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IL-6 IL-8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

2017-06-29 12:00班立芳刘晓莉侯淑芬于永敏魏义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脑损伤颅脑炎性

班立芳 刘晓莉 侯淑芬 于永敏 魏义胜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郑州 450015

·诊治研究·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IL-6 IL-8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

班立芳 刘晓莉 侯淑芬 于永敏 魏义胜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郑州 450015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2例(研究组),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n=40)、中度(n=32)、重度组(n=30),分别于入院后1、3、7 d检测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以我院同期门诊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关系。根据治疗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4)与预后不良组(n=38),比较2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入院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3、7 d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同时间点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与中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水平逐渐升高,至发病第3天到达高峰,至发病第7天下降,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与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2、-0.62、-0.69,均P<0.05)。结论 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同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急性颅脑损伤;TNF-α;IL-6;IL-8;血清;预后

急性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病,随着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发展,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有逐年升高趋势。资料显示,颅脑损伤的发病率为22%~42%,在各类创伤中占据第2位,仅次于四肢伤,而病死率在各类创伤中占据首位,占72%~92%[1]。研究报道,脑缺血、能量代谢障碍、钙离子超载、氧自由基堆积、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作用、炎性因子刺激等病理生理过程均是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中炎症反应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研究报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生物学功能广泛的细胞因子,参与了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过程,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其水平升高与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密切有关[3]。细胞介素-6(IL-6)与细胞介素-8(IL-8)广泛参与机体的炎性反应,研究发现[4],急性颅脑损伤后其大量生成促进炎症细胞的聚集和激活,增强嗜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黏附作用,破坏了脑血管结构和血-脑脊液屏障,加剧了颅脑损害的发生。本研究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以期为临床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预测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诊断标准依据2010年国内颅脑损伤诊断专家共识意见。入组标准:(1)有明确的脑外伤史;(2)均在伤后6 h内入院,至少存活6个月;(3)无其他部位严重合并伤;(4)无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合并颅内血管畸形、肿瘤者,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者,其他系统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等。男78例,女24例;年龄21~65(41.6±12.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1例,打击伤20例,摔伤16例,其他5例;损伤类型:颅内血肿55例,脑挫裂伤30例,硬膜下血肿17例。选择同期我院门诊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2~66(42.4±11.8)岁。2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0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组40例,男22例,女18例;中度组32例,男20例,女12例;重度组30例,男19例,女11例。根据6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分为预后良好组(Ⅲ~Ⅴ级)64例和预后不良组(Ⅰ~Ⅱ级)38例。

1.2 方法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发病入院后第1、3、7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对照组在门诊抽取静脉血。每次抽取静脉血10 mL置于0.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采血试管中,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置于-20 ℃冰箱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L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IL-6、IL-8含量,仪器采用Addcare ELISA 110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试剂盒均购自于北采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比较 入院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3、7 d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同时间点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与中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水平逐渐升高,至发病第3天到达高峰,至发病第7天下降,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比较

2.2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TNF-α及IL-6、IL-8含量比较 预后不良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TNF-α及IL-6、 IL-8含量比较

2.3 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与患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的关系 患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与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2、-0.62、-0.69,均P<0.05)。

3 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急性颅脑损伤发生后,体内存在明显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5]。过度的炎性反应使脑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白细胞的释放增加及补体激活,致使炎性细胞因子的瀑布性爆发,从而加重了脑组织的二重损伤[6]。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病理生理发展过程,由体内多种细胞分泌,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在细胞间起信号传递作用,既加重了继发性脑损伤,又可诱导神经的修复及组织的重建。颅脑损伤后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炎性级联反应,诱导趋化因子和黏附因子产生,活化胶质细胞,炎性介质的释放及补体系统的激活等引起多形核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爆发,促进细胞毒性蛋白酶的释放,从而导致血脑屏障的破坏,加剧了脑水肿的进展。

TNF-α在炎性反应过程中最早出现,是一种由活化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多肽类物质,可激活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各种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引起“瀑布效应”,引发导致全身炎性反应[7]。IL-6是一种由184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分子量为2l~26 u,广泛参与机体的炎性反应。正常情况下,血液中IL-6的含量极低,脑损伤发生后,血液中IL-6的含量急剧升高。研究报道,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脊液及血清中IL-6含量显著升高,且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IL-6可作为判定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指标[8]。

本研究结果表明,颅脑损伤后患者体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均明显上升,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其水平也随着升高,与患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具有呈明显相关性,且预后良好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者,表明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因此,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进行检测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同时对预测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朱贤立.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29.

[2] 张摇威,谢扬,陈郁,等.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J].现代医院,2014, 14(3):18-20.

[3] Zheng WX,Liu P,Sun XG.Relation of neurologic impairment and volum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serum ferrittin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J].Chin J Clin Rehabilitatio,2005,9(5):100-101.

[4] 丁永忠,孙群周,张建生.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 TNF-α,IL-1,IL-6,IL-8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1):17-19.

[5] 姜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1):87-89.

[6] Dalla AL,Regner A,Paoli J.IL-6 polymorphism associated with fat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Brain Inj,2011,25(5):365-369.

[7] 石宝秋,梁有明.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 C反应蛋白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5):35-38.

[8] 王琪.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IL-1β和IL-6及TNF-α测定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0,32(19):2 709-2 710.

(收稿2016-09-11)

R651.1+5

B

1673-5110(2017)05-0060-03

猜你喜欢
脑损伤颅脑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