为观察组(活动后),两组病人病情、用药、血管条件、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静脉留置针的常规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穿刺、固定,每次输液前观察留置针是否堵管、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等,输液后正确封管,由责任护士进行记录。
1.2.2 观察组 QCC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专人调查输液过程中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①操作人员因素:血管选择不佳,如关节处、下肢或活动较频繁一侧肢体;封管方法不规范,如封管液剂量不足、推注速度选择不当、封管技术不熟练;封管后的留置针启用不规范,穿刺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向病人宣教不到位。②病人因素:病人血管条件不好;凝血功能异常;对留置针的依从性差等。③药物因素。单位时间内进液量过少(如心力衰竭病人需控制液体输入速度及用微量泵泵入改善心功能的药物),易导致留置针堵塞;输注刺激性及高渗药物(如输注胺碘酮、10%氯化钾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及10%氯化钠注射液、脂肪乳、静脉混合营养液等药物)会刺激血管,引起疼痛或静脉炎[9],易导致管路堵塞;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改变血管通透性,易引起置管处红肿、疼痛或静脉炎,导致管路堵塞。针对以上原因实施相应对策:①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瘢痕处,尽量避免下肢穿刺;②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培训留置针的操作规程及冲封管技术;③留置针操作者向病人解释留置针注意事项,置管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10]、长时间下垂,如果发现留置针管内有回血或贴膜卷边、潮湿,立即告知护士给予处理;并向病人解释保持留置针通畅的重要性;④每班交接留置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落实不到位的人员随时提问留置针的操作规范,督导落实;⑤使用特殊药物或血管活性药物,建议医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⑥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 评价指标 比较QCC活动前后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率。堵管判断标准: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静脉推注时阻力很大或无法推注,抽不出回血;穿刺部位渗液;置管肢体局部潮红、肿胀、疼痛[11]。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比较 例(%)
CCU是一个老年人偏多,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的科室,病人住院期间几乎每天都会进行静脉输液[12],但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差,静脉穿刺比较困难,如病情发生变化需及时建立静脉通路,静脉留置针不易滑脱、可保留、能随时输液[13],可以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还可以为紧急抢救提供生命通道[14],因此,静脉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于CCU病人静脉输液中。但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堵管,置管时间缩短,增加病人穿刺痛苦及临床护士工作量。本研究通过在 QCC 活动过程中,查找造成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针对原因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留置针的规范护理,降低了病人留置针的堵管率,保证了静脉输液成功率,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完好率,有利于提升病人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还有利于实现全员参与管理,增进团结协作。CCU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主要与操作人员、病人、药物等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选择正确的封管手法,可使留置针堵管率降低9倍[15],不但可以减少病人的静脉穿刺频率,减轻病人痛苦[16],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降低针刺伤的风险[17]。输注高浓度液体后,输液管道冲洗不干净,液体中高分子颗粒残留在管壁上,也会导致留置针堵塞。病人凝血功能异常及动脉管壁生理、生化特性改变等,血液黏稠度高,易黏附在留置针的管壁上。 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除了严格规范输液操作,还应降低留置针堵管率。因此,找出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则尤为重要。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熟练掌握正确的留置针操作流程及冲封管方法,加强对病人的宣教,并着重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对于血管条件不好、凝血功能异常、使用特殊药物等情况应加强巡视,保持管路通畅。
综上所述,针对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不仅能够降低CCU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率,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血管,还有利于抢救病人时快速给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增强团队意识及协作能力。
[1] 董瑞莲.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9,7(4):79-80.
[2] 刘小玉.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1,13(4C):1064-1065.
[3] 余金霞.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1):4977.
[4] 徐朝华,冯雅男,王金兰.不同操作方法对浅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6B):1578.
[5]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
[6] 李海燕.QCC活动在创伤外科护理单元的推广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94.
[7] 戴艳琴.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护杂志,2005,2(3):255.
[8] Plumer W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travenous therapy[M].5th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1993:100-130.
[9] 董云江,黄萍.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体会[J].中原医刊,2003,30(24):7-8.
[10] 夏莲芬,毛怡,沈亚儿.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时间的应用[J].护理进修杂志,2013,10(28):1789.
[11] 戚虹.封闭式留置针在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15(2):78-79.
[12] Trerotola SO,Thompson S,Chittams J.Analysis of tip malposition and correction in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laced at bedside by a dedicated nursing team[J].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07,18(4):513-518.
[13] 唐映辉,高林春,刘光琼,等.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置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18(4):25-26.
[14] 程蕾,程文丽,青晓,等.两种留置针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3C):779.
[15] 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 .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16] 崔海霞,杨京红.应用品管圈规范留置针使用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 (9):69-71.
[17] 刘淑俊,蔡萍.不同静脉留置针对护士造成针刺伤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289-290.
(本文编辑张建华)
Reaso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tube plugging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patients with CCU
Wang Gaihong(Yuncheng Central Hospital,Shanxi 044000 China)
王改红,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044000,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
信息 王改红.CCU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及预防措施[J].护理研究,2017,31(18):2303-2304.
R472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8.046
1009-6493(2017)18-2303-02
2016-11-18;
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